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纖熔接過程詳細說明

在我們實際的網絡工作當中會遇到光纖的熔接,由于目前光纖熔接的工藝已經成熟完善,對于一根六芯光纖整個熔接過程需要2名工程師,大約需要花費1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我們首先考慮的是為光纖線纜留出足夠的長度來,多了好辦,盤起來放在地闆下面也不礙事,光纖最怕的是中間受損,是以我們最好使用盔裝光纖線纜,這種線纜的好處是使用了保護層,直徑大概小拇指粗細,兩側各有1根鐵絲,再往裡是金屬保護管,整個線纜很硬,甚至無法用手折斷。

我們用鉗子把多餘的線纜截斷,把光纖的外套皮給剝除,由于裡面的光纖很細,操作起來挺費勁的,整個過程好像我們吃椰子一樣,與此同時我們準備好尾纖(帶端口的光纖),尾纖主要是最後焊接好之後,插到光纖接入器上,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光纖是很細的玻璃纖維,由于非常細小,我們要防止它跟手臂皮膚的接觸。對于光纖外套皮的剝除要掌握“平、穩、快”三字剝纖法。“平”即:持纖要平,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緊光纖,使之成水準狀,所露長度以8cm為它,餘纖在無名指、小拇指之間自然打彎,以增加力度,防止打滑。“穩”即:剝纖鉗要握得穩。“快”即:剝纖要快,剝纖鉗應與光纖垂直,上方向内傾斜一定角度,然後用鉗口輕輕卡住光纖,右手随之用力,順光纖軸向外平推出去,整個過程要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剝除光纖外套皮之後,我們要對裸纖的進行清潔,裸纖的清潔應按這樣的操作進行。觀察光纖剝除部分的塗覆層是否全部剝除,若有殘留應重剝。如有極少量不易剝除的塗覆層,可用棉球沾适量酒精,邊浸漬,邊逐漸擦除。 将棉花撕成層面平整的扇形小塊,沾少許酒精(以兩指相捏無溢出為宜),折成V”形,夾住已剝覆的光纖,順光纖軸向擦拭,力争一次成功,一塊棉花使用2~3次後要及時更換,每次要使用棉花的不同部位和層面,這樣既可提高棉花使用率,又可以防止了探纖的兩次污染。

在做完光纖線纜的外科手術之後,套上熱縮套管後我們接下來是對光纖端面的切割,合格的光纖端面是熔接的必要條件,端面影響到熔接品質,我們要對光纖做好切割。具體的過程是:選擇切刀,切刀有手動和電動兩種。前者操作簡單,性能可靠,随操作者水準的提高,切割效率和品質可大幅度提高,且要求裸纖較短,但該切刀對環境溫差要求較高。後者切割品質較高,适宜在野外寒冷條件下作業,但操作較複雜,工作速度恒定,要求裸纖較長。采用手動切刀比較友善,使用專用的刀具可以很快速的切割光纖,先用墊片固定好光纖,然後快速搬下切刀,整個過程講究快速,逐根進行,工程師應經過專門訓練掌握動作要領和操作規範。首先要清潔切刀和調整切刀位置,切刀的擺放要平穩,切割時,動作要自然、平穩,勿重、勿急,避免斷纖、斜角、毛刺、裂痕等不良端面的産生。另外,學會“彈鋼琴”,合理配置設定和使用自己的右手手指,使之與切刀的具體部件相對應、協調,提高切割速度和品質。 還有就是我們要對光纖要分對操作,做好一對再進行下一對,防止光纖頭觸地,造成端面污染,對于做好端面的光纖放入光纖熔接機中壓好,等待熔接使用。

