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到漢靈帝賣官救國是一種高明的手段,今天我們來講講官員們對此的反應是怎樣的呢?
三國末年司馬懿執政時,太尉蔣濟的主管部門也是在私下半公開地買官賣官。當時有民謠說:“欲求牙門,當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意思是說,軍官想要擔任牙門将這樣的軍職,必須送護軍蔣濟一千匹帛;就算是百人督的這種低級軍官,也需要五百匹帛。
司馬懿與蔣濟的私人關系非常好,是以就問蔣濟,相關民謠所說的話,真有這麼回事嗎?蔣濟對此自然是尴尬極了,因為這是公開的秘密,否認不對,承認也不對。于是蔣濟就開玩笑的說:“在洛陽市場上買東西,少一錢也買不到啊。”蔣濟說完就笑了,司馬懿也忍不住地笑了。

其實,買官賣官這種事情,在任何一個法制不健全的社會中都是普遍或半公開地存在着。雖然這種事在冠冕堂皇的場合說起來,那實在是太聳人聽聞、太離奇了。但是在私底下,誰都知道這隻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正因如此,晉武帝的親信才會說,我們大晉帝國,雖然沒有公開挂牌賣官,但是整個官場,也是買官賣官成風。對此,晉武帝隻能用自嘲的方式繞過去。
正因如此,蔣濟面對司馬懿的私下質詢,也隻能以開玩笑的方式,把它岔過去,卻不能否定它。對此,司馬懿也隻是一笑而過。
桓靈二帝時,官員們與皇帝的私交顯然沒有這樣親密。是以看到皇帝把賣官這種事端到桌面上,他們自然是尴尬得無地自容。是以,他們除了跟皇帝裝逼扯淡外,也隻能顧左右而言它。但是他們不敢否定這種事實,因為這是公開的秘密。
皇帝在這種背景下公開挂牌賣官,就是一種變相逼捐。總而言之,你們公開A錢腐敗,已是公開的事實了。我管吧,那是無從下手;抓吧,那是抓不勝抓。現在政府非常缺錢,是以希望你們把相關A錢腐敗的錢财,上交一部分給政府吧。
桓靈二帝之是以可以在漫天風雨中一直賣官,就是因為當時有兩個最基本的事實,是大家誰也不能否定的。
第一、帝國的财政危機不論是怎麼引起的,但它是客觀存在的;
第二、無官不貪、無貪不官是普遍存在的事實,甚至都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的清白的。
在這種背景下,雖然大家覺得皇帝把這種潛規則端到桌面上未免讓人下不來台,但也合情合理。
也許有人會說,皇帝這樣公開挂牌賣官,會降低公務員的整體素質。其實,這種說法不過是書生之見而已。當官要交錢不假,但官絕不是交錢就能買到的。
事實上,不論怎樣賣官,官員的選拔,也仍然需要走正常程式(當然了,所謂的正常程式,有明規則,也有潛規則;皇帝賣不賣官,相關程式也是這樣走下來的),你無法通過正常程式,你再有錢,也不可能買到這個官。
也正因為這種原因,靈帝雖然公開挂牌賣官,但是當官的人,通常還是士大夫集團互相标榜的人。換而言之,雖然一個三公之位隻賣一千萬錢,但是也絕沒有一個底層土豪,能爬上三公之位。
更主要的是,如果靈帝真的是在賣官(不講組織選拔程式,誰給錢多,就把官賣給誰)。那一個兩千石的官員,隻賣兩千萬錢,也實在便宜的如同的賣大白菜了。至于一個三公隻賣一千萬錢,更便宜的更成了跳樓價。
一千萬錢、兩千萬錢,用來買饅頭、餡餅,自然是個天文數字。但是用于官場交易,那就是毛毛雨雨啊。
我們來看一條漢靈帝時期的物價。
四年春正月,初置騄骥廄丞,領受郡國調馬。豪右辜榷,馬一匹至二百萬。《後漢書.靈帝》
上面那段話的意思是說:一匹馬就值二百萬錢,而且應該隻是一般的馬,因為是調撥過來的。
這樣說來,一個郡守,也就值十匹馬的錢。一個三公,也就值五匹馬的錢。如果讨價還價,也就值兩匹半的馬錢。一個部長,通常就值兩匹半的馬錢。
如果靈帝真的是在按照賣官(不講組織選拔程式,誰給錢多,就把官賣給誰),某天來一個大土豪,牽着兩百匹馬過來,那得買走帝國多少官職啊?
總而言之,我這裡有二百匹馬,我先用五十匹馬,把三公、九卿全買了;剩下那一百五十匹,再買它十來個郡守玩玩,這樣一算,豈不是說二百匹馬,就可以讓一個土豪變成頂尖豪門?如果他牽過五百匹馬來,那大漢帝國,豈不是當時就被和平演變了?
大家想想,這可能嗎?
