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

首播之後六天過去,答案,是時候揭曉了。
不廢話,上資料:六天播放量,破八億。
全網播放量,六連冠,全網熱度,六連冠。
等于是開播一口氣已經拿了12個冠軍。
這資料,就憑人氣網文+王倦編劇+張若昀領銜主演,夠不夠?
看過國劇爆款成績單的,懂的都懂:憑陣容拼人氣,開播首日,讓收視呈“屠榜”之勢,不難。但若真沒實力打底,難逃再而衰,三而竭。到第六天還是全網第一,必定有點東西。
當然也不用掖着藏着,這部劇随着熱度一同升溫的,還有評論的差異:原著黨,心頭放着一部神作,哪哪都少不了引經據典的質疑。
路人觀衆,一口氣追14集,越追越上頭。
不奇怪,若以原著改編難度看,《雪中悍刀行》的背景之宏大,江湖之浩瀚,元素之豐富,角色之經典,樣樣都是硬菜,怎麼改編,都是險關重重。
如今這個成績,可以說不易,也可以說是:拿下來了。
《雪中》憑的是什麼?
衆說紛纭之下毫無争議的,一是王倦的文戲,二也是最難的,塑造出原著中一個個已封神的角色。
因為《雪中》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這與其說是徐鳳年的《雪中》,不如說是作者烽火戲諸侯,借着徐鳳年的一雙眼一雙腳,帶觀衆走遍也瞧遍了一整個浩瀚江湖,其中的角兒們,各有不同的悲歡各有各的故事,個個都個性鮮明,全不是省油的燈。
14集追到現在,除了張若昀演的徐鳳年越看越順眼,還有四大配角,一出場,就是全場焦點。妥妥地扛起全劇。
小說人物的表演分三個境界,一是形似,流量明星的演技多半卒于此。二是神似,頂級實力派也要天時地利人和兼備才能做到。
三是人戲合一的玄境,角色即他(她),無人可替,替了,就不是内味兒。比如胡歌之于李逍遙,千葉真一之于雄霸,而在我看來,《雪中》四大配角,皆可歸入此列。
不信?來,一個個品。
4、文詠珊飾徐渭熊:死士甲,飒爽勝過男兒郎
誰能想到,這個開播前最不被看好的女性角色之一,竟能力壓張天愛飾演的南宮仆射。
孟子義飾演的蕃薯。
丁笑滢飾演的青鳥。
嘉澤飾演的魚幼薇等人氣女角,成為全劇目前為止最亮眼的女性角色。
當初不被看好,因為一個“平平無奇”。
徐渭熊是什麼人?沒讀過原著看名字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個男人。錯,她是男主徐鳳年的二姐,最大特點是夠飒、夠冷、以及樣貌平平無奇。
文詠珊,樣貌平平無奇?
肉眼可見地不對勁。
那為何她一出場,風向立刻倒轉?因為她演出了徐渭熊的神。
樣貌,終究隻是其次,重點是,她是一個一身本領的奇女子,劍法和謀略都是一等一,還是死士甲,位列胭脂榜副評之首。
《雪中》有個永遠的熱門讨論:北涼王徐堯死後,北涼35萬大軍,被陳芝豹帶走10萬精銳自立門戶,徐鳳年憑什麼帶着剩下的不到30萬人馬,擋住北莽的40萬雄師?
其中一大關鍵原因,就是徐渭熊為了幫他阻擋陳芝豹,被這個心愛她之人弄斷雙腿後,坐在輪椅上從“幕後”走到台前,整饬梧桐苑諜報系統,最終這個諜報系統為涼莽大戰立下汗馬功勞。
如此狠厲角色,怎麼演?
