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丁舟洋 溫夢華 每經實習記者:李佳甯 朱鵬 每經編輯:董興生,宋紅

2021年年度熱詞,“元宇宙”必須擁有姓名。
随着電影《頭号玩家》的走紅和Facebook的改名,“元宇宙”這個曾經沉睡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科幻小說裡的舊詞活躍了起來。
10月29日,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宣布公司改名為“Meta”(意為元宇宙的元),并把公司股票交易代碼改為“MVRS”。公司總部前的大拇指背景闆也被撕下,換成了一個“無限”符号。“從現在開始,我們将以元宇宙為先,而不是以Facebook為先。”紮克伯格在公開信中說。
資本市場對元宇宙很“上頭”,今年3月,一家打着元宇宙概念的美國遊戲公司Roblox上市,創造了資本市場上最刺激的故事。當流量紅利增長殆盡,元宇宙讓包括Facebook在内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看到了故事可以繼續講下去的下一個篇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當元宇宙變成一個什麼都能往裡裝的筐,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正在真實演變的技術,就變得身份微妙。有的人工智能研究者甚至回避和元宇宙扯上關系。但元宇宙何時才能真正成為平行于現實世界的人類第二空間,答案的關鍵又在于上述技術,每個環節的紮實推進才能讓虛拟世界不再隻停留于PPT上。
12月23日,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1人工智能未來應用場景論壇上,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沈向洋與魔琺科技創始人兼CEO柴金祥、完美世界CEO蕭泓、世紀華通首席戰略官方輝、廣州玖的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梁振聲、愛奇藝智能COO孫峰、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文浩等多位行業領軍人物,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未來應用場景,傳遞未來人工智能生态建構法則。
遊戲是人工智能的最佳試金石
其他行業的AI賦能正逐漸展開
“你想和某人交談,不用打電話給他們,他們的化身可以傳送過來。”用紮克伯格的話來說,“這(元宇宙)是一個你置身其中,而不僅僅是可以觀看使用的網際網路。”
虛拟内容是不是有價值也許還有待檢驗,但它的确正在被大範圍實踐。國内外科技、網際網路公司為打造虛拟内容投資數十億美元。
日前,Meta開放了虛拟世界平台Horizon Worlds,使用者進入Horizon Worlds後,需要建立一個3D虛拟化身開啟線上社交娛樂,但該形象隻有上半身,沒有腿,引發衆多玩家吐槽。這反映出,目前虛拟場景和人物的工業制作水準仍處于早期階段。
Horizon Worlds畫面 圖檔來源:Meta官網
“AI已經開始像電一樣穿透各行各業,我們也相信AI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但是今天的AI滲透率僅僅隻有4%。”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複在去年的演講中表示。也就是說,今天AI的發展階段相當于網際網路行業還沒有出現搜尋引擎的時代,等于有了電的應用但還沒有電網的時代。
圖檔來源:創新工場
在完美世界CEO蕭泓看來,遊戲領域無疑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最佳試金石。
