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這場“拼圖”競賽中,國外科學家一直領先,這一次中國科學家勝出

在這場“拼圖”競賽中,國外科學家一直領先,這一次中國科學家勝出

這是科學家之間的一場“拼圖”競賽。對于科學而言,RNA聚合酶相當于細胞的CPU(中央處理器),了解它的結構和工作機制,就能夠了解生命最底層的核心本質。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張餘研究團隊、王佳偉研究團隊和浙江大學馮钰團隊合作,成功解析了真核生物的第四個RNA聚合酶結構,這是分子生物學和植物科學基礎前沿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2021年12月24日,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

【美國科學家因解析RNA聚合酶II的結構獲得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

植物有5個RNA聚合酶,從2000年到2015年,美國和德國科學家相繼解析出了前三個RNA聚合酶的三維結構,其中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還因解析了RNA聚合酶II的結構,榮獲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然而,由于幾億年前,第四個RNA聚合酶在進化中獨立成了一個新的分支,其生理功能與前三個有顯著差別,其三維結構和工作機制一直難以得到解答。

第四個RNA聚合酶在抑制基因組轉座子的過程發揮着核心作用。轉座子最早由美國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發現。在動植物基因組中,含有大量的轉座子區域,比如水稻有35%,玉米高達85%,人類則是接近50%。轉座子能夠在宿主基因組中“複制和粘貼”自己的DNA,以達到其自我“繁殖”的目的,轉座子的活動會對基因組的穩定性構成嚴重威脅。麥克林托克的這一發現最終為她赢得了1983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分離純化植物的第四個RNA聚合酶樣品是最大的瓶頸】

“解析第四個RNA聚合酶三維結構的最大難點在于獲得蛋白質樣品,這也是困擾國内外科學家20年的技術瓶頸。”張餘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植物體内有兩萬餘種蛋白質,而第四個RNA聚合酶的含量極低,此前一直難以被分離提純。

張餘研究員從博士後起就一直琢磨這一科學問題,轉機發生在與王佳偉的一次談話中。不同專業方向的碰撞,使得兩位年輕人決定創新實驗方法——改造植物懸浮細胞,來獲得第四個RNA聚合酶的蛋白樣品。

在這場“拼圖”競賽中,國外科學家一直領先,這一次中國科學家勝出

張餘(左)與王佳偉在讨論

在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黃坤的不懈努力下,合作團隊純化分離到了高品質的第四個RNA聚合酶蛋白質複合物樣品,并解析了其三維結構。

張餘介紹,這個複合物就像兩個工廠中的房間,其内部靠一條“隧道”來連接配接,一個工廠中的房間的産品(單鍊RNA),通過“隧道”傳遞到另一個工廠中的房間,繼續完成第二條鍊的合成。它們協作生産出的雙鍊RNA分子,可以幫助植物細胞精準地給轉座子DNA标記甲基化“烙印”。

“生命實在是太奇妙了,它的工作原理有點像雙面列印機,先列印一面,然後再列印另一面。”王佳偉至今清晰記得,一個周末,他和張餘第一次看到該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時的興奮和激動,“能夠取得可能寫進教科書的原創成果,是做科研的最大樂趣。”

“相比國外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這兩支年輕的研究團隊人不算多,參與的人員隻有個位數,但他們此次的工作很不簡單,不僅解決了一個重大的科學問題,而且對于人們了解植物和動物的進化,以及生命的本質,都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斌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