文詠珊梳着高馬尾,除了一頂發冠,一出場就立住了角色的型格。
早年在港片《赤道》中,文詠珊飾演的女殺手角色,堪稱驚豔絕倫,應該說這股情緒氣勢的創造方法,正是她曾經的閨蜜楊穎在她的表演中反複琢磨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地方。
文詠珊盡管武戲身手淩厲出招兇狠,但她在文戲表演上卻是一個「靜态型」的演員:一旦遇到氣場對路的角色就能做到以靜止姿态塑造氛圍感強烈的人物氣場,這一點不要說當下的港片女星,就是放眼國内女演員之中,也很少有人能和她相比。
她在劇中是真正的霸氣側漏,一出場就是從太陰學宮回王府,她一回來,整個王府都瑟瑟發抖。
人屠徐骁,吓得直接“逃出”自己的王府。
徐鳳年,在徐堯面前耀武揚威趾高氣昂,江湖上沒怕過誰,見到二姐,秒變軟萌的小奶狗,“姐姐,回來過年的?”
而她也完全不吃這套,一通怒罵徐鳳年,讓他趕緊扛起自己的責任。
掐着脖子威脅姜泥,叫她少在這裡搞事情。
還敢狠怼陳芝豹這個北涼小人屠。
尤其是修理姜泥這一段,簡直不要太霸氣,誰看了不說一句,二姐在上受我一拜。
有觀衆對文詠珊的記憶是不甚成功的新《天龍》的王語嫣,其實這幾年文詠珊還出演了《海上牧雲記》和《風聲》,前者顔值驚豔,後者演技不俗。
這次飾演的徐渭熊,原本劇中人設不算讨喜,但卻出奇地将文詠珊的特色合二為一,令她憑借一股飒爽冷豔從一票江湖角色中脫穎而出,可以說是選角的妙筆。
而文詠珊這次演得也很好,把二姐那種江湖俠氣,勇敢無畏,外冷内熱的性格,演得入木三分。
但可以說,角色斷腿等幾個真正發光的名場面,還根本沒到,我對這個角色後續的期待,依然是全劇女性角色,胭脂榜第一。
3、邱心志飾李淳罡:天不生他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
看到邱心志版李淳罡,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這是邱心志?
畢竟過去邱心志給觀衆的印象,都是這樣的——
這樣的——
但在《雪中》,他飾演的李淳罡一離開北涼王府的聽潮亭地牢重出江湖,初登場就是這樣的——邋裡邋遢還摳鼻屎,這還是當年威風凜凜的江湖第一李淳罡?
接着下一秒,面對舒羞和呂錢塘束手無策的紅甲,一把木馬牛,一招水滴凝劍,一劍洞穿紅甲,再輕旋手中傘,卷出雨龍水卷,使出那招——一劍仙人跪。
你就知道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絕對不是一句口号而已。
邱心志在這段戲裡,着重演出的是角色的飄逸,與冷傲。
李淳罡,能不冷傲?自他年少時握劍,便知自己會是天下第一,十六歲入金剛,十九歲入指玄,二十四歲便達到天象,被譽為五百年一遇的劍仙大材。但也是這号人物,一招敗于王仙芝,人生從此急轉直下,最後自困于北涼王府,這樣一個角色,怎麼演出“曆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邱心志的演法:面不改色,笑談之間一劍破敵。
在他極簡表情下氣魄攝人的目光和紅甲進攻性的殺氣隔空形成了激烈對撞。這個場面真正的精彩不在于招式,而是來源于雙方各自凝聚形成的氣場的交鋒對峙。
但再下場戲,曾經的天下第一,又吃癟。
李淳罡要收小丫鬟姜妮為徒,結果,直接被小丫鬟拒絕了!