今年8月上映的電影《失控玩家》,講述了一位銀行職員在日複一日的枯燥生活中發現自己是一個遊戲的NPC(非玩家角色),由此展開了一場逃脫程式設定的冒險曆程。在現有的各品類遊戲中,呆呆傻傻的NPC總是承擔着較為固定、單一的功能,如何讓這個由代碼組成的虛拟形象也能像玩家一樣擁有更多樣、更自由的行為選擇?這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
完美世界今年釋出的手遊《夢幻新誅仙》就已經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利用AI采集、分析伺服器的資料,進而使得NPC角色與玩家的互動更加真實自然。
在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蕭泓對AI技術在NPC的應用探索進行了更具體的闡述:“我們正在嘗試當玩家進入一個副本和NPC對戰時,人工智能會根據玩家的遊戲資料來定義這一過程。這意味着即便玩家進入相同的副本也會面臨不同的狀況,而我們也不知道玩家會經曆什麼,甚至NPC會創造出一些新的角色參與進來。”
延伸到電競領域,人工智能操控下的角色也可以成為電競選手訓練時的“最強陪練”,而在勝率預測等方面,人工智能能基于大資料為普通玩家提供職業選手的打法政策和勝率分析,讓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比賽。
盡管上述一些嘗試還沒有完全實作,但可以想象的是,無論是對抗還是陪伴,更“聰明”的NPC能帶給玩家更真實自然、更豐富多樣、更有沉浸感的遊戲體驗。
除了在遊戲内容中提升使用者體驗,人工智能的興起也豐富了遊戲研發的解決方案。蕭泓舉例表示,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場景模組化和紋理渲染,不僅有效提升了遊戲整體的畫面表現,還提高了遊戲的研發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如果把人工智能用于遊戲設計中呢?”蕭泓認為,“玩家不僅能在與NPC對戰中有更多的個性化體驗,在遊戲設計層面,AI還能根據玩家特點,即時提供并非事先設計好的任務或者地圖,這就使得産品有了更大的靈活度。”
AI工具本身的壁壘不高
資料和場景才是決勝關鍵
精細化的虛拟内容也有,不過目前更多AI仍需要人工輔助完成。精細化的鍊條分工很大程度來自于生産工具的專一性,在目前的虛拟内容行業,上遊軟體公司開發出各類軟體以滿足不同環節工作的需要,例如Autodesk就開發了Maya、3Ds MAX等衆多數字内容生産工具。魔琺科技創始人兼CEO柴金祥認為,單點工具無法形成垂直一體化的工業化生産線,是以目前行業的智能化、工業化程度很低。
“我們不講元宇宙的終局,單就今天已有的整個内容行業鏡像到虛拟世界中去,就會産生幾萬億的市場規模。”柴金祥在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魔琺科技創始人兼CEO柴金祥
圖檔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朱鵬 攝
艾瑞咨詢資料顯示,目前國内市場中,遊戲産業是虛拟内容滲透率最高的行業,達90%。而其他諸如長短視訊、直播、廣告、企業服務等行業,虛拟内容滲透率都在30%以内,其中企業服務更是隻有5%。
“企業的外宣、招聘、網頁、網站,包括企業對内部員工教育訓練等都可以做AI虛拟人化。如果我們整體的滲透率能達到30%,這是個非常大的市場。”柴金祥表示。
柴金祥解釋道:“各行各業的人對元宇宙的了解或定義都不太一樣,因為都會按照自己公司的産品去定義。雖然現在炒得很熱,有好有壞,也有割韭菜的行為,但我不認為元宇宙是空的東西,因為至少有一點共識,那就是它是下一代網際網路形态。是以它一定會發生,隻是時間節點問題。”
柴金祥同樣表示,在創業前期調研時,團隊就發現大部分AI公司隻是在做工具,并不擁有相關的資料、場景。“我們是希望擁有資料和場景的,因為作為技術公司,要想建立壁壘還是要看身處産業鍊的什麼位置。我們覺得工具本身的壁壘并不高,是以我們想要成為供給方。”
AI是元宇宙的“最強大腦”?
