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I幀,P幀,B幀 .

視訊壓縮中,每幀代表一幅靜止的圖像。而在實際壓縮時,會采取各種算法減少資料的容量,其中IPB就是最常見的。

簡單地說,I幀是關鍵幀,屬于幀内壓縮。就是和AVI的壓縮是一樣的。 P是向前搜尋的意思。B是雙向搜尋。他們都是基于I幀來壓縮資料。

I幀表示關鍵幀,你可以了解為這一幀畫面的完整保留;解碼時隻需要本幀資料就可以完成(因為包含完整畫面)

P幀表示的是這一幀跟之前的一個關鍵幀(或P幀)的差别,解碼時需要用之前緩存的畫面疊加上本幀定義的差别,生成最終畫面。(也就是差别幀,P幀沒有完整畫面資料,隻有與前一幀的畫面差别的資料)

B幀是雙向差别幀,也就是B幀記錄的是本幀與前後幀的差别(具體比較複雜,有4種情況),換言之,要解碼B幀,不僅要取得之前的緩存畫面,還要解碼之後的畫面,通過前後畫面的與本幀資料的疊加取得最終的畫面。B幀壓縮率高,但是解碼時CPU會比較累~。

從上面的解釋看,我們知道I和P的解碼算法比較簡單,資源占用也比較少,I隻要自己完成就行了,P呢,也隻需要解碼器把前一個畫面緩存一下,遇到P時就使用之前緩存的畫面就好了,如果視訊流隻有I和P,解碼器可以不管後面的資料,邊讀邊解碼,線性前進,大家很舒服。

但網絡上的電影很多都采用了B幀,因為B幀記錄的是前後幀的差别,比P幀能節約更多的空間,但這樣一來,檔案小了,解碼器就麻煩了,因為在解碼時,不僅要用之前緩存的畫面,還要知道下一個I或者P的畫面(也就是說要預讀預解碼),而且,B幀不能簡單地丢掉,因為B幀其實也包含了畫面資訊,如果簡單丢掉,并用之前的畫面簡單重複,就會造成畫面卡(其實就是丢幀了),并且由于網絡上的電影為了節約空間,往往使用相當多的B幀,B幀用的多,對不支援B幀的播放器就造成更大的困擾,畫面也就越卡。

一般平均來說,I的壓縮率是7(跟JPG差不多),P是20,B可以達到50,可見使用B幀能節省大量空間,節省出來的空間可以用來儲存多一些I幀,這樣在相同碼率下,可以提供更好的畫質。

下面舉例說明:

 GOP (Group of Pictures)長度為13,S0~S7 表示 8個視點,T0~T12 為 GOP的 13個時刻。每個 GOP包含幀數為視點數 GOP 長度的乘積。在該圖中一個 GOP 中,包含94 個 B幀。B 幀占一個 GOP 總幀數的 90.38%。GOP 越長,B 幀所占比例更高,編碼的率失真性能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