這場戲邱心志又把角色風趣幽默和超然物外拿捏到了極緻,印象很深的是姜泥問他怎麼能聽見外面,他雲淡風輕地說了句:我想要聽,就能聽見。怎麼樣丫頭,要不要跟我學武啊。
相比之前動作戲的不動如山,此時的他又非常“松弛”,邱心志的表演就是這樣,經常把人物很平靜卻很有張力地演完了,沒有高手的拿腔拿調,但幾個輕描淡寫的表情動作,觀衆就認定了,這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
邱心志的表演無可挑剔,但跟前面的一樣,我對邱心志表演最大的期待,同樣在後面。
那一場廣陵江畔的燦爛一戰。
這一戰,在小說描述中,聲勢浩大,前無古人。九天之上,雲幕低垂,四海之水,翻湧沸騰。李淳罡一劍斬敵破甲兩千六百餘,血流成河,拍岸大潮沖刷不去。也是這千古一戰後,李淳罡氣竭而逝。
真正的絕頂俠客,最高武功于他不是榮耀,而是命運。
2、胡軍飾徐骁:北椋王,一代人屠,其實是兒控
再說徐鳳年的親爹徐骁。
又一個當初不算很被看好的演員,胡軍。
不看好的原因,是觀衆擔心胡軍演不出原著中徐堯的暮氣,與暮色。
可胡軍一出場人物就活起來了。新成語出爐:父慈子“哮”!
北椋王徐骁何許人物,劇中天下亂局,諸國紛争。離陽朝破局而起,掃滅八國,成就一統之勢,這其中,北椋王徐骁(胡軍 飾)居功至偉。
如今他是離陽王朝碩果僅存的異姓王,駐軍三十多萬,鎮守國門。
北椋境内,群眾隻尊北椋王,而不知離陽皇。
這角色怎麼弄?複盤經典角色當然比平常角色要難得多,原著已經有了模子,所餘空間極小,不過高難度對于有能力的演員來說,反而是機遇,而觀衆恰好也可以借着胡軍的表現,看到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演技。
胡軍對徐堯的演繹,就是 “冰與火”。
對兒子,是火一樣的熱忱。
别人見了他,都要恭恭敬敬叫聲尊稱,然而隻要兒子一遊曆歸來,光鮮體面的王爺瞬間就成了卑微的“兒控”。
在門外整裝“問安”,忐忑問管家,我穿得夠周正嗎?“再檢查檢查?我兒子眼光可毒啦!”
還要對新仆役千叮萬囑:王爺就算被打死,你們也要當沒看見!
果然兩父子一見面,就是一代人屠被親兒子追着打。
最絕的是和兒子、馬夫老黃搶肉吃的戲——
為給兒子接風,精心準備了鹿筋、海鮮、鳳凰蛋,山珍海味世子睬都不睬,直接到馬夫老黃(楊皓宇 飾)那裡吃肉下黃酒。
他就跟着兒子,打算蹭口肉吃。
肉都夾起了,被兒子啪一下,打下去。
再夾起來,一個激靈,又被打掉了;再接再厲,總算要夾到了。
兒子一句“咱三一起喝個酒吧”,他趕緊巴巴得端起酒杯,酒沒喝上,肉沒了。
最可氣的是兒子和馬夫老黃,合夥搶肉吃, 不給王爺留下任何機會。
這場戲,真是演技派之間的你來我往,火花四濺,胡軍硬是演出了角色的呆萌。
但王倦的戲,不能看表面。
别忘了徐鳳年話裡有話,手上打落老爹的筷子,嘴裡逼問老爹:我這三年所受的苦,是不是都是你的謀算?老黃一直勸我習武,是你的授意?
都是。還不止。
徐鳳年遊曆歸來遭遇的三場暗殺:楚國殘兵,魚幼薇,林探花,各方勢力冒出頭來,弈局漸明。
可徐鳳年抽絲剝繭,也隻不過查出下棋的人。
可實際上徐堯早就掌控一切,對手在下棋,他是直接把對手當成了棋子…
三次刺殺,徐堯不僅全知道,還暗中相助。
笑談之間,早已完成行棋布子。
這位世上蓋世無雙的爹,圖什麼?望子成龍。
但徐鳳年非尋常龍鳳,徐堯教子世間也無人可及。他不着急?
