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在欣賞我們國家的文物時,除了感歎那些絢麗華美、工藝複雜的觀賞器造型之精美,内心也同時感到無比惋惜。因為當你真正了解我國的曆史,才會明白原來古人創造過那麼多超越時代的技術。

我們現代人和古人的生理構造其實沒有任何差別,隻是我們多了一個更加科學的學習環境。而古人如果創造出高科技,首先是“密不外傳”,然後隻為皇室、權貴服務,再随着天災戰亂等原因,最後一個個都失傳了。如果古代的工匠能得到一個良好的環境,把這些技術總結、分享、傳承,那可能又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曆史走向。

一:石器時代神經外科手術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200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韓康信,在整理大汶口文化遺址的一具頭骨标本時,發現右側頂骨的靠後部分,有一個直徑為31毫米×25毫米的顱骨缺損,經過仔細比對,推測這具頭骨的主人生前進行過開顱手術!

啥?這可是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啊,還在茹毛飲血的古人就能進行這麼複雜的手術了?會不會是某種宗教儀式,對活人的腦袋開洞呢?随後學院邀請多位醫學專家進行驗證,結果證明頭骨主人生前遭遇過頭部外傷,原始的醫務人員對他進行了完整的“開顱去骨瓣減壓術”。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根據整體觀察和影像學證據,原始醫務人員通過開顱确認挫傷位置,沿缺損邊緣骨膜化骨,爬行替代顱骨外闆、内闆,環繞闆障生骨修複,可稱為“舌樣銜接愈合”,去骨瓣的同時還會清理血腫。最後手術十分成功,頭骨主人術後至少存活了5個月以上,具體生存期不詳。

再加上考古證據,此人出土時随葬品豐富,身份高貴,并非死于非命,是以可證明,石器時代确實存在神經外科手術。華佗聽了要流淚,曹操都不敢做的手術,原始人竟然做了,而且還成功了。

二:龍山文化蛋殼黑陶杯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再來說個新石器時代的文物,此蛋殼黑陶杯出土于山東龍山文化遺址,高22.6厘米,口徑9厘米,為泥質黑陶制成。之是以有個“蛋殼”的稱呼,是因為它全重僅約40克,最薄處僅為0.2~0.3毫米!薄如紙,硬如如瓷聲如磬,亮如漆,曆經四五千年,依然儲存完整無缺,是整個人類曆史上的陶器制作巅峰。

那麼問題來了,陶器是用粘土原料燒成,粘土顆粒一般直徑在0.2毫米到0.5毫米,沒有絲網的古人是用什麼工具過濾的?如果是純用人力一遍遍篩選,那山東出土了很多蛋殼黑陶杯,證明此物大規模生産過,這樣的生産力又是怎麼來的?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幾千年前根本沒有軸承這種東西,古人又是用什麼樣的裝置拉坯造型,制造出如此薄的器皿?而且陶器的燒成溫度要在900℃以上,古人又是用什麼樣的耐火材料,将其燒制成型還能保持幾千年絲毫不變?這一切專家隻能用“無法解釋”這四個字來解釋。

老祖先在器物的加工上,溫度控制、雕刻加工、造型能力、材料工藝均已經達到了超越時代認知的絕世水準。就像一位學者說過的那句話:石器時代并非人們了解的那樣茹毛飲血,中國很多遺址的發現都證明,幾千甚至上萬年前人類就已經具備了高度發達的社會體系和手工藝制造水準,隻過因各種原因沒傳下來而已。

三: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本想列舉戰國水晶杯,但本文旨在每件文物都要展現出不同的技術。這件太陽神鳥金飾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可以說是中國文化代表性圖騰之一,它出土于成都金沙遺址,重20克,外徑12.5厘米,内徑5.29厘米,厚0.2毫米,含金量高達94.2%。

在商周時期,工匠至少已經掌握了熱鍛、錘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種工藝。先用自然金熱鍛成為圓形,然後經過反複的錘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緻,再剪切掉外表參差不齊的部分,最後在圓形的金箔片表面畫出整個圖形(包括太陽及光芒和四隻鳥),反複刻劃切割形成镂空。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這件“鎮國之寶”不僅技藝高超,在藝術上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它雖是黃金制成,卻更像現代的剪紙作品,線條簡練流暢,極富韻律,充滿強烈的動感,中心圖案很像一個噴射出12道光芒的太陽,外層的4隻飛鳥極似神話傳說中的“負日金烏”,都與古蜀時期的太陽神崇拜有關。

這件文物還蘊含着金沙文化中的曆法等科學知識,4隻飛鳥代表四季輪回,12道光芒象征着一年12個月周而複始,再聯系到三星堆文化的神秘,古蜀時期文化才剛剛發現了冰山一角而已。

四:戰國曾侯乙尊盤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全球主要文明都進入過瑰麗磅礴的青銅時代,标志着人類對金屬器具的靈活運用。但要論青銅器最精美、最複雜、最登峰造極的代表性文物,那麼非這件曾侯乙尊盤莫屬了。其通高42厘米,口徑58厘米,重約30公斤。

