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今天我們來說是西貢,當然不是越南的西貢,而是中國香港的西貢區。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西貢區位于香港東部沿海,總面積136.17平方公裡,包括西貢半島南部、清水灣半島、将軍澳新市鎮及東面水域内的70多個島嶼,是香港十八區中面積第五大的區份。95%人口集中在将軍澳新市鎮。西貢被譽為香港的後花園,因為本區大部分地方都沒有開發,成為市民日常郊遊的好去處。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西貢區的範圍包括西貢、坑口鄉郊及将軍澳。以面積計,是香港第二大的行政區。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西貢區位于新界東南,包括鄉郊和新市鎮部分,以及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島嶼。區内除保留了鄉村的傳統民風習俗,同時亦具備新巿鎮的朝氣和活力。在高速的都巿化過程中,西貢鄉郊難得仍儲存了秀麗的天然景色,素有“香港後花園”的美譽。

區内的将軍澳,已從20世紀60年代的一個小漁村及造船業地區,發展成為今天約有30萬人口的主要新市鎮,充分展現了西貢區富有沖勁和活力的一面。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在清朝時期,所有由西方進入中國的商船、貢船必須在西貢的佛堂洲完稅方可進入中國海域。是以,西貢這地方的命名就是指從西方來的貢船。

西貢地廣人稀,包括西貢半島南部、清水灣半島、将軍澳新市鎮及約70個大小離島,總面積為136.17平方公裡,總人口327689人,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西貢半島的山脈高峭崎岖,不便于現代化發展,加上區内有3個郊野公園,是以大部分範圍均是受保護的郊野。

西貢内有多條縱橫交錯的山徑,半島大部分地方都受到西貢東郊野公園及西貢西郊野公園保護。蚺蛇尖為西貢東北區最突出的山峰,海拔468米。長咀與短咀兩山岬穩守着山嶺前方,左旁有蛋家灣和南蛇灣護駕;右邊則有美麗的大浪四灣為伴。主峰後面更有連綿的大枕蓋山脈作後盾。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也是在海中興建而成,位于西貢東及西郊野公園内。水庫的興建工程宏偉,分别于糧船灣洲和西貢半島東部海峽的東西兩端,興建了兩條高于水準線64米的石壩,工程于1971年開始,1979年完成,儲水容量達可28000萬立方米。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大牛湖(人工湖)位于香港新界西貢區井欄樹通往将軍澳的古代棧道小夏威夷徑上。

大牛湖現時的蓄水池長度約700米,闊25米。景緻仍然十分吸引,每逢假日都吸引不少遠足運動愛好者到來遊玩,蓄水池、瀑布、水壩殘迹可供遊覽,風景優美,亦能俯瞰山下将軍澳新市鎮的建設。從井欄樹村通往将軍澳的無名古代棧道,被香港政府官方訂名為“小夏威夷徑”,從井欄樹村步行約10分鐘,就能看見附近仍有被鑿開堤壩的殘迹。

西貢泛指新界東南面的海岸地帶,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範圍涵蓋多個小島、海灣和山嶺,集合當地最具規模的郊野、遠足及消閑設施,比較著名的有香港三大尖山之首的蚺蛇尖、滿布奇岩怪石的東龍島、水清沙幼的清水灣、以及建築創下當地曆史新高的科技大學,而新發展的将軍澳新市鎮亦包括在内。

吊鐘洲海蝕洞:西貢半島及其沿岸的島嶼絕大部分是由火山岩組成。萬宜水庫一帶及南面群島如吊鐘洲等的石質均屬于酸性熔岩。由于長期受到東風及海浪的侵蝕,吊鐘洲形成了很多特别的海蝕地形,例如海蝕洞、海岩柱、海蝕拱及海蝕隙等,使這區的天然外貌更加吸引。

天後誕:天後誕時,南圍村沒有特别的儀式,村民們隻是去拜天後古廟。不用吃齋,以前曾試過在天後誕時做大戲。

過年:南圍村村民會去拜天後廟,再拜祠堂(邱姓族人會去邱氏宗祠拜神),日子為年三十晚及年初一。

興建丁屋:南圍村尚有幾十萬呎沒使用的私家地,興建丁屋要所有村民同意才能申前,因為村民相信興建丁屋和風水有關。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石斑魚