劇中一場戲,陳芝豹說,隻要徐骁活着,就能保北涼平安。徐骁卻淡淡一笑說,人終有一死,在說到“死”字時,胡軍咧開嘴角,笑容中有枭雄的潇灑,也有生死的無奈,更有對徐鳳年繼承衣缽的急迫與苦澀。
但急,也要等。
兒子的“怨”,其實來自于早逝的王妃吳素——當年她被皇室設局陷害早早離世,徐堯卻放棄報私仇,徐鳳年對這個爹,心結難解。
徐骁心知肚明,心中有愧,隻能伏低做小,但他到底是一代枭雄,兒子面前再舔狗,内裡為兒子做的種種謀劃,才真是世間獨一而無二。
胡軍劇中演技的巅峰時刻,是世子雪中行冠禮這場戲。
世子成年,不祭天地不祭先祖,王爺大手一揮,帶着世子去王妃墓前行及冠禮。
三頂冠,小說裡寫,一冠象征着仕途,可入朝當官,二冠象征兵權,可執掌三十五萬北椋鐵騎。三冠未提。
劇中寫明:“這第三冠,是你娘生前為你親手縫制,不合禮制,沒有典故,天下隻有她在意”。
這頂冠,就是亡母生前為世子親自縫制的帽冠。
其中深意,不言自明。兵權,仕途,不過笑談,親人之間的血脈親情,才是一等一。
胡軍真的老了,也沒有使出什麼炸裂演技,但你就會不自覺地想看他怎麼演,不少演員這場戲會使勁擠眉弄眼,會嘶吼,胡軍統統沒有。
但尼就是被帶進去了。
那種靜水深流的爆發力,将他内心深處對亡妻的思念和對兒子的期望,對時不予我的無奈,都演了出來。
這一刻,北涼王的笑容夾雜着淚水,喜悅糅合着悔恨,活脫一個将一個經典的武俠式悲劇人物出現在銀幕之上:以北涼軍勢,要報仇,要稱帝,不難。
但北涼一動,天下大亂,誰倒黴?天下蒼生。
這般對權力和世事的了解,徐鳳年之前不懂,此刻都懂了。
徐堯的兩行清淚,動人心魄,訴說着最樸素的舐犢之情和深沉父愛。但愛裡,還有蒼生。
這一刻,了解徐堯的豈止徐鳳年,還有觀衆。
一個皇室最忌憚的執掌三州之地的異性藩王,為何沒有反叛孤守北涼?兩個字:止戰!
手握天下最強雄師,真正的威勢,不在用兵,而在不用。
這是何等胸襟,何等的英雄氣。
為子女計,計長遠。
當号稱人屠的他親手為兒子戴上皮弁時,那老父親的心思,終究一瀉千裡:嬉笑挨打、無底線寵兒隻是表相,為子計深遠,謀劃他入江湖、學武,成長為一代雄主、霸主,與仁主,才是這個“不肖爹”對兒子最深沉的愛意。
權力不是霸業,是責任。
所謂進階演技,不過如此。
1、楊皓宇飾劍九黃:“小二,給少爺上酒”
最後說說老黃。
把他排第一,不是他最厲害,而是他最尋常。
小葛優楊皓宇演的老黃,求的不是形似,但卻演出了 “我以我命做拜帖,懇請少爺入江湖”的老黃的魂魄。
老黃表面上是王府的馬夫,遊曆江湖的時候給徐鳳年牽馬,照顧起居。但觀衆也看不出什麼照顧,劣馬黃酒六千裡,偷雞他先啃,偷蕃薯他先吃,被農夫追他先跑。徐鳳年被喊去問話,他把排骨都啃幹淨了,徐鳳年回來隻能搶過來啃一口剩骨頭。
徐鳳年也懷疑過老黃是不是深藏不露的,問他武功有多高,老黃伸手比劃,說和世子的身高差不多。
徐鳳年以為他講笑話,直到回府降伏老魁。
徐鳳年第一句話就是:老黃你一把年紀,就别上了。
結果老黃神色變了一秒,下一秒, “馬甲”一扯,露出真身:
江湖外号“劍九黃”,江湖戰力榜上排第四!
