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花木蘭,為什麼替父從軍呢?

曆史上的花木蘭,為什麼替父從軍呢?

朋友們,文史是一幅畫,文化是畫紙,曆史是無數的浪花,文化是一條河流,曆史是絢麗的花朵,文化是一座大花園,曆史是繁星。本文從曆史的角度,探讨花木蘭為什麼要替父親參軍呢?

在著名的北朝樂府詩歌《木蘭詩》和電影花木蘭中,花木蘭參軍的原因都是替父從軍,作為一個女子,花木蘭代替自己年邁的父親,家中唯一的成年男子去參軍。《木蘭詩》中是這樣記載的:“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詩中所說,木蘭的父親盡管年事已高,但是還是接到了軍貼,要入伍打仗,這跟當時實行的征兵制度有關。

作為與魏晉時期,北朝十六國的北魏,當時在統一北方的政權征戰過程中,逐漸收編了北方的大部分少數民族以及部分漢族地方割據勢力,經過長期的征戰,逐漸形成了部落兵、世代兵、征兵混合的軍事體制。為了應對其它勢力的反撲。相繼在北魏的邊境一線,主要是今天的河北和内蒙古設立了著名的北魏六鎮(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初步建立完善了“鎮戎兵”體系。

在北魏的六鎮之民,均有為朝廷服兵役的義務。根據在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北涼文書《縣兵曹次為點閱兵人事》記載,他們(北涼為東晉十六國之一)曾在西域的高昌實行軍屯墾荒,上面的文書記載,士兵報到時需要自備弓箭,不帶需要受到處罰。當時,北魏的鎮、戎、兵體系,基本上與北魏同時代一樣,主要是屯墾戍邊,實行軍戶家庭的軍屯制,在戰時發軍帖點兵入伍;花木蘭的家庭很可能就是當時六鎮軍戶,平時務農,免除徭役和賦稅,定期參加軍事訓練。一旦戰争爆發,被點中參戰,就要自備武器、裝備,從軍入伍參加戰鬥。

綜上所述,花木蘭家庭可能是北魏的六鎮軍屯戶家庭,平時墾荒種田,遇有征戰,需要參軍是以《木蘭詩》的詩中花木蘭在從軍前,要先“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朋友們,文化是一條河流,曆史是絢麗的花朵,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莫雷特,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以上分析,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我是有趣的天空c,一個愛好曆史的小科員,一個沉迷于扯淡的大頭兵。(圖檔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