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自身條件和家庭環境都不好,隻是因為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是以,要比同村的其他同齡人多讀幾年書。
但讀書并沒有徹底改變我的命運。因為,我從省農校畢業後,還是被配置設定到了鎮裡的農技站工作。隻是後來,憑借着一份算是比較穩定的工作,在機關上司的介紹下,嫁給了我現在的老公——在鎮上教書的杜先生。
其實,杜先生的自身條件還不如我,身高隻有1米58。不過,他的家庭條件要比我好很多,父母都是吃皇糧的國家幹部,哥哥和姐姐都是有機關的知識分子。
是以,坦率地說,我當初嫁給他,其實看中的并不是他,而是他背後的家庭。我隻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家庭,能夠真正改變我的命運,從此徹底逃離農村。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我家老公1998年就被調到了縣裡的重點高中,而我卻一直因為各種所謂的原因,沒法進城。一直到10年後,通過我自己的努力,才得于進城。
說實話,以當時的條件和環境,再按他家裡的能力,把我安排進城,其實是非常容易的事。因為,公公那個時候已經是縣裡的主要上司幹部,而且他哥和他姐的人脈也都比較廣。
但為什麼不把我辦進城?主要還是因為他媽媽所謂的原則和阻攔。
他媽媽是那種自身條件非常好,但卻會從骨子裡看不起别人的人。當年,我和杜先生走到一起,她幾乎是公開反對的。隻是苦于她在城裡,我們兩個都在鎮上,山高皇帝遠的,她根本管不上。再加上,後來我又意外懷孕,礙于她的家庭面子,她這才勉強接受了我。
是以,她其實是一個特别有原則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聰明人)。在她眼裡,兒子就是兒子,兒媳就是兒媳,城裡人就是城裡人,鄉下人就是鄉下人,兒子無論怎麼差,都是他們自己家裡人,但兒媳婦就算再好,那也永遠是别人家裡人。
于是,認清形勢之後,我也就不作指望了,幹脆一心一意靠自己,最後在2008年,通過參加内部考試,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成功進城。
在我進城的前一年,老公的大哥就已經被調到市裡工作了,大嫂也跟了過去,然後我們就買了他們原來那套房子,和公婆住在了同一個小區。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當時我們手上沒有那麼多的錢,但他大哥的錢可以先欠着。于是,從那以後,我和婆婆都是幾乎低頭不見擡頭見。
坦率地說,最開始我還是比較抵制的。因為,心裡老會想着她瞧不起人,沒有把辦進城裡來,是以每次她讓我們過去吃飯,我都隻是讓老公和兒子過去,自己能避開就盡量避開。
再後來就是,2012年,公公突發腦溢血,半身不遂,每天都需要有人照顧。然後,她又是那種特别不喜歡外人的人,是以一連請了好幾個保姆,都被她辭退了。最後,這項重擔不得不落在了我和老公身上。
而随着相處時間的不斷增多,她也開始慢慢了解我,總會隔三岔五地在外人面前說我好,誇我能吃苦,做事踏實,善于學習,對我也的确是越來越好了。平時,她大兒子和女兒拿了什麼好東西過來,她也會第一時間盡着我們一家三口。
2014年,我生我家老二,她還主動拿出八萬塊錢給我,說是對我的獎勵,并當着她弟弟的面誇我有大局觀,說她生了三個孩子,也就我願生二胎,這是對整個大家庭的貢獻。還有前幾年,我妹妹的老公,也是她通過她娘家的關系,幫忙在北京安排了腎移植手術。
可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這麼微妙吧。婆媳關系也一樣,不在一起有不在一起的好處,但在一起也有在一起的機會。如果我們不是因為住在一起,可能一輩子婆媳關系也就那樣了,對于我來說,能不在心裡恨她就不錯了,她也不可能對我有更多的了解。
其實,我婆婆這個人嘛,人一點也不壞。說白了,就是有點小勢利眼,她自己之前的條件一直比較好,前半輩子都生活得很順利,公公又對她死心塌地,是以雖然年紀一大把,但卻看不透世事人情,想象不到人生活在另一面的艱辛,為人處世的格局也不夠大。
隻是後來,公公突然病倒,大兒子和女兒又不在身邊,我老公又是那種什麼事都不會做的人,是以,兩位老人靠來靠去隻能靠我這樣一個鄉下的兒媳婦。
于是,天長日久,一反一順對照,她這才看到我的好,知道從苦水裡長大的孩子,有多麼熱愛生活,在生活的艱難面前能釋放出多大的堅韌。
她怎麼都沒想到,那些先前她瞧不起的人,竟然搖身一變,變成了可以在她面前閃閃發光的人。
是以,她現在自己也會思索:有道是,花無百人紅,人無千朝好,人生在世,從來就沒有永遠的好,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壞。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兒子再好,也不如媳婦好,最後一家人還得是一家人,
不過,我說這些,也沒有任何要诋毀她的意思。隻是覺得,人這一輩子,本就是要邊走邊扔,邊活邊清醒。
無論是長輩還是晚輩,不管是婆婆還是媳婦,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每個聰明人,應該遵守的基本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