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種“散養式育兒,給孩子更多空間,也放自己“一條生路”

朋友家孩子一年級,第一學期我經常聽朋友抱怨,輔導孩子把她氣得心肝脾肺腎都疼,快抑郁啊。

盡管老母親嘔心瀝血,可是孩子還是一回家先是屎尿屁,後是找橡皮,每天不到大半夜,堅決不開始寫作業。

一學期過去了,朋友家畫風一轉,由原來的各種管理變成了徹底“放手”。朋友說聽了一些教育專家的理論,決定什麼也不管了,讓孩子自己學着管理自己。

我想娃娃一定已經步入正軌呢。好友說,她現在徹底不管了。也不清楚孩子的作業情況。老師會管他的。

我有點蒙圈,畫風轉變太快了。

人類神獸充滿着神秘和變化。究竟該“散養”還是”精心圈養“呢。

1

我的鄰居就是另一種散養方式教育孩子的。

鄰居工作忙,孩子一直爺爺奶奶幫忙帶。鄰居也秉承多元化發展的理念,從來不給孩子增加學習上的負擔,也不會去多幹涉孩子的生活。鄰居一直想把兒子培養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孩子,也認為圈養孩子會讓孩子成為一個隻知道死讀書的書呆子。

學齡前,鄰居一直覺得自己是辣媽,孩子有了一個非常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而且孩子特别有主見,她笃定孩子會朝着多方面發展。

可是上了國小,鄰居明顯感覺到兒子和同齡人相比,各方面能力都差了一些。因為平時不注意對兒子能力的鍛煉,導緻兒子上學之後學習成績提不上去,也沒有注重培養兒子的興趣愛好,是以現在的兒子就隻知道玩遊戲。久而久之孩就沒了自信,開始慢慢的對什麼都打不起興趣,開始了得過且過的狀态。

鄰居還發現孩子逐漸染上了一些壞習慣,現在想要去教育兒子,兒子也開始産生了叛逆的心理,看來散養式育兒,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完美。

2

散養教育使用不當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壞影響?

1.孩子缺乏規則意識

育兒專家表示,散養教育使用不當會使孩子缺乏規則意識,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極度沒有規矩。因為在生活當中他們缺失了來自父母的限制,這就導緻他們面對規則時,想要挑戰規則,這種孩子在學校容易成為班級裡的混混,在社會上也容易幹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2.孩子沒有自控能力

很多父母散養孩子時就把孩子丢到一邊,完全放任不管,這樣非常不利于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因為孩子的行為從來沒有受過家長的限制,導緻他們會特别任性,遇到事情往往三分鐘熱度從來沒有堅持下來,也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這種孩子在生活當中往往是非常任性的,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也不會自我限制。

3.孩子越來越叛逆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需要父母和老師教會孩子一些好的行為與習慣,而放養式育兒使用不當就會使孩子失去這種教育,當孩子長大了,染上了許多不良習慣,父母和老師想要去改變他時非常困難,孩子在這個時候會更加叛逆,因為他們對來自父母和老師的限制有些接受不了。

3

放手式育兒,并非對娃不聞不問所謂放任,做到陪伴是基礎。

育兒有方的 林嘉欣說:“自己要學會放手,盡量給他們嘗試,比如要讓三、四歲大的女兒自己刷牙洗臉,做媽媽的不要過分安排,他們也要為自己負責。”當問到擁有兩個女兒的林嘉欣,會不會為女兒日漸長大而産生很多憂慮?林嘉欣坦言:“輪不到我擔心,但要教他們如何建立價值觀和懂分是非,要學會去判斷。”父母的指導,應該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而不是面面俱到。

有種“散養式育兒,給孩子更多空間,也放自己“一條生路”

所謂的散養,是大事拎得清,小事放手讓孩子嘗試。

孟非就透露,自己從未“管”過女兒的學習,也不會逼問成績或給孩子施加很大的壓力。他坦言,“很多家長将自己内心缺失的東西投射到孩子身上,這種壓力和負面情緒會傳遞給孩子,讓他們承擔了自己這個年齡不應該承擔的東西。”孟非這番言論獲得了網友點贊,一些網友表示“真希望當初自己家長能夠看到孟爺爺這番話,快樂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4

真正的散養式教育是什麼呢?

1.給孩子自由不代表放手不管

一提到散養式教育,很多家長一開始的想法就錯了,很多家長覺得既然是散養式教育,那麼就不能插手孩子的事情,任由孩子成長。事實上這樣做是不對的,育兒專家表示,真正的散養式教育是在安全範圍内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并不意味着父母要完全放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穩定的因素,這些因素很有可能會把孩子帶偏,是以就算對孩子進行散養式教育,父母還是要盯着孩子的。

2.減輕學習壓力,鼓勵孩子全方面發展

圈養式育兒意味着要安排孩子的生活,精确到方方面面,并且對孩子的學習給予了更多的壓力。而散養式育兒重在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培養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全方面發展。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元化,未來需要的是這種全方面發展的人才。

3.不逼迫孩子,引導孩子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散養式育兒,意味着父母不會過多的幹預孩子的生活,也不會一直監督他,是以這就需要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和自律性,這是散養式教育最重要的一點。被散養出來的孩子具有的自律性往往比其他孩子更強一些。這就意味着孩子不需要父母的監督,也能按部就班的學習。育兒專家表示被散養長大的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掌控力,能夠減輕生活的焦慮,逐漸學會自控。

5

圈養與散養結合才是最科學的育兒方式

有種“散養式育兒,給孩子更多空間,也放自己“一條生路”

1.圈養習慣、散養思維

著名育兒專家李紋瑾教授表示,教育孩子時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發散孩子的思維。在育兒方式上面可以把圈養與散養相結合,圈養出孩子好的好習慣,贍養出孩子創造性的思維,這樣才是最科學的育兒方式。是以在育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不要限制孩子的思想發展。

2.圈養敬畏、散養勇敢

有些被散養長大的孩子缺乏規則意識,面對規矩總是缺少一顆敬畏之心,是以要通過圈養的方式讓孩子對權威有一定的敬畏之心。再通過散養的方式教會孩子勇敢這種品質,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全方面發展。既不會使圈養孩子過于膽小,也不會使贍養孩子過于莽撞。

3.圈養親情,散養獨立

過度圈養孩子會使孩子過于依戀家長,而完全散養孩子,雖然使孩子越來越獨立,但是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卻總是像隔着一層紗沒有那麼親近。是以父母可以通過圈養的方式培育孩子的親情,利用散養的方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兩種育兒方式的選擇一定要講究一個限度,切不可超過這個限度,否則都不利于孩子的全方面發展。

關于圈養式育兒和散養式育兒,我們很難完全說一方是最合适的,隻能把兩種方式中合在一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孩子的成長過程說簡單,就短短的幾年時間;說複雜,各個方面都需要父母的精心培養。是以面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一定要上心,弄懂了這兩種育兒觀念,才知道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