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地處武夷山脈南麓和博平嶺山脈之間的上杭縣東南部,有一個以丘陵山地和山間盆地為主小山村,四周群山環抱,山山相連,層層疊嶂,村子外幾條山泉彙成的小溪,縱橫交錯,流水潺潺,然後彙內建一條較大的黃潭河穿村而過,四季不息,山環水繞。山清水秀的村子,綠水蕩漾,生态優美,像一幅浸染過的淡淡的水墨畫,空靈、高遠、清新、幽雅,讓人一見,便不能忘懷。這便是著名開國少将黃鹄顯的故裡藍溪鎮岐灘村。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藍溪鎮岐灘村

黃鹄顯1914出生在這個村子,他在15歲的時候就參加革命工作,先是當地少年先鋒隊長,後來參加紅軍,由于人很機靈作戰勇敢很快就晉升為班長,并由組織送入彭楊軍事政治學校學習。畢業之後任連指導員、特務連連長。這期間表現出色又進入紅軍大學指揮科學習,畢業後調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作戰局任參謀。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二至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後,他調入紅四軍總指揮部任作戰科科長,不久後晉升為紅30軍參謀長,随西路軍東渡黃河,成為一名紅軍時期的軍級将領。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藍溪鎮岐灘村将軍故居

我們知道,紅軍時期的軍級将領,沒有犧牲的要是參與授銜,隻起碼也應該是中将以上,我們就拿黃鹄顯所在的紅西路軍的第30軍的幾位将領,紅30軍長程世才授予中将,紅30政治部主任李天煥授予中将,紅30軍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長授予上将,紅30軍89師政委鄭維山授予中将,紅30軍第88師參謀長饒子健授予中将。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将軍故居内

