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明朝死得最慘的忠臣,妙計阻止攻城,卻被朱棣下令油鍋炸而死

曆史是有宿命意味的,它無法複制,也無法重演。而與曆史依附在一起的人物亦是如此。他們的一舉一動,或者僅僅出自于自己的個人選擇,但與曆史大勢而言,卻如螳臂當車。它的殘酷性在于,并不以忠奸來決定結局。

朱棣以藩王、小宗、臣子卻發兵抵抗大宗、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良策,是為奸臣,但勝利之後便又是正道當塗。

他是明朝死得最慘的忠臣,妙計阻止攻城,卻被朱棣下令油鍋炸而死

寫出烈火焚燒若等閑的于謙,挽大廈于将傾,當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一役被俘,他選擇了擁立明代宗朱祁钰,在他做出選擇的那刻,他并非不知道自己的結局,但他是忠臣,忠于的是大明王朝。是以當明英宗一黨發動奪門之變之時,他并非不知卻不做舉動,最終慨然身死。

至于忠臣,昏君的評判也都将湮滅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他是明朝死得最慘的忠臣,妙計阻止攻城,卻被朱棣下令油鍋炸而死

而當燕王朱棣以奸臣之身份發動靖難之役,鐵铉此時為山東參政,更是建文帝的忠臣。面對朱棣的大軍,1399年建文帝派遣李景隆讨伐,而鐵铉負責運送糧草。無奈李景隆并不是他的父親李文忠,幾十萬之衆卻被朱棣打的大敗而回。

一時間,河北山東北部都望風而潰,盡皆落入朱棣之手。而濟南城也被朱棣包圍。當時的濟南城内,也隻有盛庸所部,兵力弱小。形勢可謂是岌岌可危,幸虧李景隆又率兵馳援。

1400年,朱棣派軍進攻濟南。面對朱棣的勸降,鐵铉則堅辭不受。

而屢次攻打不下,也最終消磨盡了朱棣的耐心,最終他決定掘開黃河,水淹濟南。生死存亡之際,鐵铉決定采取詐降之計謀,鐵铉率衆詐降,派遣壯士暗中埋伏在城門之上隻待朱棣進城便可以放下閘門,伏殺朱棣。在鐵铉等人的一陣哭訴之下,朱棣不知是計,竟當真按照鐵铉的請求,指令大軍後撤,自己率領十數人進城,朱棣剛進城門,衆人便放下閘門,無奈隻是将朱棣的坐騎馬頭砸爛,朱棣則火速換馬才得以幸免一死。

他是明朝死得最慘的忠臣,妙計阻止攻城,卻被朱棣下令油鍋炸而死

而大怒之下,朱棣更是調集大炮,炮轟濟南城池。危急時刻,鐵铉又發揮了文人特有的智慧,您朱棣不是打着靖難的口号嗎?于是将明太祖朱元璋的畫像懸挂在城外,還将神主靈牌分置各處。這下朱棣自然是左右為難,隻得聽從了姚廣孝的計謀,撤回北平。

而鐵铉則趁機又與盛庸合兵,收複了衆多州郡。但是個人的力量與才智,與建文帝的昏聩之間,卻無法阻止朱棣的攻城略地,朱棣才是曆史的選擇。

在繞開濟南之後,又有徐壽輝為内應,1402年朱棣順利攻破南京,“正義的”建文帝隻得焚燒宮殿,最後也落得一個不知所蹤的結局。

他是明朝死得最慘的忠臣,妙計阻止攻城,卻被朱棣下令油鍋炸而死

而遠在濟南的鐵铉,并沒有像衆人那般識時務,最後城破被俘。雖然隻是文人,但鐵铉卻堅持了自己的個人選擇。面對朱棣他破口大罵,而作為勝利者,頤指氣使上位者的心态,也讓朱棣惡向膽邊生,甚至于下令将鐵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後塞入其口中,問他滋味如何?

即便如此,鐵铉都厲聲呵斥道,忠臣之肉自然好吃。而無奈之下朱棣下令磔刑(五刑之一,割肉離骨,斷肢體,再割斷咽喉)處死,更甚者朱棣即便如此還不解恨,還要左右架起油鍋,将其屍體油炸“活着你不肯跪拜,那邊炸成骨頭讓你也朝拜我”卻不成想太監們想要撈起屍骨擺放之時,油鍋卻突然炸起來,而朱棣希冀的讓他朝拜也成了幻想。

隻不過可憐了忠臣卻落得此般下場,堪稱明朝死的最慘的忠臣,而鐵铉之父母都被發配到海南,長子充軍,次子被淩虐至死。妻子和4歲的女兒都被籍沒為奴,發往官妓,慘遭淩辱。

曆史的殘酷在在這一刻,也顯得令人心寒。

參考資料:《明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