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開複投資的創新奇智兩大硬傷:缺少落地場景和商業模式模糊

李開複投資的創新奇智兩大硬傷:缺少落地場景和商業模式模糊

1月24日,李開複的創新工場投資的AI商業解決方案公司創新奇智宣布,已完成A 輪和 A+ 輪融資,總額為 4 億元。中金甲子領投,創新工場和成為資本兩家天使輪投資人跟投。

創新奇智建立于2018年3月,當年5月獲得過億元天使輪融資。天使輪+A輪+A+ 輪融資金融超過5億元。

投資人對創新奇智的評價是“不僅具有精良的技術團隊,同時具有強大的商業化基因和對應用場景的了解力”。創新奇智的技術團隊是以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為基礎打造,以李開複的江湖地位和技術前瞻能力,創新奇智的技術能力差不到哪裡去。它最大的缺陷是缺少場景和生态。

創新奇智的AI解決方案如果沒有落地場景,就沒有價值。要想落地場景,必須對場景的痛點和需求有深度的了解,甚至需要在了解力上領先場景中的原有參與者,才能帶來颠覆式的創新。

創新奇智具備這個能力嗎?在它成立之前,李開複和創新工場都沒有場景經驗的積累,李開複遇到了原來萬達的高管徐輝,看到了技術與商業連接配接的可能性,徐輝有在IBM、SAP、微軟和萬達的工作經驗。

李開複和創新奇智的心特大,在0到1的階段,貪大求全,試圖同時在零售、制造和金融三個行業推進業務,三者中每一個都是大行業,都需要長期的行業經驗積累、龐大的資源投入和生态體系支撐,才有可能敲開行業的大門。

創新奇智的市場政策分散不夠聚焦,将使其攤開手掌,用五根手指頭去參與市場競争,而不是把五根手指頭握成拳頭去競争,它很可能走上依靠資本驅動發展的公司。一般來說,患上資本饑渴症的公司最後都沒有好下場,如果忽悠不到後續投資,死亡率極高,它唯一的生存政策就是在新賽道裡,搶占概念,成為第一家IPO的公司,完成驚險一跳,靠公衆投資分擔長期分險。從2018年完成IPO的内地科技公司套路來看,基本上都是這個路數,造概念、忽悠投資、IPO、套現離場,皆大歡喜。這類公司依仗的無非是公衆對于技術的盲目崇拜,本質上與保健品公司玩的商業套路是一樣一樣的,商業邏輯的核心就是一個字“騙”,玩的還是資訊不對稱。

就拿零售行業來說,創新奇智手裡有哪些可以對接的場景資源?特别是在阿裡、騰訊、京東、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在紛紛下重注切入線下零售的背景下,創新奇智憑什麼拿到好的零售場景?

根據創新奇智的官方資料,目前它已經與瑪氏、永輝、原麥山丘、嘉士伯、雀巢、砂之船奧特萊斯、ebest等公司簽約,這些公司有快消品公司、有連鎖超市、有尾貨特賣、有連鎖面包店,行業和業态都很亂,可以看出,為了生存,創新奇智現在是雜食動物,不挑食。

創新奇智服務的公司很雜,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它或許并沒有建立起在某一個領域的強勢認知能力。從其公布的能力資料看,它的能力體系建設很雜亂,按照它的介紹,目前可以提供包括智慧商店、智能店面營運、智慧客戶管理、智能供應鍊、智能内部營運等解決方案。零售是一個産業鍊很長的行業,創新奇智是集中在其中某一段或某幾段的AI創新,還是全産業鍊的AI創新?又是門店、又是供應鍊,又是客戶管理,又犯了貪大貪全的毛病。

從創新奇智與原麥山丘的合作看,我們好奇的是,它提供的價值在哪裡?采用它的自助結算解決方案改造的門店,有沒有帶來明顯的增效降本現象?明顯不明顯?如果沒有明顯的增效降本現象,考慮到企業采購、部署新解決方案的軟硬體成本和時間成本,那它有什麼價值?企業為什麼不選擇更成熟的AI解決方案供應商,比如阿裡、騰訊。

另外,創新奇智的商業模式沒什麼特别創新之處。按照徐輝對外披露的資訊,它有三種賺錢模式:第一種,計量式的銷售,例如智能貨櫃或者智能貨架;第二種是授權和賦能模式的産品收費;第三種是人才輸出。

其中,第一種很好了解,就是賣硬體,第二種是授權收費模式,就是賣版權許可證,第三種就是外包開發模式,傳統軟體公司或網站開發公司都這麼幹。它的盈利點很雜亂。一家套着AI皮但是沒有商業模式創新的公司有沒有價值呢?見仁見智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