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P3、WMA、AAC、OGG 格式 簡單對比 (外加FLAC APE WV MP3pro)

=Billboard中國= 獨家稿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并留本貼連結

大多數人的硬碟空間都是有限的,是以部分人選擇壓縮來節省空間。這裡談到的壓縮是指從WAV轉換為FLAC、APE、WV,或者從無損(WAV、FLAC、APE、WV)轉換為有損(MP3、WMA、AAC、OGG、MP3pro) 。我們不鼓勵大家有損轉為有損,因為這樣會加倍損失音質,得不償失。

本人的硬碟就屬于相對緊缺型,是以個人一般下的無損都要轉換成有損的。為了解決我一向對哪個有損格式最好的疑問,今天終于抽出時間,親自對幾大流行編碼格式進行簡單的比較。

參考素材,我使用了Garth Brooks的Ultimate Hits中的"Ain't Going Down ('Till The Sun Comes Up)"作為參考素材,長度為4:34。

以下所有格式均通過CD轉制而成。

下面是WAV即原始CD品質 1411K 41.6M

接下來是無損格式APE 

fast編碼 960K 31.3M

insane編碼 936K 30.6M

接下來是無損格式FLAC

V0編碼 1030K 33.5M

V8編碼 969K 31.6M

接下來是無損格式WV

正常編碼 970K 31.6M

高品質編碼 953K 31.1M

個人對無損格式的總結

首先從頻譜上面來看,無損格式當真都是無損!波形無任何變化,也完全沒有衰竭和失真。基本上可以說WAVE、APE、FLAC、WV的音質相同。

1.WAVE 無疑是最原始的格式,也是本次對比的終極參考物。但是既然能壓縮成無損格式,節約20%-50%的大小而音質沒有任何損失,那麼還是有壓縮必要的!

2.APE APE是無損格式中的先驅,也無疑是音樂發燒友的象征,電驢上面很多無損專輯也大多是APE。然而,它沒有容錯,是以很可能因為小段編碼錯誤造成整條音軌廢掉,而且小部分發燒友反應APE有時還會爆音。

3.FLAC 與APE相比,FLAC格式的檔案稍微偏大2%-3%,但FLAC優勢在于更快的編解碼速度,對CPU的運算能力要求也相當低,而且該格式的容錯性也很強,即使有小段音樂損壞,也不影響後面的音樂播放。國外音樂論壇一般提供的也都是FLAC。

4.WV WavePack是新興的無損格式,壓縮比介于ape和flac之間,也有容錯。在把擴充名改為EXE後輕按兩下,可以直接解壓出一條WAVE音軌,而不需要任何編碼器轉換,很神奇。缺點是也隻有千千、Foobar等幾家微機播放器支援,移動播放器則更貌似是沒有一家支援。

無損格式目前來說 個人推薦FLAC

Plus 關于無損格式的壓縮程度問題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無論編碼模式是APE的insane和fast,還是Flac的V0或者V8,生成的檔案音質完全相同,隻是檔案的大小和壓縮時間稍微不同而已。

有損格式 MP3 CBR篇

MPEG Layer-3(MP3)是大家熟知的一種數字音頻格式,它是VCD的孿生兄弟,相同長度的音樂檔案,用MP3格式來存儲,一般隻有WAV檔案的1/10并且音質大體接近CD的水準(指128K的mp3)。其檔案尺寸小音質好,在它問世之初沒有别種格式可與之匹敵,是以這種格式作為主流音頻格式的地位難以被撼動。但是在WMA、AAC、OGG等格式出現後,128K的mp3基本上已經沒有人聽了,大家更多的是直接要320K的mp3了。