這場重頭的武戲,并無太多寫實動作,但楊皓宇愣是演出了氣勢萬鈞。
一個眼神,俠氣、傲氣、帥氣,全了。
但要說好戲,還是最後一場,他背着劍匣,牽着老馬,獨自趕赴東海武帝城,完成和天下第二的王仙芝當年沒打過的一戰。
當年他打不過,溜了。留下一把劍挂在武帝城頭。
這是他一生的陰影,也是一生的執念。
臨行前,他和徐鳳年最後一次喝酒,說,不就是輸,不就是死麼?
一場戲,就把那種生死看淡的豪情和強迫自己離去的心理,演繹得活靈活現。
牛,太牛了。
一個江湖俠客,被他演出了角色的宿命感。
這個角色出場時間不過六集,人生最燦爛一戰,沒怎麼打,觀衆卻在旁白和剪影中,知道他明知道會輸,還是不再躲,去打那人生一戰,打了,而且打得缤紛燦爛。
出到最後一劍六千裡,入玄境,毀王仙芝袖袍,兩人勢均力敵。
之後他力竭而死,身軀不倒,尤有遺言在風中飄蕩,來,給少爺上酒。慨然赴死,不過如此。
看這段表演,就明白最進階的武俠劇表演,演的是想象力,是把俠骨入酒,一朝飲盡。觀衆循着三分酒氣,足以品出角色的萬般豪情。
老黃交給世子的,是武功修為,武學沒有最高境界,俠客的心胸卻有。
最後一位王牌“配角”:他的筆下,有風雪和江湖
最後,一個不能不提的全劇“大配角”,編劇王倦。
國劇中,明星當主角,編劇給大明星們作配,多少年了?
但偏偏,沒人敢讓王倦作配。
遠有《舞樂傳奇》《木府風雲》,近有《慶餘年》《大宋少年志》,圈内盛名,如此而已?
看《雪中》,方知高手神采。
《雪中悍刀行》,400多萬字。普通讀者,前幾十章連脈絡都讀不出。
神作,巨作,也是包袱,是負擔,
照着拍?那就是個死路。
怎麼删,怎麼改?王倦絕招:讓“小人物”挑大梁。
管他什麼世子馬夫,在他這裡,沒有主仆之分,隻有鹽分之别。
很多人都難忘,徐鳳年和老黃互贈鹽的戲。
本是一場過場戲,但王倦埋下伏筆,兩人遊曆路上,靠着貴重的鹽巴,把每一碗肉都吃出珍馐美味的氛圍感。
是以分離之時,兩人都為對方準備了一袋鹽。
世子的袋子小,老黃的袋子大。一切盡在不言中:一個想着,夠你路上吃就夠了,打完趕緊回來“伺候”少爺。
一個想的是,夠你一輩子吃的鹽了,少爺保重。
一場戲,王倦真正吃透了《雪中悍刀行》的精髓:
玄幻是外殼,俠骨才是核心。
小說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同時又别開生面、慷慨壯麗的江湖。江湖不是“武林”的江湖,不是權力的江湖,而是“人”的江湖。
故事落腳點不是天下第一,也不是王朝霸業,而是“情”,是劍九黃對少爺的情意,是李淳罡對武學的執念,也是徐堯對天下的責任,人人都九死其尤未悔。
這群彼此獨立又互相映襯的個體,構成了《雪中》最親切熟悉的江湖氣,人們在圍觀劇中人悲歡命運的同時,看到的卻是自己的命運。
也唯有這般故事,才能一下就“炸”出這麼多好演員,因為這些角色,才配得上這些好演員的演技,也唯有這些好演員,才配得起這些角色。
配角配角,就是用來襯托主角,但若隻有主角,那這個江湖,該有多無趣。
好在看了這些黃金配角的演技就知道,他們在劇中是甘做綠葉的配角,但在《雪中》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獨當一面的主角。
那群頂級豪俠,任憑武功蓋世權勢熏天,終究被束縛被鉗制,然而風雪再淩冽,也要千山我獨行。
《雪中悍刀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