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弑君叛國?考古揭開事實真相,專家:民族英雄背了三百年的黑鍋

朝代更疊是曆史程序中的重要步驟,演繹着每個曆史時期的鮮明特色,在朝代更換時,還會對曆史出現衆說紛纭的情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洗白、洗黑更是常态。今天我們要說的一位人物曾被說成弑君叛國,結果考古揭開事實真相,專家稱:是民族英雄卻背了三百年的黑鍋!

明末清初的時候,也是天下大亂的時候,崇祯皇帝雖然被逼在煤山自缢而亡,但朱氏的後裔卻此起彼伏地不斷出現,各路人馬打着“反清複明”的口号,與清室抗衡到底,即使到了清朝順治年間,仍然有一些明朝的皇室成員與已經成了氣候的清室對抗。

真弑君叛國?考古揭開事實真相,專家:民族英雄背了三百年的黑鍋

其中最主要的兩股明朝勢力就是: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立的隆武政權,和魯王朱以海在紹興監國。巧合的是這二人在同年同月,相差一天的日子裡同時宣布自己的地位,這就出現了極為尴尬的局面。

唐王朱聿鍵似乎更得“民心”一些,甚至得到“國姓爺”鄭成功的認可,而魯王朱以海則不那麼樂觀,他的監國是由浙江餘姚、會稽、鄞縣等地抗清義軍及官吏缙紳的扶持下才上位的,與唐王朱聿鍵相比,雖然同是朱元璋的後代,但他的根基卻沒有唐王來得紮實。

隻是好景不長,魯王監國的政權更熱衷于與隆武朝争奪皇統,甚至達到勢同水火的地步,四面豎敵的情況下,監國政權很快不戰而潰,魯王朱以海不得已逃至舟山。

真弑君叛國?考古揭開事實真相,專家:民族英雄背了三百年的黑鍋

公元1651年,清兵攻陷舟山,走投無路的朱以海投奔鄭成功,依附在他的門下。這時的隆武政權雖然已經被清軍消滅,隆武帝朱聿鍵也絕食而亡,但鄭成功仍然是隆武政權的堅決擁趸者,對朱以海表現出強烈的不滿,隻因大敵目前卻同室操戈。

但鄭成功念及朱以海是明朝宗室後裔,仍舊以禮相待,把朱以海安排在金門居住。後來和鄭成功發生沖突,朱以海自去監國稱号移居南澳,之後被鄭成功派人殺死于海中。

在《清史稿》中記載:“魯荒王檀,太祖第十子……久之,居金門,鄭成功禮待頗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真弑君叛國?考古揭開事實真相,專家:民族英雄背了三百年的黑鍋

從《清史稿》中的描述可以看出,鄭成功派人殺害了朱以海,殺了明朝的宗室,殺了明朝的監國,對于“反清複明”的鄭成功來講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諷刺,這樣弑君叛國的行為給鄭成功抹上一輩子的“污點”。

然而事實的真相總會水落石出,在1959年時,國軍士兵在金門島附近使用炸藥開采石頭的時候,爆炸後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專家們鑒定分析之後得出,這是魯王朱以海的陵墓。?

在墓地的發掘過程中,不但發現了大量的陪葬物品,而且還看到了一座碑文,在上面記錄了魯王朱以海的一生,其中最關鍵的一句為鄭成功刷洗了弑君叛國的罪名,那就是說明魯王朱以海的死因。

在碑文上清楚地記錄:“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由此可以證明朱以海是患哮喘而死,并不是鄭成功派人害死的,并且是死在鄭成功的後面。

真弑君叛國?考古揭開事實真相,專家:民族英雄背了三百年的黑鍋

通過陵墓中的陪葬品可以看出,鄭成功對魯王是非常敬重的,讓他的後人對朱以海也是敬重有加,以皇室的禮儀厚葬。

看到這裡時,考古專家不由得感歎,鄭成功這個民族英雄背了三百年的黑鍋終于甩掉了!而給鄭成功背黑鍋的《清史稿》,無疑是滿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明室的事件運用“抹黑、誣陷”等手法,貶低别人、擡高自己,進而達到一統天下的目的。

但曆史的真相終歸揭露,不是一部《清史稿》所能改寫的,經過考古發掘,會有越來越多的真相呈現在我們世人的眼前。

參考資料:《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