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雪中悍刀行》在京舉行研讨會,新武俠叙事引專家熱議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日前,《雪中悍刀行》專家研讨會在京舉行。制片方代表和專家學者圍繞該劇的内容主旨、類型特點、行業價值、社會意義等角度展開讨論。

《雪中悍刀行》由宋曉飛擔任導演,王倦出任編劇,張若昀、李庚希、胡軍等領銜主演。該劇講述了世家子弟徐鳳年在江湖中逐漸成長,最終扛起北椋戰旗,護佑衆生,成為北椋王的故事。

《雪中悍刀行》在京舉行研讨會,新武俠叙事引專家熱議

作為深受武俠精神激勵成長的一代人,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楊乘虎充分肯定了該劇的回歸意義。“這是我在近年來看到的武俠作品中間,向經典緻敬最全面的一部作品。在它的身上能看到古龍的影子,還有金庸的風骨,以及梁羽生等一系列原生武俠的故事元素。這種回歸和緻敬,讓我們70後看起來頗為親切”。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一川指出,這部劇對主角徐鳳年的塑造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成長書寫方式。“以往的成長叙事都是年輕稚嫩的兒子在神聖的父輩幫助引領下成長、成人,但是在這部劇裡,這種成長書寫走向了一種新的格局——‘逆向性’的成長書寫”。

楊乘虎将這部劇中關于廟堂和江湖的叙事概括為“雲泥相容”。“過去我們經常說雲泥有别,俠客出身要麼背負血海深仇,要麼就出身名門,這種人設的固化顯得俠義在天而不在地。但是《雪中悍刀行》中主要人物徐鳳年,在江湖中間是一個異類,在廟堂之中也是個異類,實作了從泥走向雲的武力進階和造福社會的可能性”。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編輯、研究員胡祥指出,主角徐鳳年從追求自己個人的自由享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這個價值觀轉換的意義非常重要。

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何天平認為,很多男頻IP改編作品推向市場之後既沒有男性埋單,更得不到女性青睐。“但是《雪中悍刀行》跟《慶餘年》一樣找到了一種處理男頻IP比較自洽的思路和方法,至少在類型意義層面上形成自己的拓展,讓作品形成一種整體性的獨特風貌。”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