那麼,為什麼在後來的革命戰鬥中,特别是八路軍和解放時期,軍隊發展壯大,職務越來越多,黃鹄顯的職務越打越低,到解放前後隻是一名師長,為何職務不升反降?高開低走?甚至到了1955年全軍大授軍銜的時候,沒有名字,直到第二年1956年才被補授少将軍銜。事情還是出在西路軍的西征戰役上。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1936年10月下旬,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為了打通國際交通路線,争取更多的國際援助,配合紅一方面軍奪取甯夏,上級決定由紅5軍、紅9軍、紅30軍共約21800人,沖破敵人封鎖線,從虎豹口強渡黃河,進入甘肅河西走廊。從此,這支紅軍奉命改稱西路軍。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西路軍以紅30軍為先頭部隊出涼州,紅9軍出古浪,紅5軍斷後。因為地勢和人口稀少的原因,全軍成一字長蛇陣型,一個團與另一個團之間也隔着一天路程。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然而,紅西路軍經過古浪一戰的失利,已暴露出西路軍面臨的困境。西路軍裝備低劣,人數又遠少于馬家軍,從作戰态勢上就處于下風。而馬家軍盤踞河西多年,地形熟悉,且多是騎兵作戰,機動迅速,戰鬥力甚至強于國民黨中央軍。河西地區人煙稀少,物産貧瘠,西路軍補充不易,糧彈缺乏,前途不容樂觀。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後來,馬家軍以一部兵力進攻紅9軍和30軍,主力則繞道向西圍住了高台。此時高台城内有軍長董振堂在内的紅5軍3000餘人,5軍政委黃超帶着5軍僅有的一部電台和部分兵力駐守臨澤,高台守軍遂與西路軍總部失去了聯系。馬家軍猛烈進攻高台,紅軍苦守數日,頑強擊退了馬家軍的一次次進攻,最後槍彈耗盡,開始展開肉搏。軍長董振堂一面指揮部隊戰鬥,一面準備突圍。不料政委黃超派人送來一信,要求5軍死守高台。董振堂長歎一聲,這個自甯都起義以來屢建戰功的紅軍著名戰将,已決心與高台共存亡。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馬家軍再次向高台發動猛攻,紅軍用刺刀、磚瓦與敵拼搏,董振堂手提大刀親自登上城牆指揮部隊戰鬥。馬家軍仗着兵力優勢一次次輪番進攻,終于攻進城内。紅軍戰士依托城内建築,逐街逐屋地與敵人展開巷戰,城内到處是驚心動魄的浴血拼搏。激戰至最後,軍長董振堂、軍政治部主任楊克明、13師師長葉崇本壯烈犧牲,3000多紅軍戰士大部戰死,少數重傷被俘。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高台之戰後,西路軍實力大損,而馬家軍仍窮追不舍,西路軍全軍集結到了倪家營子,還其中能戰鬥的人員隻有不到一半。這裡是個小村落,稀稀拉拉地分布着幾十個土圍院落。馬家軍立即尾随而至,開始發起進攻。每日清晨,馬家軍以土炮向倪家營子轟擊,然後密密麻麻的步兵發起沖鋒。紅軍子彈缺乏,隻能以手榴彈阻擊一下,然後手持大刀、長矛、木棍等撲上去禦敵于營壘之外。雙方反複厮殺,從曠野殺進土圍内,又從土圍内殺回曠野,一直到日落方息。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這樣的戰鬥持續了近10天,倪家營子内外鮮血已流成了河,很多紅軍女戰士和傷員也加入了拼殺,有的傷員為了不拖累部隊,握着手榴彈就撲進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西路軍至此已是彈盡糧絕,傷員衆多,且又全無補充。而馬家軍有後方供給,源源不斷而來,攻勢一次比一次猛烈。西路軍再在倪家營子堅守下去,隻有覆滅一途。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西路軍在倪家營子日夜血戰,犧牲消耗巨大,援軍又久盼不至,再也堅持不住了,隻得乘夜向祁連山突圍。馬步芳則嚴令馬家軍,務必将紅軍趕盡殺絕!當進至了臨澤以南的三條流溝地區,馬家軍尾随而至,殘酷的戰鬥又展開了。紅軍被馬家軍分割包圍在三條低窪的古流水溝裡,以大刀、木棍頑強拼殺,每天都要承受馬家軍的數次猛攻。馬家軍發現紅30軍人最多,也最能打,就重點向他們進攻。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此時的30軍将士與馬家軍苦苦纏鬥,無數在雪山草地中都沒有倒下去的戰士,在這裡倒下了。軍長政委參謀長都親自上陣指揮,但還是失敗,隻好殺出重圍向祁連山口的梨園口退去。雄偉的祁連山橫穿河西走廊,而梨園口則是進入山谷的一個關口。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馬家軍很快圍攻上來,将士沖出陣前,揮舞大刀奮勇禦敵。馬家軍人多勢衆,騎兵部隊往來奔襲,輪番進攻。紅軍戰士筋疲力盡,仍苦戰不退,最後全部犧牲。餘部隻好化整為零,輕裝突圍,這支隊伍遺下了不盡的人間血恨。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作為紅30軍的參謀長黃鹄顯,這次西路軍的突圍可謂是曆盡艱辛,終于突圍出來,但還是馬家軍抓捕,後經努力群組織營救終于回到了延安,但因為被捕的事件近受到影響,一度被關押審查,後調任延安川口難民紡織廠任保管員。不久調安塞之溝漕渠主持建設紙廠,後任副廠長。1940年5月調軍委經濟建設部企業處任處長。1942年5月任陝甘甯晉綏聯防司令部參謀主任,後任作戰科長。1943年9月進中央黨校第二部學習。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此時的黃鹄顯沒有在一線部隊指揮打仗,直到抗戰末期後,他才到晉綏聯防司令部作戰科科長,雖然是作戰部隊,但是并非最前線的戰鬥序列。後随晉綏聯防一部開赴東北作戰,他擔任了熱河縱隊參謀長、冀察熱遼軍區副旅長、旅長。後來,冀察熱遼軍區劃歸東北民主聯軍後,組建了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黃永勝擔任司令,他擔任了參謀長。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1948年底,他下放到部隊擔任了師長,參加指揮了平津戰役、衡寶和廣西等戰役。抗美援朝爆發後,他依然擔任師長。這個師并非是步兵師,而是坦克師,可以說是軍中的寶貝。

紅軍時是軍級,解放後卻成師長,授銜時還是補授,他為何高開低走

在北韓作戰一年後,他奉命調回國,擔任了裝甲兵副參謀長。在評級授銜時,他沒趕上55年授銜,而是在56年被補授少将了軍銜。其實,黃鹄顯紅軍時就是軍級将領的老資曆,如果八年抗戰一直在一線部隊,恐怕至少應該是一個中将,職務更不會越打越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