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父仇、奪妻恨,仇恨大不過挖祖墳”,在古代,挖人祖墳是一件非常缺德的事情。古人笃行風水之術,認為祖墳與人的氣運相關。也因為這樣,明朝末年的起義領袖李自成,就遭遇了被人掘祖墳的悲劇。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上司的起義軍連戰連克,成為明末起義軍中一支讓明朝無比痛恨的力量。屢次吃虧的明廷,無法在戰場上占到便宜,于是開始用出了一些損招,而在那個時代,挖掉李自成的祖墳,就是其中方法之一。這個方案的提出者是邊大绶,他當時是陝西延安府米脂縣令,管的就是李自成的老家。

轄境内出了李自成這樣的人物,邊大绶不可能不知道,而且還坐立難安。通過走訪調查,他獲知了李自成祖父李海和父親李守忠的埋葬之處,頓時心中大喜。一番合計下,他想到了挖掉李自成祖墳,以“斷其龍脈”的損招,并且上書給了當時的陝西總督汪喬年。
汪喬年收到邊大绶的請示後,同樣也是非常欣喜,當即做了批複,同意了邊大绶的請求,并且對他大大誇獎了一番,說是如果李自成起義軍覆滅,他的首功是跑不了的。如此缺德的事情,就在這兩位朝廷官員的書面往來中,确定了下來。
另一邊,得到批複的邊大绶,不敢怠慢,立即着手開始行動,四十天後,他正式向上面覆命。然而,邊大绶的這一損招,卻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在挖了李自成祖墳後的三年時間内,李自成反而是風生水起,在1644年攻克了北京,覆滅了明王朝。
結果,反而是做了惡事的邊大绶,日子非常難過。自從挖了李自成的祖墳後,邊大绶就一直擔驚受怕,生怕李自成回來報複,連帶着家人也活在這種驚懼之中,惶惶不可終日。
後來,邊大绶因為另有任命,不再擔任米脂縣令,他簡直如獲大赦,趕緊帶着家人跑路,投奔遠在山西的親人,不久後,他就聽到李自成攻占陝西全境的消息。這讓邊大绶慶幸逃過了一劫。後來,他聽說農民軍連戰連捷,還攻占了北京,又開始擔心起來,如果李自成最終得到了天下,那麼第一個倒黴的就是他。
邊大绶的擔心當然是對的。畢竟,他的上司汪喬年就因為同意挖掉李自成祖墳,下場凄慘。李自成得知自己祖墳被挖後,憤怒異常,發誓與邊大绶等賊人不共戴天。進攻西安時,他指明讓汪喬年出來談判,等他到了陣前,下令萬箭齊發,射死了這個大仇人。當時,李自成還下發了通緝令,搜捕邊大绶。
不得不說,邊大绶确實很幸運,在李自成盛怒之下,他居然保住了性命。那是在李自成入主北京後,他下令追捕邊大绶,很快就有人将他抓了起來,并上報給了李自成。隻是,當時李志成在北京登基,大赦天下,是以将此事壓了下來,準備放一段時間再說。
結果,李自成進入北京城不到幾個月,就遇到了清軍入關。山海關一戰,他遭遇大敗,撤出了北京,一路逃命,自然也顧不得邊大绶了。邊大绶也趁着農民軍軍心大亂時,逃了出去,保住了性命,算是逃過了一劫。
後來,李自成死于湖北省九宮山,他的死充滿懸疑,但無論怎樣,這位英雄人物,以悲劇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人生,而他的仇人邊大绶,卻吉星高照,安安穩穩度過了餘生。不得不說,曆史就是這麼有趣,讓人感歎世事的變幻無常,難以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