虛拟内容産業亟需供給側改革
“從 PC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再到元宇宙時代,其實本質上都在解決同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線下的各種傳統業态或者商業模式搬去線上。”柴金祥表示。
“現在虛拟内容的制作基本上是由供應商來做的,也就是外包。比如之前很火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它的動畫是由很多供應商,上千個美術、動畫師共同完成的。”柴金祥說,“現在虛拟内容的産業鍊有兩個特點,首先是鍊條很長。以動畫為例,就有分鏡、原畫、模型、特效、燈光、渲染等十幾個環節。其次,每一個環節都是以手工生産為主,屬于勞動密集型。是以這個行業還不是工業化,是手工作坊式。不過這也不僅是國内行業的現狀,是世界性的問題。”
回看過往成功的商業化案例,規模化是不可避免的程序,而沒有工業化,規模化就是空中樓閣。對于如何實作工業化,柴金祥認為,可以參考服裝行業。“以前的服裝都是量身裁衣,因為每個人身材不一樣,衣服是典型的非标準化産品。但現在我們一款衣服可以确定不同的尺碼标準,那麼每個尺碼就能夠實作流水線生産。”
是以,分工同樣重要,服裝産業能夠标準化的前提是分離了設計和生産。柴金祥稱:“内容行業也需要把策劃和生産分開,以遊戲為例,前期策劃一旦确定,後面的流程就可以工業化。當然,這個過程中智能化的工具很重要,如果沒有工具,最後還是要手工生産,也實作不了。”
柴金祥認為,不具備規模化的“優質”實際上是沒有價值的。“幾款好遊戲、幾部好電影對于元宇宙打造的推力并不大,隻有很多企業都能做出高品質、規模化的内容,元宇宙的價值才夠大。”
由柴金祥帶領團隊于2018年創辦的魔琺科技,是從事虛拟人和虛拟内容生産的技術公司。創立公司的驅動力之一是柴金祥認為,虛拟内容産業供給側急需一場“工業革命”。“一旦進入元宇宙時代,對虛拟内容、虛拟人、虛拟場景的需求會急劇增加。但目前行業又存在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尤其是在供給側端缺高品質、高效率、規模化的内容生産能力。”
從硬體到内容,元宇宙的痛點還很多
投資人: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2021年确實是元宇宙元年。”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文浩表示。對于“元年”的判斷,當然跟Facebook改名相關,除此之外,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都被“元宇宙”串聯起來了,包括微軟打造“企業元宇宙”;位元組跳動收購VR軟硬體制造商Pico;騰訊音樂宣布與VR演出服務商Wave達成戰略合作等等。
“是以我們可以看到,當下處在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紅利接近尾聲的時候,大家非常期待下一波科技浪潮讓整個産業有新的發展方向。”文浩稱,“展現在資本市場上,海外的回報更強烈一些。目前國内頭部公司雖然做了一些布局,但都比較低調,更多是在做而少說。”
“元宇宙的關鍵特征是沉浸,而VR則是實作元宇宙沉浸系統的關鍵。”回憶起第一次體驗VR感受到的技術魅力,愛奇藝智能COO孫峰表示,“當我戴着VR裝置進入一款遊戲時,在一個密閉的3D空間裡,一個虛拟人物真實站在面前,這種沉浸感帶來的震撼與二維完全不同。此外,VR硬體可以做很多互動的事情,通過VR一體機的追蹤技術,把人類在現實中的視覺、聽覺、觸覺很自然地移植到虛拟世界中。”
元宇宙的硬體不僅包括VR裝置,還需要計算分析能力等上遊環節技術。世紀華通首席戰略官方輝表示,世紀華通在上海投建了華東最大的操作中心。“将作為未來元宇宙中很重要的資料存儲和伺服器運算中心,也是我們布局元宇宙未來的一個上遊。”
對于專注虛拟現實技術應用和研發的廣州玖的科技副總裁梁振聲而言,元宇宙絕對不隻是娛樂類場景,元宇宙能落地到學習場景、曆史文化場景、醫療場景等。相應的,元宇宙的技術入口還遠遠不夠。“現在全球也不過是幾千萬人擁有VR裝置,遠達不到全球超過一大半人擁有智能手機的普及度。”
元宇宙未來可落地的場景空間無疑是巨大的。有研究預計,元宇宙的市場規模将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不過,伴随元宇宙的火爆,亂象和争議也随之而來。
文浩坦言,目前對于元宇宙的投資,比較專業、謹慎的投資者大多仍在觀望。因為這個産業發展仍需要時間,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擁抱網際網路,不過二級市場因受限于标的的可選性,在當下的主體投資中,概念投資偏多。
“從産業端到一級市場的投資者,更重視實質大于概念。”文浩說。雖然機遇與挑戰并存,但元宇宙是大勢所趨,不過從全球VR、AR千萬量級的出貨量來看,行業尚處于萌芽期。
記者:丁舟洋 溫夢華 李佳甯(實習) 朱鵬(實習)
編輯:董興生 宋紅
視覺:鄒利
排版:董興生 馬原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