320K 10.4M 

256K 8.36M

224K 7.31M

192K 6.27M

128K 4.18M

96K 3.13M

64K 2.08M

有損格式 MP3 VBR篇

所謂MP3 VBR隻是mp3 CBR的一個優化版,并非根本上提高了mp3的品質。說白了,就是把聲音頻率高的地方用高比特率處理,低的地方用低比特率處理。低比特率的地方用的碼率小,占的空間自然小,也讓媒體大小略小于CBR的檔案。

v0編碼 實際碼率273K 最高碼率320K 8.93M

v2編碼 實際碼率221K 最高碼率320K 7.23M

v4編碼 實際碼率159K 最高碼率224K 5.22M

v6編碼 實際碼率130K 最高碼率224K 4.26M

v8編碼 實際碼率100K 最高碼率160K 3.29M

有損格式 WMA篇

WMA的全稱是Windows Media Audio,它是微軟公司推出的與MP3格式齊名的一種新的音頻格式。由于WMA在壓縮比和音質方面都超過了MP3,更是遠勝于RA(Real Audio),即使在較低的采樣頻率下也能産生較好的音質。缺點在于碼率越低,聲音越硬,64K以下出現明顯的金屬音。

320K 10.4M

256K 8.39M

224K 未壓縮成功 暫缺

192K 6.3M

128K 4.2M

96K 3.16M

64K 2.11M

有損格式 AAC篇

AAC是Adpative Audio Coding的縮寫,即進階音頻編碼。目前主要是蘋果的MP3支援這一種格式。AAC的主要優點在于它最高支援96KHz的采樣頻率,還同時支援多達48個音軌、15個低頻音軌、更多種采樣率和比特率、多種語言的相容能力、更高的解碼效率。總之,AAC可以在比MP3檔案縮小30%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音質。

LC448K編碼 實際碼率443K 14.5M

LC320K編碼 實際碼率316K 10.4M

LC256K編碼 實際碼率253K 8.35M

LC224K編碼 實際碼率221K 7.31M

LC192K編碼 實際碼率190K 6.27M

LC128K編碼 實際碼率126K 4.19M

HE96K編碼 實際碼率94K 3.13M

HE64K編碼 實際碼率63K 2.1M

由于此次對比主要是64K以上,下面2個隔開處理

HE48K編碼 實際碼率47K 1.59M

HE32K編碼 實際碼率31K 1.06M

有損格式 OGG篇

Ogg全稱應該是OGG Vobis,其最出衆的特點就是支援多聲道。随着它的流行,以後用随身聽來聽DTS編碼的多聲道作品将不會是夢想。Ogg Vorbis檔案的擴充名是.OGG。這種檔案的設計格式是非常先進的。現在建立的OGG檔案可以在未來的任何播放器上播放,是以,這種檔案格式可以不斷地進行大小和音質的改良,而不影響舊有的編碼器或播放器。目前大多遊戲的配樂,音效很多就是OGG編碼的。

q10編碼 實際碼率499K 16.3M

q9編碼 實際碼率334K 10.9M

q8編碼 實際碼率257K 8.41M

q7編碼 實際碼率225K 7.38M

q6編碼 實際碼率194K 6.35M

q4編碼 實際碼率133K 4.35M

q2編碼 實際碼率93K 3.04M

q0編碼 實際碼率64K 2.05M

有損格式 Mp3pro篇

mp3PRO就是更新版的mp3 CBR。其本身最大的技術亮點就在于SBR技術,它提供了改善低位率情況下音頻和語音編碼的性能的可能。這種方法可在指定的位率下增加音頻的帶寬或改善編碼效率。有關資料顯示,SBR技術可以改善低資料流量下的高頻音質,改善程度約為30%,我們不管這個30%是如何得來的,但可以測試發現這種改善可以讓64kbps的mp3達到128kbps的mp3的音質水準。

之是以把Mp3pro放到最後是因為mp3Pro在有損格式中是受支援最差的。Foobar,千千也都要另外下插件才能播放,移動播放器也是沒有一家支援。别看擴充名是mp3,貌似所有的播放器都支援。但是由于他們不支援mp3Pro内在的SBR技術,是以隻能播放出CBR的效果。

下載下傳 (73.4 KB)

2009-5-14 22:23

64K 2.09M

将上面的頻譜圖總結一下

個人對有損格式的感覺:

任何有損格式,碼率當然都是越高越好。碼率高,不僅波形失真小,而且頻率的衰減也小。

如果說一定要按照頻譜衰竭程度,把有損音頻格式排個名的話:(mp3指CBR,AAC指LC)

