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誰是兇手》随着大結局的到來,所有的真相都浮出水面,冷小兵終于可以卸下背負了那麼多年的包袱,夏木也終于可以解開了心結。看似所有的人都釋懷了,可唯獨真兇胡山泉,讓我們覺得莫名的沉重。
雖然胡山泉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然而他害了那麼多人,讓那麼多家庭支離破碎,他更是用謊言和欺騙毀了沈雨的一生,他的罪惡簡直是罄竹難書。
更為荒唐的是,他害了那麼多人,究其原因卻是因為他喜歡她們,這聽上去令人毛骨悚然的邏輯,在胡山泉眼裡,卻是正常的。

胡山泉的邏輯。
胡山泉在交代自己的罪行時,曾說了這樣幾句話:
“我對她們那麼好,她們為什麼要背叛我,她們為什麼要找男人,她們背着我跟别的男人結婚……”
當時,冷小兵質問他:
“人家認識你嗎?人家知道你是誰嗎?人家壓根就不認識你……人家有丈夫有孩子過得好好的,跟你有什麼關系?”
而胡山泉的回答卻是這樣的:
“當然,她們不知道我是誰,但這不重要,我知道她們是誰就可以了。”
從這幾句對話中我們看出了一個什麼問題呢?
胡山泉是一個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極度自我的人。他根本不管别人怎麼樣,他隻想着自己要什麼,他想要愛别人,那别人就得愛他,他想要跟一個人在一起,他就要想盡辦法做到,不管别人是否願意,也不管人家跟他有沒有關系。
在胡山泉的邏輯裡,他想要什麼,就要得到,就要占有,就要絕對屬于他。這就像是一個物體的兩個極端,他想對你好的時候,會特别好,當然這種好也隻是他自己标準範圍内的好,他想要通過這些“好”來得到某種回饋,一旦他得不到,他就要毀掉。
胡山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邏輯呢?
關于胡山泉的成長經曆,劇中有提到過他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後來遇到沈海洋,沈海洋對他很好,關心他照顧他,教他寫字,他也是以跟沈海洋成為摯友。
這裡面的一個關鍵點就是他的缺愛,童年沒有親人,他渴望得到愛和關心,是以一旦有人關心他愛他,哪怕那種愛隻是他自己臆想出來的,他都不想放過,隻想緊緊抓住。
這也就可以解釋了,他為什麼會認為那些去找他拍照的女人喜歡他,為什麼在她們找男朋友或者結婚後他會覺得自己被背叛了。因為他太想要抓住這份“愛”了。
他對沈雨也是如此,他喜歡沈雨,想要把沈雨當女兒,想要一直跟她生活在一起,但是沈雨的父親是沈海洋,不是他,他想要占有這種父女關系,那他隻能想盡辦法取而代之。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胡山泉的邏輯是非常不合理的,而他的“缺愛”,似乎又讓這種不合理具有了合理性。正是因為他缺愛的遭遇,才讓他對愛的渴望比一般人更強烈,強烈到了不擇手段都要占有的程度。
可是我們再仔細想,這真的合理嗎?
童年缺愛的人,又何止他一個。夏木的童年也是很凄慘的,夏木為什麼沒有變成跟他一樣的人呢?
還有,我們很多人,都隻會因為缺愛變得更加重視親情愛情,更加懂得感恩那些對自己好的人。而胡山泉的缺愛,卻導緻了他極強的占有欲和極端心理,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本質上,這不過是他自己的貪婪所緻。
沒錯,就是這兩個字:“貪婪!”胡山泉這一生,所有的罪惡和悲劇都源于“貪婪”這兩個字。
因為他貪婪,是以他才想要占有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情感,才想要緊緊抓住那些跟他沒有任何關系的人。因為他貪婪,他才不懂得感恩,隻想要得到,不惜為此犯下滔天罪惡。
關于人性。
人性是一個很複雜很立體的存在。善良的人,即便受過很多的傷,即便有過很多的不甘和不滿,在大是大非上依舊是會保持善良的。而貪婪的人,即便再渴望再看重愛,即便真的很愛一個人,也改變不了他貪婪的本質。
胡山泉就是一個本性貪婪的人。
沈海洋對他好,他想到的不是感恩,而是永遠占有這種好,于是當沈海洋趕走了他,他就覺得自己是被傷害和被抛棄了。他喜歡沈雨,不是想着以沈海洋的朋友和沈雨長輩的身份來關愛他,而是想取代沈海洋成為她的父親。
你看他有多貪心啊?人家沈海洋和沈雨跟他非親非故,人家對他好,那是他的幸運,他不感激也就罷了,卻想要永遠占有。還有那些遭他毒手的女子,沒有一個不是他想要獨自占有那份“喜歡”而引發出來的悲劇。
如果他不那麼貪心,如果他能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懂得别人的東西不能強求,那麼他就不會犯下那麼多的罪惡,也就不會造成那麼多的悲劇。這一切,并不是“缺愛”這個理由就可以推脫的,這就是他人性的選擇。
人其實就是這樣,我們每個人的人性中,都有着很多不同的面,看似相同的經曆,你面對的心态不一樣,釋放出的人性就是不一樣的。同樣是缺愛,有的人選擇善良,選擇知足,有的人選擇罪惡,選擇貪婪。結果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你選擇善良,選擇知足,你就會活得溫暖一些,最終你也會得到溫暖的回饋。你選擇罪惡,選擇貪婪,你就會活得暴戾活得偏激,最終自己也将成為悲劇。
胡山泉原本隻是一個可憐的人,他的人性裡也有着渴望愛的一面,但終究隻因貪婪占了上風,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這樣的結局,可悲,可歎,但更值得反思。
作者簡介:相見相思,一個喜歡讀書和寫字的女子,專注于情感領域的文章創作以及情感問題分析和解答,希望我的文字能夠伴你溫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