天天看點

timesten專題系列一:簡介

timesten專題系列一:簡介

為什麼現在記憶體型資料庫越來越流行,關注者和使用者越來越多呢? 

關鍵原因就是大家對随着IT系統的逐漸大規模使用,資料量越來越大,支撐的使用者也越來越多,導緻系統越來越慢,使用者不滿意! 如果你在去網上銀行做一個轉賬操作,折騰了2分鐘後,告訴你,無法轉賬,然後你在執行一次,還是2分鐘後,告訴你系統無法完成轉賬,我相信你會崩潰的。

是以大家對it系統的實時性和可控的響應時間要求越來越高了,因為客戶需要。。 

現在有了需求,而且這些需求是現有的基于磁盤存儲的關系型資料庫無法滿足的,是以出現了記憶體型資料庫。比如最出名的timesten,當然還有南韓的altibase,以及eXtremeDB等等。。

為什麼記憶體型資料庫能夠那麼快,能夠保證響應時間呢,滿足客戶需要呢? 

我們來看看這組資料,看看記憶體型資料庫 timesten到底有何絕招: 

timesten平均修改記錄時間 30*百萬分之一秒 

timesten平均讀取記錄時間 10*百萬分之一秒 

比oracle快11到40倍

有感覺了吧,快10倍以上哦,真的很快哦。是以現在timesten在電信,金融等對系統實時性要求很高的行業應用越來越多, 

連上海證交所也用了timesten .

既然都是資料庫,為什麼timesten能夠快那麼多呢?? 

1.整個資料都在記憶體中,不用考慮資料在磁盤上的情況 

2.專門針對記憶體的通路類型做了優化 

3.沒有oracle裡面buffer cache管理的額外負擔 

4.因為不需要考慮資料在磁盤上,需要從磁盤取資料的種種情況,代碼就更加簡潔,是以快 

5.更少的程式代碼和指令,是以快。。 

6.程式能夠直接通過記憶體直接通路timesten,不需要tcp/ip的開銷了,當然更快了

timesten除了上面提到的優異的性能外,還有幾項絕活 

1.能夠和oracle背景資料庫做無縫內建,資料可以在timesten和oracle直接雙向流動,可以做到實時 

2.timesten可以做成多節點并行提供服務的模式,資料在多個timesten之間直接實作實時或者非實時的傳輸, 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擴充性和可靠性。

後即陸續介紹如何安裝,如何配置data store,如何配置 cache group連接配接到 oracle,如何配置複制,實作高可用性等相關内容。

     本文轉自vcdog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255361/836910,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