同等碼率下

大于320K OGG、AAC都基本快接近無損

320K OGG=AAC>MP3>WMA

256K OGG>AAC>MP3>WMA

224K OGG>MP3>AAC>WMA

192K OGG>MP3>WMA>AAC

128K OGG>WMA>AAC>MP3

96K AAC(HE)>OGG>WMA>MP3 (OGG此時失真嚴重,是以聽覺上可能AAC(HE)>WMA>OGG>MP3)

64K AAC(HE)>OGG>WMA>MP3 (OGG此時失真嚴重,是以聽覺上可能AAC(HE)>WMA>OGG>MP3)

不等碼率下請參照上表交叉對比

另外各種格式都有自己的優勢碼率範圍:

OGG的優勢範圍:96K以上(OGG)

AAC的優勢範圍:AAC LC應高于(包含)256K  AAC HE 48K-96K(AAC HE真強)

MP3的優勢範圍:192K(包含)以上

WMA的優勢範圍:128K(包含)以下

如果你的機器支援,128K(包含)以上請用OGG,64K-96K請用AAC(HE)。

如果你的機器隻支援WMA和mp3,192K以上(包含)請用mp3,128K以下(包含)請用WMA。

64K以下什麼格式都很衰,是以請至少保留64K以上的碼率。

特别說明下:

iTunes商店目前販賣的是256K VBR的AAC LC 

我取了5首做實驗

3首的高頻超過22Khz

2首的高頻在21.5-22Khz之間

也就是說itunes AAC的音質基本上是全線高于320K CBR的Mp3的

單從頻率範圍來講:

對于1個理論上的正常人來說,聽覺範圍大約為50hz-20Khz。那麼你的選擇為

mp3 CBR 碼率高于(包含)224K

wma 碼率高于(包含)224K

AAC LC 碼率高于(包含)256K    AAC HE 碼(包含)率高于48K

OGG 碼率高于(包含)192K

mp3 Pro 碼率高于(包含)80K

 mp3 VBR 高頻不合格

對于1個普通音樂迷來說,聽覺範圍大約為1Khz-16Khz。那麼你的選擇為

mp3 CBR 碼率高于(包含)192K

mp3 VBR 碼率高于V6編碼 即高于128K

wma 碼率高于(包含)128K

AAC LC 碼率高于(包含)128K    AAC HE 碼率高于(包含)48K

OGG 碼率高于(包含)96K

mp3 Pro 碼率高于(包含)56K

當然還有金耳朵們,聽覺範圍大約為20hz-22Khz。那麼你的選擇為

首先當然是無損,然後有損裡面可以試試:

AAC LC 碼率高于(包含)256K    AAC HE 碼率高于(包含)48K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

例如mp3 CBR的低頻有點差  是以聽古典音樂覺得很生硬 等等

這個感覺問題就隻有大家自己慢慢體會了!

附:各頻率對人耳的刺激即聽覺感受

16K~20KHz頻率:這段頻率範圍實際上對于人耳的聽覺器官來說,已經聽不到了,因為人耳聽覺的最高頻率是15.1KHz。但是,人可以通過人體和頭骨、顱骨将感受到的16~20KHz頻率的聲波傳遞給大腦的聽覺腦區,因而感受到這個聲波的存在。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韻味、色彩、感情味。如果音響系統的頻率響應範圍達不到這個頻率範圍,那麼音色的韻味将會失落;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則給人一種宇宙聲的感覺,一種幻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使人有一種不穩定的感覺。因為這些頻率大多數是基音的不諧和音頻率,是以會産生一種不安定的感受。這段頻率在音色當中強度很小,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現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們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12K~16KHz頻率:這是人耳可以聽到的高頻率聲波,是音色最富于表現力的部分,是一些高音樂器和高音打擊樂器的高頻泛音頻段,例如镲、鈴、鈴鼓、沙錘、銅刷、三角鐵等打擊樂器的高頻泛音,可給人一種"金光四射"的感覺,強烈地表現了各種樂器的個性。如果這段頻率成分不足,則音色将會會失掉色彩,失去個性;而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如激勵器激勵過強,音色會産生"毛刺"般尖噪、刺耳的高頻噪聲,對此頻段應給予一定的适當的衰減。

10K~12KHz頻率:這是高音木管樂器的高音銅管樂器的高頻泛音頻段,例如長笛、雙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樂器的金屬聲非常強烈。如果這段頻率缺乏,則音色将會失去光澤,失去個性;如果這段頻率過強,則會産生尖噪,刺耳的感覺。

