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唯一葬八寶山的軍閥,隻因2件大事讓他成民族英雄,名字世人皆知

軍閥一詞最初出現于唐代,《新唐書》中記載:“郭虔瓘,齊州曆城人,開元初錄軍閥。”而之後軍閥就被形容那些使用軍事手段割據一方,掌握當地行政司法教育等機構的軍事組織,實際上每當一個朝代走向末路的時候都會出現一群軍閥,例如東漢末期的魏蜀吳三國、唐朝後期的五代十國、元朝後期的陳友諒、韓山童、朱元璋等起義軍等等,而離我們最近無疑是晚清民國時期的北洋軍閥。

唯一葬八寶山的軍閥,隻因2件大事讓他成民族英雄,名字世人皆知

1903年清朝以北洋軍為模本在全國建立36鎮級新軍,但是這些新軍逐漸都變為了割據軍閥,其中以直系、奉系、皖系三支勢力最大。一提起北洋軍閥很多人就會想起一些軍閥頭子通敵叛國、欺壓百姓、制造動蕩等行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軍閥都是小人,有些軍閥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有尊嚴有骨氣的,例如桂系軍閥李宗仁等等。在我國的八寶山革命公墓就葬着一位被稱為民族英雄的民國軍閥。

唯一葬八寶山的軍閥,隻因2件大事讓他成民族英雄,名字世人皆知

這位軍閥的名字叫做龍雲,是雲南恩安人,屬于少數民族彜族。龍雲1884年11月19日出生,六歲時龍雲的父親去世,龍雲跟随母親投奔舅父家,這才有條件拜到武士大家馬得勝門下學習武藝。在學武的過程中龍雲及表弟盧漢偶遇了鄒若衡,三人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并稱為邵通三劍客。

1911年龍雲正式參軍加入了保路軍魏煥章部,同年加入援川滇軍,在謝汝翼手下當一個上尉。次年龍雲和盧漢一同進入雲南講武堂學習騎兵作戰,畢業之後就在獨立營中擔任排長。随後龍雲跟随唐繼堯加入蔡锷的護國運動一同讨伐袁世凱,龍雲也成為了唐繼堯手下的先鋒大将。而龍雲也輔佐唐繼堯在雲南地區發展自己的勢力。

唯一葬八寶山的軍閥,隻因2件大事讓他成民族英雄,名字世人皆知

唐繼堯作為滇系軍閥的首領,在雲南地區興辦教育發展工業,為雲南地區的民生和近代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到了晚年之後唐繼堯卻昏了頭腦,開始和吳佩孚勾結抵抗革命。唐繼堯這樣的行為引起了下屬的不滿,1927年龍雲聯合其他三位鎮守使發動兵谏,唐繼堯下台,兩年之後龍雲成為了唐繼堯集團的接任者。

在三十年代龍雲曾走過一些彎路,但是在抗日戰争爆發之後龍雲終于選擇了一條正确的道路。1937年日本發盧溝橋事變之後開始全面侵華,而龍雲就開始發動整個雲南的力量加入抗日隊伍。當時龍雲調動整個雲南的财力向外國軍火商購買武器訓練軍隊,然後再将這些新式軍隊調往南方諸省參與抗日運動。

唯一葬八寶山的軍閥,隻因2件大事讓他成民族英雄,名字世人皆知

1937年8月日本為了侵華封鎖了我國沿海重要口岸,阻止其他國家為我國運送軍資,而龍雲接到指令:在一年之内修成滇緬公路。雲南和緬甸交界地方都是原始森林和高山,龍雲卻隻用了9個月時間就建成了全程959.4公裡的滇緬公路,期間龍雲共動用了20多萬民兵,而這條公路也為南方抗日行動提供了很多便利。

唯一葬八寶山的軍閥,隻因2件大事讓他成民族英雄,名字世人皆知

正是因為這兩件大事,在龍雲在1962年心梗去世之後,社會各界尤其是雲南人民都自發為龍雲哀悼,而龍雲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寶山,龍雲也成為了唯一一個安葬在八寶山的軍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