光看圖檔就能感受到這件器物的細節有多複雜,曾經學界一緻認為它是用“失蠟法整體鑄造”,但現在證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用失蠟法整體鑄造這麼大一件器物,那麼周身必定會留下密密麻麻的銅液氣泡和瑕疵,甚至會變形,不會這麼整潔和清晰明了。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就算現代用3D列印輔助制造蠟模,也恐怕做不到一體塑形。那隻有一個解釋,古人想到一個方法,先分别鑄造部件,然後再一點點焊接組裝成整體。别以為這很簡單,古代都是純手工制作,如何将部件保持高度的一緻性,然後通過高溫焊接将其完美的組裝在一起,這在過去簡直是匪夷所思的技術。

古代工匠沒有智能焊接台,也沒有放大鏡等工具,完全憑感覺做到了“晶片級維修”。你可以在手機店裡看看店員是怎樣維修晶片的,再想象一下古人隻用手就做出了如此瑰麗的青銅器出來,說句“逆天”不過分吧?

五:秦始皇銅車馬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青銅器最後的巅峰,那自然當屬我們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1980年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裡,發現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國内多位頂級修複專家,曆時8年才修複完成,然後大家發現,這些高科技應用到“陪葬品”上面,是多麼“浪費”啊。

這兩輛皇家馬車,采用了世界上最早的防鏽技術、拔絲工藝、微型焊接工藝、鑲嵌工藝、澆灌成型工藝、鑄鍛結合的工藝、空心鑄造工藝、活頁連接配接工藝等十幾項工藝。看不太明白?那随便舉幾個例子,你就知道秦始皇手下那幫人有多牛。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像這個銅馬頭子上面戴的纓絡,是由銅絲兩端對接焊成,嚴絲合縫,而銅絲卻僅有0.5毫米,在沒有現代電焊輔助的情況下,古人是怎麼焊成的?還有二号銅車馬的龜背形頂棚,是一體鑄造而成,最薄的地方為1毫米,比現代1元硬币還薄,足以證明那時候的一次性銅液澆灌技術,不知道超越了時代多少年。

還有馬車窗戶上出現了很多微小細孔,也不知道是什麼原理,使車窗門開之則溫,閉之則涼,具備了“空調車”的效果,想必秦始皇生前所坐的馬車也是用了這種技術。還有一号馬車上的那把傘,運用了成熟的齒輪技術,可以随着車身與太陽的轉動而自由轉動180度,還可以随時拆卸下來變成防禦利器!

六:漢簡《算數書》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大家都知道,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而我國的數學發展也非常久遠。就實物出土來說,已知最早的數學著作《算數書》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張家山漢初的一座墓葬當中,約200支竹簡7000多字,像一聲春雷平地起轟動了全球學界。

經過17年的破譯和注釋,《算數書》中的内容大緻可以分為整數、分數、比例、盈不足、幾何部分、體積等幾大類。同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等古老文明的數學思想對比也不落後,甚至尤有勝出。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如果放大到整個中國曆史,你會發現我國古代的算術成就也足以成為一座豐碑。商代已經有了完整的十進位制記數、《周易》中的八卦法是全世界最早的二進位制思想起源、戰國時期墨翟的《墨經》是幾何思想的起源、西周人商高發明了勾股定理、最早記載“幻方”的是春秋時代的《論語》和《書經》、《九章算術》中出現了完整的分數運算法則、小數和負數,以及後來劉徽注釋的最精準的圓周率“祖率”等等。

然而,中國古代數學缺乏公理化體系,這也是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發展的瓶頸。而縱觀上述所有的“逆天文物”,你會發現中國古人的智慧可以說領先全世界,不論是數學、實體、天文、醫學、工藝、哲學、藝術以及指南針、火藥等四大發明,它們組成了中華文明的驕傲。

唯獨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科學成熟的學習體系,可以讓發明新技術的人員,把思想經驗總結完善,再傳給後人,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

中國超越時代的六大文物,科技水準曾領先全球,可惜沒能繼續突破

從漢代之後,雖然也出現了很多技術高超絕倫的文物,但再也嫌嫌少到先秦時期甚至石器時代的“創新”能力了,大多都是對先人的模仿和加強,也沒有成體系的科學理論出現,最後淪為皇室貴族的“玩物”。

想象一下,如果石器時代的外科手術被傳承下來,古代醫學的發展會多麼強大?先秦時期的華美青銅器,如果應用到制造機關戰具上去,将是何等樣的殺人利器?各時期數學如果能成體系發展,那科學技術又會提前多少年就能“爆發”?指南針和火藥如果能被應用到遠洋大發現上,那還有現代歐美國家什麼事?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這些文物有封建時代的“局限性”,但在技術上超越了時代的認知局限性,其背後也是中華文化大智背後的大仁。中國曆代統治者,向來以仁義治天下,他們也沒想到大航海時代後,“叢林法則”決定了“野獸”的掠奪成性有多可怕。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文物,不僅僅是“玩物”,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族仁、智、勇的結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