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玩收藏時,就馬上聽說了這枚銀元的大名,在收藏界可以說無人不知,大家都說這是銀元界第一大珍,中國機制币之王,價值最少上千萬,甚至還有說上億的。曆來無數關于它的傳說像幽靈般遊蕩在泉界,給人們灌輸着可以“一夜暴富”的觀念。
然而,這枚錢币雖然作為“銀元頭牌”起到了最大的宣傳作用,卻對民間玩家來說起到了100%的負面作用,沒錯,一個正面案例都沒有。大量玩家為此被假貨販子忽悠,被詐騙公司忽悠,最後發展到自己忽悠自己,成了一名“光榮”的國寶幫。
有人可能已經猜到了,我說的銀元就是:廣東雙龍壽字一兩。

來源于《中國近代機制币精品鑒賞》 張秀清拍攝
這枚銀元可恨就可恨在,明明泉界認可的就是那不到十枚的真品,都是有據可查的清晰來龍去脈,也就是所謂的“傳承有序”。但總有人抱着不懷好意的宣傳,說民間也有流散的真品,聞到一股伺機詐騙的味道。
然後造成了一個荒誕又可笑的現象:這種大珍都說存世稀少,但幾乎每一個錢币玩家的家裡,都能找到一枚,就是這麼爛大街。
先來說說這枚銀元的來龍去脈吧。盡管1939年《中國錢币圖錄》中就已經記錄了廣東雙龍壽字一兩,但它為何制造、為誰制造及何時制造都沒有詳細注明,成了泉界一大謎團。
學者便根據錢币上的“壽”字和兩個蝙蝠圖案,合理推測出了三個觀點。
張民泉舊藏 2008年嘉德春拍流拍
第一個觀點由著名錢币學家張炯伯為代表提出,認為此銀币鑄造于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紀念慈禧太後70大壽而鑄。第二個觀點大意相同,但認為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戶部推行“一兩本位”時,廣東造币廠為慶賀慈禧60大壽所鑄。而第三個觀點則認為,雙龍應該是真龍天子的象征,應該是光緒帝發動宮廷政變前所鑄。
衆說紛纭也各有道理,撥開迷霧見月明,如今公認最可靠的說法是第二種。因為華光普的《中國銀币目錄》中,提到了一個重要證據,清代一位叫王伍生的學者留下來一本記錄,裡面寫到:康義總督下令為慈禧太後60大壽慶典制造錢币3萬枚,但因為甲午戰争(1894年)的戰敗,并未運送,3萬枚錢币幾乎全被融化,僅留下十餘枚作為樣品封存。
好了,知道了大緻的真相,那麼流傳至今的少數幾枚真品,都在誰的手裡呢?
上海博物館藏
根據全世界所有的公開資料,目前被認可為真品的也就下面這幾枚:
1、上海博物館收藏了兩枚,一枚 “陽版”為施嘉幹先生1998年捐獻,著錄于《中國近代鑄币彙考》。一枚 “陰版”為李偉先先生解放後捐獻,著錄于《錢币大師馬定祥》一書。
2、耿愛德舊藏一枚孤品鉛質陽版,後被馬定祥先生交換獲得,傳給其子馬傳德先生。
3、傳說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收藏了兩枚,但沒有任何證據,是以忽略。但機制币大師耿愛德除了上述那枚鉛質版,還收藏了兩枚銀币,一枚陽版被傑斯·彼得斯買走,至今仍在美國。另一枚陰版被古德曼買走,經過兩次轉賣,被台灣藏家林憲章獲得,至今仍在台灣。
4、民間唯一發現并被承認的一枚,被台灣藏家張民泉獲得,2008年在嘉德上拍但因價格過高而流拍,至今仍在台灣。
5、台灣藏家張秀清的鴻禧美術館,收藏過一枚,著錄于《中國近代金銀币選集》,後來轉讓給好友周大為,并入盒PCGS拿到SP64的高分。據傳周大為将此币以1200萬元轉讓給一位義烏的90後收藏家,然後這位90後又以1700萬元轉讓給另一位神秘買家。
6、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枚,著錄于李曉萍的《中國近代金銀币圖典》。
沒了,這就是目前雙龍币所有真品的唯一真實資料,總共加起來也就八枚。然而,流傳于民間的,估摸怎麼着也有幾千萬上億枚吧?
虛假拍賣記錄
目前,你在網上搜到的所有關于雙龍币的拍賣記錄,全是炒作或詐騙公司故意編出來的,全都是虛假拍賣。并且,這些放出來的圖檔,也100%全是假币,甚至百科介紹的圖檔也是假币,地攤上幾塊錢就能買到的那種。
為何要制作這些拍賣記錄?很簡單,放長線釣大魚,你如果真信了,拿着自己的“祖傳”雙龍币找這些公司,那麼他們就會用各種理由收取前期費用,不把你騙到血本無歸不罷休。
當然,如果是一般的騙局很多人上當之後還能醒悟,但雙龍币不一樣,它的名氣實在太大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假貨就已經泛濫,很多愛占便宜的老頭老太太,不知道在哪個地攤哪個市場買到此種赝品,放在家裡很多年,就被後人天真的以為是“祖傳”。就連“庫平七錢二分”、“半圓”、“丁未雙龍一兩”等臆造品,都信誓旦旦的認為是真品。
随處可見的假币
你在網上,随處可以見到這種人,拿着一眼假的雙龍币,包漿虛浮火氣大,字型軟無壓力,鉛鎳白銅鍍銀摸多了不長個。但他們打死都不信,放在自己家裡很多年的雙龍币怎麼可能是假的?
要是有行家敢反駁,他們就會各種大帽子扣過來:你沒見過就是假的嗎?你是利益集團派過來打壓民間收藏的吧?我家裡祖傳的,我爺爺奶奶在民國時期親手弄到的,某某專家鑒定為真品,我“猜”是真的......
這幾十年來,光雙龍币這一種銀元,就造就了數十萬的國寶幫,再加上詐騙公司的洗腦宣傳,讓這類群體有一個共同點:拿不出任何幹貨,卻過度自信,連鉛鎳銀這樣的基礎材質都不會分辨,更是沒有一丁點鑒賞真假的能力,把地攤貨奉為圭臬,不被騙到傾家蕩産不罷休。
弄個真銀高仿好歹還能糊弄到人,但就我看到的那些民間雙龍币,無一例外全是劣質仿品,一眼假的那種。想想也對,造假販子也不傻,弄真銀成本太高,就算造出來了也騙不到行家,太虧本。
左:上博館藏 右:西泠印社秋拍藏品
今年西泠印社還未開始的秋拍,又一枚神秘的雙龍币上拍,看上圖對比,左邊上海博物館的是陽版(蝙蝠翅膀飽滿),右邊西泠印社的是陰版(蝙蝠翅膀空心)。雖版别略有不同,但工藝應該是一模一樣的。
西泠印社這枚龍鱗飽滿,字型纖細挺拔,壓力感十足,還帶有五彩光澤,看品相就很“真”。不過卻和博物館裡的雙龍币在字型和圖案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孰真孰假,我也不敢亂猜。
不過高端拍賣能拿到“傳承有序”那塊金字招牌,那不論真相都是真品,這是有錢人的玩法。奉勸普通玩家還是不要做那種不切實際的夢了,高端市場的金錢遊戲不是你拿一枚“祖傳銀元”就能參與的,除了被騙子盯上别無他法。還是老老實實先玩通貨,民間也有寶藏等你發現,别非要和“國寶”杠上,徒增煩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