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保持60千米的時速行駛,騎摩托的感受肯定比開車行駛更快,道理很簡單、視線越是往遠處看,就越容易感覺車速慢;反之視線越近、越感覺車速快,實際上這就是一種視覺幹擾,也是因為人的眼球成像原理所導緻的結果!

也可以了解成在同樣的速度下、人的視野越盯着近處看,就越覺得速度快;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步行時(3-6km時速),往遠看不會感覺快、但如果盯着地面走,就會感覺比平視行走快,簡單點說同樣的步行速度、在視角從水準拉至腳面的過程中,同樣是感覺速度變快的過程(各位可以嘗試下)!
現實中最快的民用載人工具為飛機、但乘坐飛機時恰恰最不容易感覺到快,原因就在于我們的視線失去了參照,比如窗外全是白花花的雲彩、或一片蔚藍,無論乘坐者是不是往外看、都難以感覺到速度,當然飛機起飛時乘坐着會感覺很快,因為視線看到兩邊飛速倒退的高樓、其它行駛機關、或者是直視地面!
視覺原理
如上圖示1号線段、2号線段等長且等速,可即便通過1、2号線段時的速度完全一樣,2号線段也會因為近距離視角、在人的視網膜上形成更快的信号,是以才會産生視覺上的偏差,明明是一樣的行駛速度、但近距離視角就會感覺更快;相信很多車友都玩過極品飛車、地平線之類的賽車遊戲,感覺最快的就是第一視角、而第三視角視線往遠拉則感覺慢一些也更容易操控!
汽車與機車視角的差異
如上圖所示、機車标準視角,與汽車視角相比較太大了,從圖上我們能看到手臂下方的路面、兩臂外的景物,而不僅僅是視角集中在前方;而汽車視角下、能看到身體周圍的狀況麼(對比下圖),顯然不能、汽車駕駛室對近距離視角形成阻礙,且A住也對視線形成了封鎖,是以汽車最近也隻能看到車頭外的景象,而做不到看腳下的狀态、是以視線被拉遠、感覺慢!
是以機車、汽車這種同速不同感的原因還是在于視覺對大腦的欺騙,并不是車速快而是視覺成像的改變令大腦誤以為很快;相信做過過山車的朋友絕對不少,在滑車飛速下滑時、為什麼很多朋友都會下意識地閉上雙眼?原因就是因為恐懼源于眼前飛速移動的參照物,閉上雙眼屏蔽掉了參照物對視覺的刺激、會産生減速的效果,這也可以了解成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不存在所謂的減速玻璃
減速玻璃絕對算是具備年代感的名詞,鄙人第一次聽說是家裡的老叔告知的;那麼是不是存在減速玻璃呢?顯然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減速玻璃所指的是透光率良好、成像理想的正常玻璃;而非減速玻璃确切的說是那些因早年工藝差、透光率有問題的低品質的玻璃;道理很簡單,過去咱們都做過大綠皮火車,時速跑個7、80公裡,窗外的樹木、大樓都發生了彎折、扭曲!
當我們在火車上看到窗外的物體都發生了扭曲、變形,自然就會覺得很快,現在高鐵時速200km以上,看看窗外的物體、發生變形扭曲了麼?這并不是玻璃具備減速功能,僅僅是如今的玻璃成像真實罷了,真實還原了車速;而過去的玻璃成像發生偏移、産生了增速的作用,是以不存在減速玻璃、非要叫這個真,可以把過去的低品質玻璃當成增速玻璃來了解,減速玻璃就是正常的、透光率正常的玻璃!
總而言之同樣的行駛速度,機車的實際感受肯定要比汽車更快,因為機車視角太大了、很多會幹擾視覺的參照物都進入了大視角,是以感覺更快;視角真的是個有趣的東西,各位知道坐公共汽車、哪個位置感覺最慢麼、哪個位置最快麼?公共汽車上最快的位置就是站在車頭、居高臨下看地面,而在車廂内站着、被隔絕視線的狀态感覺最慢,過去有些老舊的公共汽車底盤因生鏽、腐蝕出了窟窿,車子行駛時順着窟窿看地面、哪怕時速隻有20km,依然會覺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