石斑魚,俗稱岩石魚,系鲈形目,serranidae鮨科,因其身上有花色條紋和異色斑點,故名。石斑魚品種很多,有赤點石斑魚、青石斑魚、寶石斑魚、六帶石斑魚、雲紋石斑魚、縱帶石斑魚等等。石斑可說是香港海鮮的代表,是香港出産的鹹水魚中最負盛名的一種,最常見的有花狗斑、紅斑、蘇鼠斑、泥斑、老鼠斑,其中又以老鼠斑最為名貴。

特點:石斑魚生活習性很怪,從不跟其他魚類混遊在一起,喜歡單獨地生活在數十米深、水質清澈的海底暗礁叢中,難以用網捕撈,隻能用鈎釣。它們生性兇猛,喜歡吞食魚類和蝦類。捕撈期為4-11月,以端午至中秋這段期間為旺季。

食用:石斑魚營養豐富,肉多刺少,肉質細嫩潔白,味道鮮美,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而且石斑魚産量多,性長耐活,賣價較便宜,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深得香港市民的喜愛,被港澳地區推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宴席必備之佳肴。凡是初到香港來的外地人,一定會自動的或被朋友請去試一試香港的著名海鮮滋味,而所嘗到的第一樣往往總是石斑魚。

按産地可分為西珠、東珠、和南珠,且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的說法。我國北部灣一帶所産的珍珠就屬于“南珠”,香港附近海水中亦有出産。“南珠”粒大、珠圓、珠層厚、粉色嫩、晶瑩璀璨。史書上有記載,自漢代以來的曆代封建統治者均要合浦太守上貢合浦珍珠作為宮廷最高珍禮。珍珠除了是一種貴重的裝飾品外,也是一種珍貴的藥材。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莞香

香港雖說是購物的天堂,集天下名品于一地,但真正的土生土長于香港的特産并不多。稱得上特産的是這裡出産的一種香料,用本地的香樹制成,這香木點燃後冒出的煙特别的香。

香樹生長于廣東沿海及越南北部,以東莞、新安等縣為多,香港沙田及大嶼山亦有種植。

香樹長高至二十尺時,割出樹液,就可制成“香”,是多種香制品的原料,可作供神和上貢的佳品,“莞香”聞名全國。明神宗萬曆元年以前,香港一帶均屬東莞縣。沙田、大埔一帶是“莞香”的著名産地。

因香産豐盛,這裡的香市貿易也十分發達。香産品多數先運送到九龍的尖沙咀,再用“大眼雞”船運至石排灣(即今日的香港仔)集中,然後轉運往中國内地、南洋以至阿拉伯國家。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東龍島又名東龍洲,是西貢的最南點。在島上設有一座有數百年曆史的炮台選址,既有燈塔、洪聖古廟、佛堂門燈塔、山頂石景、潛龍吐珠、海蝕平台、肚臍洞、海崖峭壁等點,又是攀石及放風筝熱點。東龍島的東龍石刻被政府列為法定古迹,至今壁上的龍形圖案仍儲存甚好。東龍島亦是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指定露營地點之一,該地有兩處營地,提供水源及廁所等裝置。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浪茄是西貢海灘之一,屬西貢半島東南部,被群山圍繞。這裡不屬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泳灘沒有救生員及防鲨網,但設有露營場地,不少遊人于假日會前往遊泳及露營。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三星灣位處麻籃笏半島、白沙灣和西貢灣之間的一個海灣,是香港一級水質泳灘,近岸會見到不少小魚。地點有點隔涉,交通較不便,隻有街渡能前往。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小城故事:西貢區——香港後花園 香港市民日常郊遊的偏愛之地

鹿湖郊遊徑位于西貢東郊野公園,全長約4.7公裡,路段崎岖,全程需時3小時。途經西貢著名的雙鹿石澗,除了萬宜水庫,還可以遠眺大蚊山、蚺蛇尖、東灣山及大浪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