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窦太後明明是個瞎老太婆,為何英明如漢武帝的他,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建元二年冬,這年冬天,朝廷百官們都捕捉到了一個特殊的信号,那就是深宮裡面的那位老太太,生氣了。

一夜之間,朝廷上地位最高的四個大臣全都被撤,其中兩個還下了大獄,變成了囚徒。

正彷徨無計之時,下獄的這兩個囚犯突然見着前來探望的皇帝,于是都異常欣喜。接下來,他們卻發現,皇帝隻是給他們送飯,并不是來放他們的,就變得低沉了很多,互相之間雖然沒有唉聲歎氣,但他們對皇帝卻也僅僅是一味寬慰。

突然,牢門一聲大響,大理寺卿過來給皇帝請安,順路傳來了兩名囚犯死刑的通知。

窦太後明明是個瞎老太婆,為何英明如漢武帝的他,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大理寺卿通告完後,皇帝便讓他先出去了,接下來已被宣告待死的死囚,隔着牢門,開始磕頭感恩,感激皇帝的知遇感念皇帝來送他們最後一程,滿屏激慨沉痛,皇帝不想讓大臣坐牢不想殺他們,但卻隻能看着。

話說,最終來了一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君臣永訣,皇帝低頭長歎,回頭不再看,接着兩個重臣就接連飲毒酒自殺了。

事情發生的時代正是漢朝,漢朝皇帝有誰如此凄涼呢?難道這是漢獻帝的某一人生橋段?還真不是漢獻帝,那這又是誰呢?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沒錯,這個人正是漢武帝!

窦太後明明是個瞎老太婆,為何英明如漢武帝的他,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漢武帝難道是如此的一個弱主,怎麼可能,關鍵這還真不是戲說,這是真真的史實,這搞得讓人一頭霧水了。

司馬遷在史記上怎麼形容的呢?漢武帝,雄才大略,他居然還有這麼憋屈的橋段?

是的,曆史上,在漢武帝即位之初他急不可待地開啟建元新政,結果惹惱了窦太後,最後導緻丞相窦嬰,太尉田蚡,禦史大夫趙绾,郎中令王臧紛紛被撸掉,接着下獄,畫面中兩個囚徒正是漢武帝建元年間麾下的四大巨頭中的兩個,另外兩個大臣窦嬰和田蚡則憑着外戚的身份保住了小命,畢竟他們倆一個是窦太皇太後的侄兒,一個則是皇太後王娡同母異父的弟弟,真真的皇親國戚,是以才得到了赦免。不過也就是保住腦袋丢了官印,淪為白身,另外兩個人趙绾王臧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被窦太皇太後勒令自殺。漢武帝直接弄了個灰頭土臉,羽翼被剪成了孤家寡人,可是還沒有完,緊接着,窦太後又硬塞給漢武帝一個丞相一個禦史大夫,漢武帝自此挺長一段時間形似傀儡,尴尬無比。

把漢武帝整得服服帖帖沒有任何脾氣的人,正是窦太後,也就是他父親漢景帝的親娘,自己的親奶奶。然而這位窦太後早已因病失明,是一個早已眼盲的老太太。到底是怎麼回事,窦太後又是何方神聖,居然那麼有手腕和智慧,把後來如此英武的皇帝玩得團團轉?

窦太後本人賢惠,而且長期在位

窦太後,正史上并沒有留下她的姓名,不知道哪本野史曾提出她叫窦猗房,于是此後便以此作為她的大名了。

關于窦猗房的出生時間,史書雖然沒有記載具體,但是卻記載了一筆,就是她死在被漢文帝立為皇後之後的四十五年之後,頗算為高壽。

窦太後明明是個瞎老太婆,為何英明如漢武帝的他,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漢朝是一個重視外戚的時代,雖然漢高祖時期就釀成呂後之亂,但是後族勢力一如既往地強大,西漢後期皇後王政君家族甚至都出了一個篡位的王莽,可見對于後族的扶持是很強的,就拿漢武帝自己來說,也曾先後扶持了皇後的弟弟衛青以及皇後的外甥霍去病以及後來李夫人的弟弟貳師将軍李廣利,讓他們帶兵,以便立功封侯。

窦太後,則是中間一個難得的正面案例。在漢武帝即位之時,窦太後已經身為皇後及太後,太皇太後長達近四十年。

在重視孝道的漢朝當了四十年的皇後和皇太後的人,實力豈可小視!

