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部隊一路解放廣州、海南島等地,部隊留在華南駐防。
我們的将領很多都是南方人,尤其是湘贛閩居多。從各省走出來的開國将領人數可以清楚知道,江西老表排名第一,四野不少将領都是:肖華、賴傳珠、吳克華、李作鵬、邱會作、吳富善、丁盛等等。
新中國成立後,不少将領回到闊别已久的家鄉,想再看看親人是否安好。吳富善曾經帶着妻子回到老家,家中隻剩下哥哥嫂子,父母早已經故去。對于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他内心是愧歉的,但忠孝不能兩全,為了革命事業,隻能是舍小家為大家。
吳富善也沒有帶什麼東西,組織上給他100元探親費一分不留給哥哥。錢并非解放區的新币,應該是銀元。因為長江以南剛獲得解放,甚至大西南還沒有全部解放。解放區的紙币也不可能立即投入使用,而且南方的老百姓對法币、大洋是熟悉了解的。是以,可以分析大洋的可能性很大。
100塊大洋,對于普通百姓家還是一筆不小的款項,省吃儉用可以用好久,雖然當時的法币不斷貶值,可銀元的購買力還是可以的。
丁盛作為江西老表,當時擔任師長、副軍長等職,部隊解放廣東後,他也希望回家看看父母親。組織上分批安排那些打了十幾年仗的老紅軍探親,按規定,給他60塊錢作為探親費,但他說不夠。兵團司令員大筆一揮:再加20塊。
這一下不要緊,口子收不住了,他不夠,其他人也說不夠,那就一律80元。這樣,大夥兒都很高興。
戰争年代的幹部,沒有工資,隻有少量的津貼。丁盛在新中國剛成立時的津貼隻有5元,後來才漲到70塊錢,後薪金制度的實施一下子漲到二百多。
相比吳富善來說,丁盛是幸運的,因為母親還在世,也是日思夜想,不知道何時能再見面,甚至内心都預設他或許犧牲了。如今兒子征戰20年,回到家鄉,站在自己面前,怎麼能不讓人激動。丁盛回憶,他是家中最小的一個,母親就是很疼他,好吃的留給他。自己去參軍也是偷偷跑去的,怕母親不讓去。
與他一起前往的還有同村的幾個夥伴,他們在途中因為受不了艱苦的條件而回家,隻有丁盛留下,并在軍中組建成長為一名出身的指揮員。
後來,他離開家鄉征戰北韓,回國後還給母親買罐頭,母親也不吝啬,給周圍鄰居們一起嘗嘗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