8K~10KHz頻率:這段頻率s音非常明顯,影響音色的清晰度和透明度。如果這頻率成分缺少,音色則變得平平淡淡;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多,音色則變得尖銳。

6K~8K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明亮度,這是人耳聽覺敏感的頻率,影響音色清晰度。如果這段頻率成分缺少,則音色會變得暗淡;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則音色顯得齒音嚴重。

5K~6KHz頻率:這段頻率最影響語音的清晰度、可懂度。如果這段頻率成分不足,則音色顯得含糊不清;如果此段頻率成分過強,則音色變得鋒利,易使人産生聽覺上的疲勞感。

4K~5KHz頻率:這段頻率對樂器的表面響度有影響。如果這段頻率成分幅度大了,樂器的響度就會提高;如果這段頻率強度變小了,會使人聽覺感到這種樂器與人耳的距離變遠了;如果這段頻率強度提高了,則會使人感覺樂器與人耳的距離變近了。

4KHz頻率:這個頻率的穿透力很強。人耳耳腔的諧振頻率是1K~4KHz是以人耳對這個頻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虛頻率成分過少,聽覺能力會變差,語音顯得模糊不清了。如果這個頻率成分過強了,則會産生咳聲的感覺,例如當收音機接收電台頻率不正時,播音員常發出的咳音聲。

2K~3KHz頻率:這段頻率是影響聲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頻段,如果這段頻率成分豐富,則音色的明亮度會增強,如果這段頻率幅度不足,則音色将會變得朦朦胧胧;而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音色就會顯得呆闆、發硬、不自然.

1K~2KHz頻率:這段頻率範圍通透感明顯,順暢感強。如果這段頻率缺乏,音色則松散且音色脫節;如果這段頻率過強,音色則有跳躍感。

800Hz頻率:這個頻率幅度影響音色的力度。如果這個頻率豐滿,音色會顯得強勁有力;如果這個頻率不足,音色将會顯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現突出了,低頻成分就明顯;而如果這個頻率過多了,則會産生喉音感。人人都有一個喉腔,人人都有一定的喉音,如果音色中的喉音成分過多了,則會失掉語音的個性、失掉音色美感。是以,音響師把這個頻率稱為"危險頻率",要謹慎使用。

500Hz~1KHz頻率:這段頻率是人聲的基音頻率區域,是一個重要的頻率範圍。如果這段頻率豐滿,人聲的輪廓明朗,整體感好;如果這段頻率幅度不足,語音會産生一種收縮感;如果這段頻率過強,語音就會産生一種向前凸出的感覺,使語音産生一種提前進人人耳的聽覺感受。

300Hz~500Hz頻率:這段頻率是語音的主要音區頻率。這段頻率的幅度豐滿,語音有力度。如果這段頻率幅度不足,聲音會顯得空洞、不堅實;如果這段頻率幅度過強,音色會變得單調,相對來說低頻成分少了,高頻成分也少了,語音會變成像電話中聲音的音色一樣,顯得很單調。

150Hz~300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力度,尤其是男聲聲音的力度。這段頻率是男聲聲音的低頻基音頻率,同時也是樂音中和弦的根音頻率。如果這段頻率成分缺乏,音色會顯得發軟、發飄,語音則會變得軟綿綿;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聲音會變得生硬而不自然,且沒有特色。

100Hz~150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豐滿度。如果這段頻率成分增強,就會産生一種房間共鳴的空間感、混厚感;如果這段頻率成分缺少,音色會變得單薄、蒼白;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強,音色将會顯得渾濁,語音的清晰度變差。

60Hz~100Hz: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區。如果這段頻率很豐滿,音色會顯得厚實、混厚感強。如果這段頻率不足,音色會變得無力;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音色會出現低頻共振聲,有轟鳴聲的感覺。

20Hz~60Hz頻率: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空間感,這是因為樂音的基音大多在這段頻率以上。這段頻率是房間或廳堂的諧振頻率。如果這段頻率表現的充分,會使人産生一種置身于大廳之中的感受;如果這段頻率缺乏,音色會變得空虛;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會産生一種嗡嗡的低頻共振的聲音,嚴重地影響了語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