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快樂老人用書法
示範漢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談漢字的故事

漢字趣談: 斝
"斝"(jia3),這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的"斝"字像一個雙足或三足的容器。斝的形狀有些類似于"爵",比爵稍大,三足兩柱,圓口、平底,還有一個把手。
"斝"是上古先民用作盛酒、食物和行裸禮時所用的禮器。據考古,新石器時代已經有陶制"斝",二裡頭遺址出土了一個青銅斝,據考證為夏王朝晚期的寶貝,是現知年代最早的銅斝之一。在殷商及西周時代青銅斝十分盛行,通常用作盛酒或溫酒(也用作盛放食物,考古曾發現裡面盛放有豬肉),商湯王定為禦用酒杯,諸侯使用的是"角"。後來用玉制作斝作為飲酒器。
說文解字:"斝,玉爵也。夏曰盞,殷曰斝,周曰爵。"可見"盞"、"斝"、"爵"三個器物基本上是同一個物品,隻是不同的時期叫法不一樣。
金文的"斝"字基本上承續甲骨文字形,二柱三足一把手的造形簡潔明了。小篆将"斝"的雙柱改變成了兩個"口",在下部加了個"鬥"字,用以表示"斝"還可以作為量具。在漢名隸帖中未曾找到隸書的寫法,楷書寫作"斝"。
"斝"是古代的一種酒器,商湯王的禦用酒杯。
"斝",據《禮記》、《左傳》等文獻載,斝是古代行用作裸禮的酒器。
"斝"為酒杯,古人也常茶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