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CNA入門學習之一

學習思科技術,首先得了解一些網絡名詞和網絡裝置。以及各種裝置在何時使用。

學習裝置之前,你必須熟悉下面幾個名詞:

域(DOMAIN):一個安全系統的邊界。

沖突(collision):在以太網中,當兩個節點同時傳輸資料時,從兩個裝置發出的幀将會碰,在實體價質上相遇,彼此資料都會被破壞。

沖突域(collision domain)一個支援共享媒體的網段。

廣播域(broadcast domain):廣播幀傳輸的網絡範圍,一般是路由器來設定邊界(因為router不轉發廣播)。

帶寬(bandwidth):機關時間内網絡一端流到另一端的資訊量。其本機關bit/s。

接下來要熟悉的是網絡裝置:

中繼器(Repeat):增加網絡節點,放大信号。

網橋(Bridge):OSI參考模型第二層,控制廣播,維護位址表,隻檢視MAC位址來過濾網絡資訊和資料包,不關心協定。

集線器(HUB):通過網絡傳播信号,無過濾功能和路徑檢測或交換,用于網絡集中點。

交換機(Switch):第二層資料交換裝置,線速交換,MAC位址學習。

路由器(Router):第三層裝置,提供路徑選擇和資料轉發等。

結合OSI參考模型:由于集線器運作在實體層,由集線器連接配接幾台PC機的網絡拓撲是屬總線型網絡,是以這種網絡所有裝置在同一沖突域,且在同一廣播域,所有裝置共享相同的帶寬。

交換機和橋運作在鍊路層:因交換機隻能識别MAC位址,且能轉發廣播,是以每段有自己的沖突域,連接配接到此裝置的所有的段都在同一廣播域。

路由器工作在網絡層,不能轉發廣播,是以每段有自己的沖突域和廣播域。

 有了上面的理論,試思考一下:

1.由一個HUB連接配接的兩台PC,在這樣的拓撲圖中有幾個沖突域和幾個廣播域?

2.兩個HUB分别連接配接幾台PC,然後這兩個HUB又都連接配接在同一個交換機上,在這樣的拓撲圖中又有幾個沖突域和幾個廣播域?

3.由路由器連接配接的不同裝置(如附件中的圖三),又有幾個沖突域和廣播域?

連接配接到廣域網的裝置主要有:Modem,Router,CSU/DSU(channel service unit/data service unit),WAN swith,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witch

 了解OSI參考模型也是必須的:

應用層:為使用者提供一種通過應用程式通路網上資訊的方法,此層為使用者同應用程式及網絡互相工作的接口,例:telnet http,ftp等。

表示層:資料表示,加密等特殊處理過程。如:ASCII,EBCDIC,JPEG。

會話層:保證不同應用間的資料區分。如:APPLICATION ACCESS OPERATING SYSTEM,RPC,NFS。

傳輸層:可靠或不可靠的資料傳輸,資料的錯誤糾正:TCP,UDP,SPX。

網絡層:提供路由器用來決定路徑的邏輯尋址:IP,IPX。

資料鍊路層:将比特組合成位元組進而組合成幀。用MAC位址通路媒體,錯誤發現但不能糾正。注:隻有資料鍊路層加報尾,作奇偶校驗用的。

實體層:裝置間接收或發送比特流,說明電壓,速度和線纜。

下一篇: Decorato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