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任朝政
秀水高川蘊“天池”。高川鄉天池村,位于綿陽市安州區西北部,這裡群山環抱,林木繁茂,是一個美得讓人心動的地方。近幾個月,在這莽莽群山之中,一幫身背挎包的身影,三兩成群打着手電融進茫茫夜色,走進大山深處木樓的燈火裡,與一戶戶農戶親切交談,為農戶帶去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這是綿陽農商銀行高川支行踐行金融普惠行動的一個縮影。

沿着崎岖的山道,12月中旬,綿陽農商銀行秀水支行行長李濘宏親自駕車帶着記者一行冒着嚴寒走進海拔1260米的高川鄉天池村。放眼望去,連片的中藥材種滿山坡,統一風格的木樓民居鱗次栉比,别具風情……
“這裡的木樓大多是2008年地震後修建,當年這裡是重災區,我的一個親舅舅和堂兄就被永遠地埋在泥石流裡,當年地震,高川支行的員工用背篼背着現金冒着生命危險跋涉幾十公裡把錢送到安全地帶......”望着前方雲霧缭繞的鷹咀崖,李濘宏不堪回首。
“這裡以前是‘152’國防基地,1994年才撤出去。我在高川信用社工作了十年,高川鄉方圓170多平方公裡,信用社隻有4個人,那時候下鄉全靠走路,随時就在山上歇一晚上。在這深山裡,有上了年齡的老人,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山裡。”同行的秀水支行副行長譚強也是不勝感慨。
高川支行客戶經理馮南欽打趣地說道,哎,剛開車上來的時候,十個腳趾冒兒都攥緊了。這一路,彎多坡陡,一輛接一輛的重載卡車小心翼翼地爬行在蜿蜒的山間,遇到拐彎處和下坡的地方,常常需要錯車,生怕大車上的礦石傾倒下來或者萬一刹車不好使,事後回想,依舊讓人心驚肉跳。
上午10點多,經過一個多小時艱難的颠簸跋涉,我們的車終于駛進村部大門,天池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黃青恒早早地等候在院子裡。
村子裡除了來來往往的運輸車,見不到幾個人。黃青恒介紹說,這些年村裡開會,90%隻能晚上開,一般隻有下雨天家裡才有人,村民都忙于上山種黃連去了。有的種植戶晚上都不回來,就在山上搭棚子。今年村裡最多的一家賣了80多萬,現在的幹貨價格是136—138/公斤。
“目前, 全村主要産業為林下中藥材種植,其中黃連種植8000餘畝,重樓2000餘畝,其他三木藥材2000餘畝,村幾乎90%的農戶都參與中藥材種植,2021年天池村黃連預計收獲100餘噸,市場經濟價值2000餘萬元。目前在農商銀行農E貸支援下,村民種植黃連積極性越來越高了。”黃青恒告訴記者。
天池村平均海拔1600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适宜中藥材種植,天池村也完美的利用了這片神奇的土地所帶來的優勢。近年來,村民們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念活生态“山”字經,不斷調整産業結構,從傳統種植業向特色中藥材種植業轉移,因品質好、産量穩定,一直不愁銷路,黃連種植已然成為天池村的小康産業,發展路子越走越寬。
聊起高川支行與天池村的緣分,其實最初源于李濘宏的一次訪談。在綿陽農商銀行衆多的網點裡面,高川支行算是最偏遠也最困難的。
8月2日,秀水支行行長李濘宏到高川支行指導防汛工作時(高川支行為二級支行歸屬一級支行秀水支行管轄),順便走村串戶拜訪了幾家村民,了解到天池村李青青想種植黃連卻苦于沒有足夠資金,想貸款又怕跑路太麻煩,李濘宏當即出了個“點子”,他說“現在我們智慧銀行建設不是推出了智能農貸的嘛,手機上就可以辦理,老百姓不會,咱們就上門一戶一戶去教。”
8月10日,高川支行客戶經理上門為李青青辦理智能農貸10萬元。
以此為契機,高川支行于今年在全鄉啟動整村評級授信工作。
考慮到黃連種植周期長,從種植到收獲需要約6年時間,雖然早期開始種植的部分村民依靠“種-賣-買-種”的循環模式能夠創收和維持基本的種植規模,但卻極大地減緩了其發展速度,限制了其擴大規模,更把一部分有意願種植黃連卻面臨資金窘境的村民擋在了門檻外。高川支行把天池村定為整村評級授信工作的第一站。
整村評級授信,對于一般的金融機構來講,應該是很尋常的一件事,而對于高川支行的幾位農信人,卻有着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