光纖端面切割之後,我們下一步對其和尾纖進行熔接,它們之間使用的是熱縮套管連接配接,熱縮套管應在光纖剝覆前穿入,嚴禁在端面準備好之後穿入。裸纖的清潔、切割和熔接的時間應緊密銜接,不可間隔過長,特别是已準備好的端面切勿放在空氣中。移動時要輕拿輕放,防止與其它物件擦碰。在接續中,應根據環境,對切刀“V”形槽、壓闆、刀刃進行清潔,謹防端面污染。光纖熔接機使用的是電源擴充卡,打開蓋子之後,前端是熔接架,中間用于臨時固定光纖,下端是LCD顯示光纖熔接狀态的。熔接前根據光纖的材料和類型,設定好最佳預熔主熔電流和時間及光纖送入量等關鍵參數。熔接過程中還應及時清潔熔接機“V”形槽、電極、物鏡、熔接室等,随時觀察熔接中有無氣泡、過細、過粗、虛熔、分離等不良現象,注意OTDR跟蹤監測結果,及時分析産生上述不良現象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如多次出現虛熔現象,應檢查熔接的兩根光纖的材料、型号是否比對,切刀和熔接機是否被灰塵污染,并檢查電極氧化狀況,若均無問題,則應适當提高熔接電流。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光纖和尾纖在前端的熔接槽中對接,從下面的LCD顯示面闆上可以看到是否連接配接上,進而我們再确認無誤後才開始熔接,大約2分鐘的時間一根光纖熔接完成。

最後一步是盤纖,盤纖是使光纖在光纖接入器中沿圓盤盤好,方面以後的維護。盤纖要沿松套管或光纜分枝方向為機關進行盤纖,前者适用于所有的接續工程;後者僅适用于主幹光纜末端,且為一進多出。分支多為小對數光纜。該規則是每熔接和熱縮完一個或幾個松套管内的光纖、或一個分技方向光纜内的光纖後,盤纖一次。優點:避免了光纖松套管間或不同分枝光纜間光纖的混亂,使之布局合理,易盤、易拆,更便于日後維護。以預留盤中熱縮管安放單元為機關盤纖,此規則是根據接續盒内預留盤中某一小安放區域内能夠安放的熱縮管數目進行盤纖。例如GLE型桶式接頭盒,在實際操作中每6芯為一盤,極為友善。優點:避免了由于安放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同一束光纖參差不齊、難以盤纖和固定,甚至出現急彎、小圈等現象。 特殊情況,如在接續中出現光分路器、上/下路尾纖、尾纜等特殊器件時,要先熔接、熱縮、盤繞普通光纖,再依次處理上述情況,為安全常另盤操作,以防止擠壓引起附加損耗的增加。

盤纖的盤法:先中間後兩邊,即先将熱縮後的套管逐個放置于固定槽中,然後再處理兩側餘纖。優點:有利于保護光纖接點,避免盤纖可能造成的損害。在光纖預留盤空間小,光纖不易盤繞和固定時,常用此種方法。 另外是以一端開始盤纖,即從一側的光纖盤起,固定熱縮管,然後再處理另一側餘纖。優點:可根據一側餘纖長度靈活選擇效銅管安放位置,友善、快捷,可避免出現急彎、小圈現象。如個别光纖過長或過短時,可将其放在最後單獨盤繞;帶有特殊光器件時,可将其另盤處理,若與普通光纖共盤時,應将其輕置于普通光纖之上,兩者之間加緩沖襯墊,以防擠壓造成斷纖,且特殊光器件尾纖不可太長。 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圖形盤纖。按餘纖的長度和預留盤空間大小,順勢自然盤繞,切勿生拉硬拽,應靈活地采用圓、橢圓、“CC”、“~”多種圖形盤纖(注意R≥4cm),盡可能最大限度利用預留盤空間和有效降低因盤纖帶來的附加損耗。

在光纖熔接過程我們要加強OTDR的監測,對確定光纖的熔接品質,減少因盤纖帶來的附加損耗和封盒可能對光纖造成的損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整個接續工作中,必須嚴格執行OTDR四道監測程式:1)熔接過程中對每一芯光纖進行實時跟蹤監測,檢查每一個熔接點的品質;2)每次盤纖後,對所盤光纖進行例檢以确定盤纖帶來的附加損耗;3)封接續盒前,對所有光纖進行統測,以查明有無漏測和光纖預留盤間對光纖及接頭有無擠壓;4)封盒後,對所有光纖進行最後進行打光檢測,以檢查封盒是否對光纖有損害及光纖兩端是否能夠通暢,至此我們整個熔接過程告于段落。

本文轉自 zhaike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zhaiken/370719,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上一篇: lyni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