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淮海戰役時,為何薛嶽在得知己方長官的人選後,氣得扔掉了筷子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打,前後共曆時66天,最終在我軍前後投入百萬兵力,分階段各個殲滅擊破的戰略戰術下,用10餘萬人的傷亡代價,換取敵軍傷亡55.5萬餘的偉大勝利戰果,不僅超額完成了粟裕提出的暫不渡江,留在中原大打殲滅戰的任務目标,也将解放戰争徹底拉入了戰略決戰的收官階段。

江北精銳兵團損失殆盡後,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大有橫掃千軍如卷席之勢,先攻江浙,後直搗黃龍,解放南京和上海,短短半年時間,華東南半壁江山盡在掌握,蔣介石喪師失地,隻能被迫退守寶島台灣。

淮海戰役時,為何薛嶽在得知己方長官的人選後,氣得扔掉了筷子

而在淮海戰役開打前,前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和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就曾問過侄子徐州剿總司令和副司令的行政人選安排,當得知副司令的名字後,竟然氣得直接把手裡的筷子扔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薛嶽,祖籍廣東韶關,14歲從保定陸軍學校畢業後,就在二次革命的曆史洪流中參軍鬧革命,後轉入武昌陸軍參加兩年受訓,于1918年響應孫中山先生的号召加入援閩粵軍,當上了司令部的上尉參謀長。

很快就在福建漳州的戰役中,南征北戰初露峥嵘,短短三年時間就當上了機槍營長,參加過兩次東征和兩次北伐,經常以少勝多,打出大型殲滅戰,是以被蔣介石多次通電全軍給他通令嘉獎。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薛嶽奉命先後在南昌和廣州阻擊我黨起義軍,于次年正式北上投靠蔣介石。

淮海戰役時,為何薛嶽在得知己方長官的人選後,氣得扔掉了筷子

1930年,軍閥中原大混戰中,薛嶽在“小諸葛”白崇禧的指揮上司下,率部與雲南滇軍戰而勝之,解除廣西南甯之圍立下大功,卻因身負重傷辭職回到香港九龍休養閑居。

1933年,薛嶽被蔣介石重新啟用,委任為第五軍軍長,後改任第六陸軍總指揮,參加了圍剿紅軍蘇區總部的第五次戰鬥,連戰連捷,相繼攻占我軍在韶源、上岡、壽華山、興國和贛南的根據地,威脅瑞金總部,迫使我軍執行兩萬五千裡北上長征轉移計劃,在西南地區多次重創紅軍,獲得蔣介石的高度嘉獎和表彰,于1935年4月被晉升為陸軍中将。

抗日戰争開始後,薛嶽被委任為集團軍總司令,先後參加過保衛上海的淞滬戰役和南京保衛戰,及時切斷水陸交通,策應蔣介石上司的第五戰區抗日作戰。

1938年,薛嶽調任第一戰區兵團司令長官,參與指揮了蘭封會戰,破壞日軍從南包圍武漢的陰謀。

淮海戰役時,為何薛嶽在得知己方長官的人選後,氣得扔掉了筷子

1939年起,薛嶽出任湖南省委主席,獨創天爐戰法,參與指揮并上司打出了三次長沙保衛戰,誓死不退,予敵重創,被稱為“長沙之虎”。

至1944年,第四次長沙保衛戰失敗後,薛嶽适時組織一切力量節節相抗,撤退轉移至湘贛粵邊境,阻止日軍打通粵漢鐵路的陰謀,為保住中國抗戰勝利果實做出了突出貢獻。

八年抗戰闖出戰神之名,于1945年出任受降司令官,在南昌參加受降儀式,還獲得了美國總統親自頒發的一枚自由勳章,以表彰他的不屈抗日鬥争傳奇戰史。

淮海戰役時,為何薛嶽在得知己方長官的人選後,氣得扔掉了筷子

1946年,蔣介石不顧道義挑起内戰後,薛嶽就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和剿總司令職務,卻應在上任半年時間内連續戰敗,導緻在南京政府引起諸多非議。

1947年,蔣介石認為薛嶽指揮不力,名聲低落,下令免除薛嶽的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職務。

1948年11月,粟裕指揮發起以徐州為中心,解放淮海大步的戰役戰鬥,當時敵軍内部能同時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名将,除了桂系新軍閥白崇禧,也隻有戰神薛嶽。

可白崇禧并不屬于蔣介石的嫡系,而是李宗仁的嫡系,不能直接任用,而薛嶽則是在解放戰争前期打得不好,蔣介石不敢冒險重用,杜聿明雖然軍政全能,可卻因為被派往東北戰場救火,轉到淮海戰場時已經錯失最佳戰機,無力回天。

淮海戰役時,為何薛嶽在得知己方長官的人選後,氣得扔掉了筷子

是以在淮海戰役開始前,薛嶽關心國内戰局,還專門在吃飯時向侄子問了一句徐州剿總司令和副司令的人選,當聽到總司令是劉峙時,薛嶽面帶憂色地歎了一口氣,而當聽到副司令是韓德勤後,薛嶽直接氣得把筷子扔在地上,連飯也顧不上吃了。

韓德勤打仗不行,卻一直升官,說明這人隻會賣弄口舌,靠着曲意逢迎上級,來換取高官厚祿,而且此人心胸狹隘,睚眦必報,常年勾心鬥角的做法一旦放到戰場上,那就是取死之道。

而薛嶽的擔憂最後也照進了現實,本來在淮海戰役開始後,敵軍是具備以多勝少的機會的,但卻因為某些将領錯誤指揮,戰略布局出現了很大偏差,一步慢,步步慢,被粟裕适時抓住戰機,各個擊破,打成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據說淮海戰役時期的敵軍逃兵和潰兵很多,丢盔卸甲,狼狽不堪,農民隻要操起農具來都能夠俘虜一大片,足以見證敵軍真的已經一潰到底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