隻要我們能想明白這一點,自然就會知道,所謂的靈帝賣官,其實質絕非要把官位當做純粹的商品來售賣。而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與官僚階層進行利益交換。皇帝不會反對大家當官,也不會拍賣官位價高者得。隻是希望大家在當官的同時,給帝國政府捐點錢。
簡單地說,也就是讓三公級的官員,給帝國捐五匹馬的錢;郡守一級的官員,給帝國捐十匹馬的錢;部長級的官員,給帝國捐兩匹馬的錢。
對于皇帝這種以潛規則制衡潛規則的方法,士大夫集團的内心那是充滿了沖突。
因為,他們都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為國為民的公仆,但是在當官前,都需要給皇帝交一筆黑錢。當他們交出這筆黑錢時,其實就是在打自己的臉。因為你交這筆黑錢,就等于你承認了一點:在無官不貪的社會中,你自己也沒能免俗。否則,你們怎麼能拿出這樣一大筆錢呢?
前面說這是一筆小錢,現在又說是一筆大錢,小編你是不是思維混亂了?别急,聽我解釋。
三公九卿一般都是大士族代表人物的囊中物,對于這種層次的人物而言,一千萬錢也好,兩千萬錢也罷,那都是小錢,但這種話不能端到台面上說啊。因為,就按照這些高官的工資來判斷,幾輩子不吃不喝才能攢到這筆錢呢?
換言之,讓某個高官拿出一千萬,相信都不會太困難,但這種話不能端到台面上說啊。因為就按照這些高官的工資來判斷,幾輩子不吃不喝才能攢到這筆錢呢?
面對皇帝這樣耍無賴,官員的内心自然是沖突極了。如果給皇帝交這筆錢,本身就證明自己不是傳說中的清官。可如果不給皇帝交這筆錢,就會喪失當官或升官的機會,他們自然也是不甘心的。是以,士大夫集團對皇帝把潛規則搬到桌面上的做法,那是又氣又急,但終于還是無奈的接受了相關事實。
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官員想從皇帝手中拿到委任狀,都得先給皇帝交一筆數額不菲的錢。對此,許多有氣節的官員,都是又哭又喊,因為皇帝這樣做,實在是等于公開打他們的臉。雖然現在無官不貪、無貪不官,但老臣的氣節可是舉世公認的!你這樣當面打老臣的臉,老臣可實在沒臉活了。在這種背景下,對于大家都公認的清官,皇帝也會給他們打點折扣的;總而言之,打個五折,再不行就打個三折。怎麼樣,厚道吧?
對于桓靈二帝公開賣官的行為,最大的非議之聲就是:皇帝賣官等于鼓勵官員A錢腐敗。
這話說得太好笑了,因為官員們A錢腐敗的真正動力是A錢腐敗的成本極低。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貪官被抓住就砍頭、嚴重的直接滅族,而且被抓住的幾率很大,自然沒有多少官員敢A錢腐敗了。(比如說朱元璋殺貪官,雖然後來死灰複燃,但至少在朱元璋一朝是沒什麼貪官的。朱元璋一朝為啥很少甚至沒有貪官?因為被殺怕了。)
可如果A錢腐敗通常啥事也沒有,誰坐在官員的位置上,也難免會食指大動的。在這種背景下,皇帝默許他們A錢腐敗也好,還是天天高呼反腐倡廉,結果都不會有啥改變。你喊你的,我做我的,就算貪了你也拿我沒招。在這種官場生态圈裡面,A錢腐敗一直半公開地存在着,怎麼能怪皇帝賣官呢?明明是官員勢力太大,皇帝沒能力管啊!
以上說的是本質。但就算端到台面上說,也不能把皇帝公開挂牌賣官(實際上就是逼捐)和縱容官員A錢腐敗劃上等号。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一個官員把工作幹得一塌糊塗時,難道他真敢跟皇帝說,我當官之前,曾給你上貢了一筆錢,是以我工作雖然幹得一塌糊塗,你也不能撤我的職,更不能懲罰我。當然了,他更不敢跟皇帝說,不是我想A錢,實在是因為我當官前給你上貢了一筆錢,是以當了官,怎麼着也得收回成本啊。
如果官員真敢這樣胡說八道,皇帝肯定會打得他滿臉都是血,你小子是不是以為社會真的沒人管了,敢在這裡胡說八道?
你在A錢腐敗時有點譜,就能收回成本,還能大賺一筆錢,這是公開的秘密,你以為皇帝不知道?
而且明人不說暗話,朝廷裡天天幹這種事的人多了去了。處于你這個級别,通過各種潛規則,一年可以收多少錢,你以為我們不知道?你以為皇帝和你們要錢時,真是一拍腦袋就決定的?
你竟然敢說出這種話來,你是不是真覺得,皇帝就是傳說中的昏君?你是不是真覺得,皇帝跟你收錢,就是鼓勵你A錢腐敗啊?你是不是真覺得,皇帝向你們收這筆錢,就是為了自己吃喝玩樂啊?
就憑你這樣胡說八道,我也不跟你扯。全家收拾收拾,準備上刑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