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武為什麼回到漢之後,僅僅被封典屬國?而張骞被封博望侯?

導讀:張骞和蘇武都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外交使臣,都曾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按說張骞雖然有溝通西域,拓展疆域之功勞但是蘇武出使匈奴幾十年沒有變節,在講究節和義的漢朝更應該獲得尊重才對。可是為什麼張骞被封博望侯,而蘇武僅僅被封為典屬國?

蘇武為什麼回到漢之後,僅僅被封典屬國?而張骞被封博望侯?

其實這個我覺得并不複雜,無外乎帝王的認同感和獲封的時機差别而已。再說蘇武最後也在漢宣帝劉詢時期受封關内侯也是侯爵,并且從封地的關内和博望相比,關内侯是否更進階一些呢。

張骞博望侯

首先張骞的博望侯個人認為是實至名歸,這個沒有什麼疑慮。因為張骞初始之前是漢武帝的侍從郎官,首先比較親密和熟悉。最早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但是大月氏太慫已經西遷且不敢在和匈奴交戰。雖然沒有達到軍事目的,但是漢朝使者第一次“鑿穿”了西域詳細了解了西域和匈奴右翼的風土人情和地理情況。這些為将來西漢王朝建立西域都護府,把西域納入中原版圖奠定了基礎。并且路過匈奴地區的地形地貌以及水草的記載後期幫助衛青、霍去病等平定匈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蘇武為什麼回到漢之後,僅僅被封典屬國?而張骞被封博望侯?

咱們看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漢武帝見到張骞君臣激動的表情可不僅僅是使臣和皇帝的關系,私交一定是不錯的。況且張骞受封博望侯可不僅僅是因為出使西域的功勞,真正受封還是在元狩六年因為協助漢軍北伐因熟悉地形解決了北伐大軍的水源才綜合受封博望侯。

《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記載:骞以校尉從大将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骞為博望侯。

是以我們說,張骞相當于既有開拓西域的戰功又有軍功。況且張骞獲封後一直在西域為漢朝經營設定西域都護府,是以說張骞的博望侯實至名歸,不可指摘。

典屬國-蘇武

蘇武在天漢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在這19年中,匈奴多次威逼利誘企圖讓蘇武成為李陵第二。但是蘇武堅貞不屈,甯可在遙遠的貝加爾湖放羊。

李陵多次勸說都被蘇武拒絕,反而是李陵被蘇武說的面紅耳赤。我們可以設想在遙遠的貝加爾湖畔,天寒地凍。一位漢朝使者手持節杖在風雪中堅守,為無人知道的情況下堅決為漢朝盡忠。這樣的堅持一下就是19年,人生有幾個19年。是以說蘇武作為節和義的代表和化身是絕對值得推崇和贊揚的。

蘇武為什麼回到漢之後,僅僅被封典屬國?而張骞被封博望侯?

蘇武始終也沒放棄回國的想法,并積極的付諸實施。通過和親使者的配合揭穿匈奴蘇武已死的謊言才最終得以歸國。可見蘇武經過将近二十年的風霜,内心依然不改心向祖國的志向。

???《漢書·蘇武傳》記載: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複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回國後,戲肉就來了。漢書記載,漢昭帝非常高興熱情的接待了蘇武,并冊封典屬國。典屬國是個什麼官職?其實就是個管理少數民族屬國的一個散官,品秩兩千石。之是以造成這個情況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但是我們通過分析也可得出不是很确定的結論。

當時漢昭帝才十三四歲,一切政務都有霍光掌管。而霍光和上官桀、桑弘羊等人是政治對手。而蘇武恰好和上官桀、桑弘羊交好,這會不會是蘇武僅僅被封為典屬國的原因之一呢?

第二年,上官桀、桑弘羊假托燕王劉旦的名義上書彈劾霍光擅權撺政并為蘇武叫屈,嫌封的官職太小了。最後引發了燕王謀反案。蘇武的兒子被殺,蘇武被免官。這場風波在史書中又記載。

蘇武為什麼回到漢之後,僅僅被封典屬國?而張骞被封博望侯?

《漢書·蘇武傳》記載: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初桀、安與大将軍霍光争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将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颛權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是以我們推測蘇武之是以被封這麼個小官,一是因為漢武帝不在了人情自然差了許多;第二由于霍光和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政敵關系波及到了無辜的蘇武,是以蘇武隻能受委屈了。

關内侯-蘇武

蘇武真正翻身還是在漢宣帝劉詢時期。蘇武參與了擁立漢宣帝上位的計劃。都說功勞莫過于擁立,是以蘇武被封為關内侯。

《漢書蘇武傳》記載: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内侯

漢朝沒有忘記蘇武,曆史也不會忘記。漢宣帝為表彰蘇武的氣節和愛國熱情,将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受到國家的供奉和香火,永遠被後人銘記。

蘇武為什麼回到漢之後,僅僅被封典屬國?而張骞被封博望侯?

我是曆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