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時候人類“盲人摸象”一般的探索地球不同,現在的人類可以通過飛行在地球附近的衛星來準确擷取地球各個地區的衛星圖像,以确定天氣、氣候、環境等的種種變化。比如美國宇航局(NASA)環繞地球高速飛行的衛星就曾在2019年4月對準了我國内陸的沙漠地帶,并記錄下了這裡的獨特景觀。
2019年4月22日,NASA的衛星拍攝到了我國西北部的奇特一幕——位于西北甯夏中衛市附近的騰格裡沙漠中,原本沙漠黃色的景觀被替換成了大片灰色的規則區域。

NASA衛星拍攝到的這一幕,其實正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之一。在我國西北,幹燥又少雨的氣候模式使得這裡一年四季都能有大量的太陽光照射,太陽能資源特别豐富,是以是太陽能發電項目最佳的發展地區之一。在騰格裡沙漠中的太陽能發電場範圍則達到了43平方公裡,能為中國提供了1.5吉瓦(GW)、相當于十億瓦的太陽能發電能力。
但誰能想到,在不久前的2013年,這裡還是一片荒涼的沙漠——NASA也給出了2013年4月11日衛星拍攝到的這一地區的衛星圖像,和2019年4月相比,2013年僅僅南部有小範圍的太陽能發電設施,而如今大範圍的黃沙被太陽能發電場代替,此外太陽能發電場周圍也增加了更多的人造建築物。
事實上,全球不少國家的太陽能發電項目都進行之中,騰格裡沙漠太陽能發電項目不太可能長期保持最大的地位。不過,騰格裡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建成也使得中國的太陽能裝機容量超過176吉瓦。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釋出的資料,就裝機容量而言,我國已經是世界領先,裝機容量占到了全球總量的32%,随後是歐盟和美國。
和其他能源相比,太陽能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現在被認為是清潔能源的一種,但太陽能發電也具有局限性,主要是受到天氣的影響,陰天、雨天或者是沙塵暴強烈的時候發電效率會大打折扣,此外全球的太陽能發電場大都建立在幹燥的沙漠中,沙塵暴來臨的時候會在太陽能收集裝置表面覆寫上塵土,進而進一步降低發電效率,是以電力輸出不太穩定。
是以,騰格裡的1.5吉瓦總裝機容量并不意味着100%的能源都将收集和使用,此前,NASA也已經在甘肅敦煌、青海龍羊峽等地觀測到類似的太陽能發電場的迅速擴張。中國内陸地區太陽能發電項目的迅速增加仍然顯示出了決心——就當下而言,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遏制全球變暖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青海龍羊峽水電站和太陽能發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