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緻敬父輩的奮鬥人生

從《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到《我和我的父輩》,“我和我的”系列電影已經創作出三部作品。可以說,這種用集錦式故事形式呈現的電影,開創了中國電影史主旋律電影創作的新空間。雖然還要等待市場進一步的檢驗,但是到目前為止,大衆對這種模式不僅是認可的,而且是歡迎的。汲取前兩部的創作經驗,《我和我的父輩》在思想主題的表現上又有新的探索。探索主要展現在題材方面,作品從戰争的烽火歲月一下子跳躍到當下的普通生活,又跳躍到2050年的科幻世界,觀衆的思維随着導演的大膽創新跨越時空。從審美的角度分析,這是具有強烈思想性的。《我和我的父輩》由四個故事彙集而成——《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這部作品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曆史坐标。從題材看是散的,但是形散而神聚。創作者從不同的曆史視角出發,以家庭關系觀察父輩人生這一特殊視角,講述各個階層群體為祖國利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奮鬥曆程,進而反映時代變遷下中華民族精神、家國情懷的生生不息、傳承弘揚。第一個單元《乘風》,取材于抗日戰争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冀中騎兵團,為保護群衆撤離與日軍戰鬥,塑造了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群像。危難關頭,騎兵團的英雄們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彰顯出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而青紗帳、大刀隊、騎兵等特殊的冀中抗日元素也得到真實、鮮活的表現,給觀衆帶來豐富獨特的觀賞感受。第二單元《詩》用女性細膩的情感,再現航天工作者的堅韌和溫柔。電影中的女兒長大後成為航天員遨遊太空,其中如泣如歌的叙述,深深打動了觀衆,使他們對航天工作者甘于奉獻和敢于犧牲的精神表示由衷敬意。如果說前兩個故事更多的是英雄叙事的話,那麼後兩個故事《鴨先知》和《少年行》則主要講述平凡人的故事。《鴨先知》取材于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誕生背後的故事,寫了一個普通人家的父親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不服輸精神。導演一下子把創作筆觸伸進了上海的弄堂生活中,以這個弄堂為背景,反映了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求新求變的改革精神,傳達改革是适應了時代呼喚的理念。相比來說,《少年行》這部帶有極強科幻韻味的作品,給觀衆帶來的不僅是現實的感觸,也有對未來的想象。作品以機器人“星一浩”肩負特殊使命從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懷揣科學夢想的少年小小,兩人意外組成一對“臨時”父子。在機器人老爸的影響下,少年小小堅定了追求科學夢想的決心,将給當下的青少年群體帶來别樣的人生啟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