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綿陽雙包山漢墓,出土金汞合金實物,我國最早的道家煉丹實物

衆所周知,四川簡稱川或蜀,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古蜀文明的發祥地。在距今2.5萬年前四川開始出現人類文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形成了以寶墩文化、羅家壩文化、金沙文化和三星堆遺址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古蜀文明。夏朝時四川為百濮之地,到夏商時期,蜀人遷徙到成都平原,并在商周時期在四川地區建立了古蜀國。西周時,古蜀國杜宇王朝建立,定都魚凫。春秋時,杜宇氏禅讓屬相鼈靈,鼈靈建立開明王朝,遷都成都;戰國時,秦國兼并了蜀國,設立蜀郡。西漢時,漢武帝在四川設定益州刺史部;東漢時,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四川綿陽市雙包山漢墓,出土金汞合金實物,我國最早的道家煉丹實物。

四川綿陽雙包山漢墓,出土金汞合金實物,我國最早的道家煉丹實物

雙包山漢墓,位于四川綿陽城區永興鎮玉龍院村雙包山,東距綿陽市區12公裡,南距成綿公路1公裡,北距涪江支流安昌河約3公裡。上世紀九十年代,永興的一家磚廠在制磚取土時意外發現了大型墓葬,于是立即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綿陽市博物館聞訊後立即趕往取土現場,采取措施保護現場并及時上報,經國家文物局準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綿陽市博物館對雙包山二号墓進行考古發掘。經過考古發掘,證明雙包山為人工堆起來的封土堆,而在雙包山及其周圍,近些年來先後發現幾座古墓。發掘結果顯示,雙包山二号墓也是一座大型土坑豎穴木椁墓,整座大墓由墓道和墓室兩部分組成。

四川綿陽雙包山漢墓,出土金汞合金實物,我國最早的道家煉丹實物

墓道為斜坡長條形,殘長3.5米,寬6.5米,墓道内立木樁,樁上系繩,繩端壓在封土礫石下,作用可能與加強墓葬封門有關。墓室土坑内放置木椁,椁底放置枕木,枕木上鋪底闆,頂部用厚木闆封蓋。此墓因早期被盜過,貴重文物多被盜掘,加之椁室坍塌,文物被壓壞很多,但經過清理仍出土完整的及殘破文物1000餘件。考古專家表示出土的1000多件文物中,以漆木器數量最多,陶器次之,銅、鐵、銀、玉、竹器較少,錢币僅在棺室部分發現。該墓出土的随葬器物具有西漢早、中期風格,與長沙馬王堆、江陵鳳凰山出土的同類器物相似。

四川綿陽雙包山漢墓,出土金汞合金實物,我國最早的道家煉丹實物

墓中出土30枚錢币中有四铢“半兩”,這種錢币鑄造于文帝五年,終于武帝四年。雙包山二号墓規模巨大,是四川迄今發現最大的一座木椁墓,出土銀縷玉衣殘片,還出土數量較多漆馬、騎馬俑和車輿組成的儀仗。考古隊員介紹,該墓未出土有關年代的文字,但根據墓葬形制、規模和出土遺物等考證,二号墓墓主是一位男性,死前年齡大概50歲左右,屬于西漢晚期的貴族。雙包山二号墓出土一件銀白色金屬質膏泥狀物,考古隊員用手捏竟可以随意成型,并有固體顆粒存在其中。經過化驗檢測,銀白色膏泥狀物含有大量汞和金,此外還有少量銀、銅、矽、鐵、鎂、鈣等元素。

四川綿陽雙包山漢墓,出土金汞合金實物,我國最早的道家煉丹實物

分析檢測結果表明,這是金汞合金和液态汞的混合物,因金汞合金固态顆粒被液态汞包裹,是以呈銀白色、膏狀、質軟、可随意變形。根據曆史文獻記載,金汞合金與煉丹術有着密切關系,而煉丹術與長生術關聯,而漢代盛行養生長生之術,表明墓主人生前對長生不老的追求。考古專家表示金汞合金的出土,是我國最早的煉丹實物,該墓還出土于長生有關的銀縷玉衣殘片、人體經脈漆雕、陶質丹丸等。按照漢人死後“靈魂升天、形魄歸地”的觀念,皇帝、諸侯等貴族下葬時,都會身穿金縷或銀縷玉衣,這樣屍體可以做到不腐,靈魂便可以升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