高川支行客戶經理馮南欽在他的日記中真實地記載了他的下鄉經曆和體會:
“整村評級授信工作開始後,高川支行幹部員工面對的最大困難和最高興的事就是:天池村村民太過勤勞。難的是村民太過勤勞,導緻天池村白天家裡基本無人,高川支行員工在上班時間無法逐戶走訪進行評級授信,隻有利用晚上時間打着手電上山去走訪。喜的也是村民太過勤勞,隻有這樣的不辭辛苦,不怕勞累,才能真正的做好農業生産。”
針對這種特殊情況,高川支行迅速調整評級授信的工作時間,決定安排客戶經理在晚上客戶忙完農活歸家後再逐戶進行走訪授信,并多次強調務必把本次評級授信工作“做紮做實,應授盡授”,要讓更多的村民得到實惠,享受到整村評級授信帶來的優質金融服務和金融産品。
“讓老百姓少跑腿,讓系統多跑路,針對這個村的種植戶,我們都支援,不用抵押。”李濘宏說,這裡的老百姓其實真的很淳樸,都很講信用,隻要有了錢,就想法還貸款,生怕欠國家的錢,他們現在買房基本上都是全款。現在貸款簡單了,面對面就可以貸款,手機上放農E貸,我們上一個月就放了400萬,都是客戶經理上門服務,很友善。
2021年12月,高川支行客戶經理了解到高川鄉天池村種植大戶王浚鑒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的資金需求資訊,第一時間上門走訪,并寫出詳細的調查報告。在合規前提下,短期内向王浚鑒授信190萬元,發放信用貸款170萬元,這筆款可幫助該戶擴大種植規模80畝。同時執行較低利率,盡最大努力降低種植戶的生産成本與生産壓力。
臨近中午,我們采訪組一行就近在裡一農戶家裡就餐。老闆是天池村四組的村民魏延,跟三國時期猛将魏延同名。他說他家種了八、九十畝,明年開收,預計30萬收入是穩當的。平常小兩口都在山裡種黃連,兼在自家的農家小院搞搞旅遊接待,娃兒在花荄鎮上學,打算把錢攢夠了買房子。按照今年的價格計算,到盛産期,這片地估計能收入300萬左右,買房也就不愁了。
“信用社支援你們貸款,你這個條件符合公職人員貸款,利息可以降到最低,都可以做信用貸款,先把房子買起,有這80畝黃連做靠山,還擔心還不起嗎?”李濘宏接過話題。
坐在魏延家的院子裡,一席人邊喝茶邊擺龍門陣。我們了解到該村支部書記王加坤,是村裡種黃連的帶頭人,如今,他把流轉的土地無償交給老百姓耕種。村裡曾經有個貧困戶叫鄧建述,七、八年前幫王加坤守山,後來也跟着種植黃連,現在也有了100多萬。
午飯後,村裡的種植大戶趙天友帶我們上山參觀他的黃連種植基地。
“我以前是民辦教師,2000年回村當幹部,都是老百姓要求我回來的。我個人感覺中國農業的發展趨勢是發展家庭農場。種黃連,六年才一收,投入一畝地要一萬多,前後要八年時間。”沿着盤旋的山間公路,趙天友一邊開着車一邊對記者介紹。
“這條路,是當年我們領着一幫年輕人用鋼釺、大錘一米一米打出來的,光修路就修了五年。”
路邊的山腰裡,不時散落着一些蜂箱。“我一邊種黃連,一邊稍帶着養蜂,今年已經取了200多斤蜂蜜,市場售價120到150元一斤,都是純野生的黃柏和金銀花蜜。”
“對面的那片山坡地,就是我家承包的,目前種了200多畝黃連,承包期50年。這塊地種植的黃連已經兩年了,再有三年就可以收獲。我這用工大多是是五、六十歲的婦女,工資110元/天,每年光人工除草就要花費20萬左右。所有資金周轉,全靠信用社支援,目前還有23萬貸款,我跟信用社感情最深,親戚朋友都有限,找人借錢最難。”同信用社(農商銀行的前身)打了多年交道的趙天友不無感慨。
截止2021年12月21日,高川支行已對天池村授信50餘戶,授信金額1550餘萬元,助力高川鄉天池村在特色農業産業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離别天池村之際,黃青恒邀請我們明年再來。他說,下一步,天池村将堅持立足山區實際,以黃連和重樓兩大草本中藥材種植為主,結合鄉村旅遊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着力探索以“神韻高川,藥材之鄉”為主題,以“觀光+養生+康養”為模式,全力建構“冬賞雪、夏避暑、吃山野、住木樓、采藥材”現代中藥材觀光農業體系,打造以現有天池村萬畝中藥材産業園區為基礎的中藥材種植生态旅遊康養産業園及中醫藥養生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