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評 | 紅色戀人,革命的愛

“老實不客氣已對你不起了,也已經同别人又發生戀愛了,這個人不是我一個人喜歡同他戀愛,世界上的人恐怕沒有人不鐘情于他。這個人就是列甯主義。”一封紅色情書安詳地躺在井岡山博物館,向後人叙說着一段革命先烈忠誠而又浪漫的愛情故事。

影評 | 紅色戀人,革命的愛

這是一封紅軍早期的進階将領陳毅安,寫給戀人李志強的信,調皮幽默的文字,透露出革命者對國家的忠誠,對戀人的忠貞,令人開懷大笑,又感人至深。正如電影《紅色戀人》以新穎獨特的取材角度,通過革命先烈的情感生活為視窗,洞察革命者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瞻望的不僅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精神和信仰。

我們大多數學子,都是通過英雄事迹去了解共産黨人,而《紅色戀人》所講述的,則是一對革命戀人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奇特的愛情經曆。在物質十分貧乏的年代,他們對愛情的追求是精神層面的,對信念的執著是強烈的,通過影片我們可以對革命先烈有了重新的認識。

影評 | 紅色戀人,革命的愛

影片中講述了共産黨地下組織的高層上司人靳,在一次戰争中身受重傷,殘留在他腦内的彈片,導緻他患有間歇性狂燥病,發病時會出現幻覺。秋秋作為靳的掩護人,在與靳朝夕相處的過程中,被靳的勇敢、智慧強烈地吸引着,并且深深愛着他。秋秋被捕入獄後,靳感受到秋秋對他的深情,于是決定以自身去交換獄中的秋秋。影片中沒有槍林彈雨的血腥,也沒有嘶聲裂肺的壯烈,導演隻用一幀幀唯美膠片呈現他們的愛情。靳和秋秋的故事,代表着無數為革命奮鬥的共産黨人的情感世界,影片讓我們走進了他們普通生活的那一面。

影評 | 紅色戀人,革命的愛

獨白,直達人物内心的深處。影片中有三處人物長獨白,既是坦露心迹,同時也提供了關鍵的情節線索,使情節的叙事不斷推進,一環接一環,扣人心弦。秋秋父親的獨白——道出了對命運,對殺害同黨和迫害百姓的無奈,反映出父親貪生怕死和懦弱的人物性格,與男女主角形成對比,彰顯革命者視死如歸的勇氣。秋秋的獨白——說出她因參加革命而愛上靳,偉大的事業讓他們的愛情堅不可摧,生死難阻。靳獨白的鏡頭——沉穩而堅韌,講述了參加革命的原因,追求妻子更像是追求一種信仰。在特定的曆史背景下,以生死相許,是革命背景下表達愛情的方式,這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浪漫。

影評 | 紅色戀人,革命的愛

細節,潛移默化地說服觀衆。導演葉大鷹對細節處理極為嚴謹,使之都能在曆史中找到依據。先是靳在接受處決前,伸手搖了搖破舊的凳子,然後穩穩地坐上去,靈感來自瞿秋白就義時的感覺;其次是靳病發時,秋秋給他念俄國小說“太陽升起來了,一隻鷹從地面上飛向天空......”這裡參考了周總理患癌症病重時,讓秘書念毛澤東詩詞的情景。影片中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大大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拉近了觀衆與革命前輩的距離,使我們更能對革命事迹産生共鳴。

影評 | 紅色戀人,革命的愛

諸多畫面穿插在影片中,令我不自覺地屏住呼吸,心情沉重得像一塊大石壓在胸口。比如新年派對上,歡呼的人群,緊緊包圍着擔心靳病情惡化的佩恩大夫和秋秋,他們跟歡樂的人群,形成一悲一喜的強烈對比。再加上影片中,時而明亮時而昏暗的冷色調畫面,互相交替,營造出一種壓抑緊張的氛圍,使觀衆情緒逐漸高漲,并緊随美國醫生的視覺,了解時下所發生的一切,聆聽和感悟那一對革命戀人的奮鬥故事。

影評 | 紅色戀人,革命的愛

鏡頭,現實與虛構空間的交叉複合。秋秋難産的鏡頭,與靳被槍決的鏡頭不斷切換,使壓抑情緒達到高潮,仿佛讓人看到了被迫害的共産黨人的悲慘命運。但随着嬰兒的一聲哭喊,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又得以延續,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影片中,最後一個向上的縱深鏡頭意味深遠——鏡頭從明珠和佩恩大夫的身上,升到了整個拍攝現場,畫面最後定格在東方明珠電視塔上,讓我從悲劇故事中抽身而出,盡管壓抑情緒依舊彌漫心中,但看到現代林立的建築時,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這盛世中華,是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前輩,燃燒他們的激情歲月,才給我們照亮的革命坦途。

影評 | 紅色戀人,革命的愛

《紅色戀人》消除了大衆對英雄人物的刻闆印象,向我們訴說着一種“被融入曆史情感之中的浪漫”,是一部另類的紅色電影。我們應當用當代的視覺,去感悟往日革命者的故事,體會他們的情感世界,彰顯他們的不平凡。我輩亦須繼承前輩革命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華兒女的精神旗幟,為建設更加繁榮昌盛的祖國而努力奮鬥!

文/譚靜妍

編/肖洋

本文圖檔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