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摩企危機論2021:豪爵應該犯錯!

居安思危,2021年起,中大排量機車行業繼續保持了增長。但随着本田在中大排量領域開始積極布局,很多國内機車企業都感受到了壓力。

尤其從9月份開始,機車行業終端遇冷,也給很多人留下反思的空間:危機當然無處不在,但是目前面的風險大過收益時,是否要冷靜下來思考、謀劃,然後再出發。

2016年,筆者曾經寫下過《摩企危機論》系列共8篇,其中這樣寫道:

“ 我對中國存在的摩企危機進行了剖析。正如我前言所說,觀點未必百發百中,但也是我多年來在各個領域,與不同身份的人交流與讨論所得。或許有失偏頗,也請各個企業和讀者見諒。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作為一個不受待見、政策打壓明顯、并且随時有可能被電動車革命的的行業,機車企業從來都是戰戰兢兢、枕戈待旦。我所接觸的企業中,不乏想借機車賺點快錢的人,但絕大多數都是有情懷、想認真做車的人,隻不過受資金實力、市場環境和消費水準所限,他們沒有辦法做到車迷所想要的水準。但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回首五年前,我們市場上都是一些什麼車,現在又是些什麼車,就知道這幾年中國摩企并沒有虛度光陰。

中國機車行業走過了38年的道路,時到今日才算略微開悟。我們也希望讀者和車迷給予更多的寬容和尊重,我們江湖再見!”

回過頭來看,還是有不少預言成真,例如力帆和隆鑫都因為過度的多元化相繼觸礁,摩瑞等新摩企半道崩殂。

是以,5年之後,趁着我仍在這個江湖,也想把這個系列繼續寫下去,針對目前的一些企業進行個人的分析。

我的判斷是:中國機車至少還會有10年的增長期,但這個增長不會是像前面10年那樣無序增長,神魔亂舞。品牌和産品都會大幅集中,隻留下10個以内的品牌,獨幕喜劇牌或許還會存在,但是不會再出現黑馬。

是為序。

------------------校尉

第一篇:豪爵應該犯錯

根據我得到了一條資訊:豪爵今年250排量以上銷量可能要登頂了,大概在八九萬台;去年他們是在第三,僅次于錢江和春風,銷量在六萬台。

摩企危機論2021:豪爵應該犯錯!

豪爵今年的登頂,部分得益于春季的大規模降價,在本田CB400X和CB400F上市前,豪爵通過降價收獲了大批銷量,這是豪爵在通路車市場摸爬滾打所積累的敏銳嗅覺。4月份之後電噴和ABS晶片短缺,包括春風在内的很多企業都供應不足,豪爵由此登頂。

作為企業,豪爵當然是成功的,甚至可以直接保送十年後的安全區。但豪爵的危機在哪裡?我想來想去,最大的問題還是創新不足。

摩企危機論2021:豪爵應該犯錯!

創新不足的問題之前已經講過,豪爵5年前的最大排量是250,5年之後是300,雖然有消息稱豪爵一直在開發更大排量,但作為中國機車行業的一哥,這樣的效率是不夠的,至少不符合外界對豪爵的預期。

中大排量市場不同于通路車市場,使用者不會一台車騎十幾年,也不會再有十幾年一直暢銷的爆款。豪爵目前的主力車型是GSX250R,但很快這些車就會在閑魚上與新品來争搶。豪爵需要一台車在未來2-3年替代GSX250R的位置,而且最好是豪爵品牌的車型,可惜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

伴随着創新不足的,是豪爵的黃金團隊正在老去。那些跟随王大威闖蕩天下的少年子弟,如今已經白發如霜。我甚至認為,不算上流水線勞工,豪爵的團隊是如今的摩企中平均年齡最大的。

我相信豪爵一定認識到了這樣的問題,也招收過不少新人,但這些新人要麼沒留下,要麼很快就泯然衆人。

摩企危機論2021:豪爵應該犯錯!

為什麼會這樣?我的了解是:豪爵奉行的日本企業的制造文化,低調内斂,說少做多,尊敬前輩,不犯錯誤。這使得他們擁有媲美日本企業的品質,但副作用就是企業的活力不足,年輕員工很難參與到企業的決策過程。

這樣的氛圍,對60、70後是沒有問題的,80後或許能勉強相容,但是天性更加自由的90後甚至00後,恐怕難以忍受無法表達自我的氛圍。而這些人,才是未來10年機車的主力消費人群。

摩企危機論2021:豪爵應該犯錯!

豪爵的企業理念是“事在人為”,他們靠着對人的管理,獲得了優良的品質。但随着機車行業制造裝置和配套體系的普遍提升,未來各企業的品質差異不會像通路車時代拉得那麼大。豪爵引以為傲的品質,并不足以鞏固他們在未來領先的優勢,他們需要找到其他的取勝之匙。

如果說過去10年企業拼的是動力技術,那麼未來10年機車企業拼的是工業設計。而且這個設計不是狹義上的外觀設計,而是針對使用者的習慣和痛點進行準确的抓取,并在産品上進行還原。關于這一點,我會在未來的幾篇中做進一步的闡述。

豪爵的當務之急,是要擁抱變革,更新企業的文化,完成團隊的新舊更替,進而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哪怕這樣的代價是會犯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