窦太後在諸侯的威望及影響

窦太後有兩子一女,長子為漢景帝,景帝很能生,子女不少,除了漢武帝,另外還有九個兒子(隻計算漢武帝即位時實打實還活着的),基本都封了王。

次子梁王劉武,漢武帝即位時早已經死了。梁王死了後,漢景帝為了安撫窦太後,加其谥号為梁孝王,把梁王劉武的五個兒子都封了王。兩者一加,也就是窦太後現有十四個當諸侯王的王孫。

窦太後明明是個瞎老太婆,為何英明如漢武帝的他,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吳楚七國之亂後,梁國雖然在戰亂中飽經創毀,但是經過恢複之後實力得到極大加強,梁王劉武雖然死了,梁國所擁有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觑。

雖然此時故梁國一分為五,力量分散,對皇室威脅大不如前,但是因為窦太後對五個新王的父親劉武生前如此寵愛,五個王也就牢牢團結在窦太後的身邊,仍然唯窦太後馬首是瞻,窦太後是唯一一個可以把他們整合的人。

這十幾個當諸侯王的孫子有啥心思我們且不去揣度,我們可以這麼說,如果窦太皇太後想當呂後,大封諸窦,或者顔色革命,把劉氏江山改成窦姓,這估計不會聽話。别的事,尤其是考慮把漢武帝換掉,換成他們中其他任何一個人,那很大程度上是會表示支援的。

漢武帝其實也是有所畏懼,畢竟窦太後威望過高,真的一味瞎整,窦太後萬一真的下手換個人坐龍椅,那就悔之莫及了。

窦太後明明是個瞎老太婆,為何英明如漢武帝的他,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簡單的道理,漢武帝也不過是她的一個孫子,不聽話不合适,從其他十幾個人中換一個孫子上去當皇帝也一樣。反正也都是親孫子,硬要擰起來還真有可能換人的。

外戚實力的比對,窦氏家族比新貴王氏&田氏強大很多

外戚,太皇太後一脈的窦家,以及皇太後一脈的王家和田家,還有皇後陳阿嬌的陳家。三大外戚,窦家自40年前窦皇後即位後就開始被皇室加封,經營多年。

加上窦太後特别賢惠,懂得教育,窦家的後人幾乎沒有纨绔子弟,更是出了窦嬰這樣的一流人才。

窦太後明明是個瞎老太婆,為何英明如漢武帝的他,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乃選長者之有節行者與之居。窦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富貴驕人。(《漢書》)

此外,皇後陳阿嬌的母親就是館陶公主劉嫖,而劉嫖恰好正是窦太後的長女,沒錯,陳皇後就是窦太後的外孫女。通過館陶公主劉嫖的整合,陳皇後肯定俯首配合窦太後。三大後族,窦太後這邊有倆人。

漢武帝如果想跟窦太後扳手腕,隻能依靠母親王太後,而王太後這邊,除了田蚡,沒啥像樣的人才,而田蚡也就剛剛被提拔上來,沒成什麼氣候。憑借剛剛發迹的王家和田家,根本不足以跟根基深厚的窦太後抗衡。

漢景帝的政治遺囑和遺産

《漢武大帝》裡面講到虎符被漢景帝留給了窦太皇太後,而且老太皇太後通過程不識将軍掌管軍隊,還說到程不識将軍乃是出身于窦家的馬夫,依仗窦太後的提拔才掌權,乍一看,哇塞,窦太後居然還有這樣的大将做心腹,難怪這麼硬。一細查,發現這一節史書上沒有啥痕迹,虛構成分較大。

但是,我們可以翻看史書,确認一下漢景帝跟窦太後之間的關系到底如何。

窦太後明明是個瞎老太婆,為何英明如漢武帝的他,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梁王怨爰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之屬謀,陰使人刺殺爰盎及他議臣十餘人......上怒稍解,因上書請朝。既至關,茅蘭說王,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于長公主園。漢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盡居外,外不知王處。太後泣曰:“帝殺吾子!”帝憂恐。于是梁王伏斧質,之阙下謝罪。然後太後、帝皆大喜,相與泣,複如故

梁王劉武為了争奪立嗣曾經派人殺了十幾位朝廷重臣,在一般人刺殺一個朝廷大臣就是死罪,殺了十幾個重臣,可以說是滔天大罪,漢景帝雖然勃然大怒,但是因為窦太後的緣故沒有判劉武的罪,不但沒有判罪,後來還因為考慮窦太後的切切愛護之心而将此事揭過。漢景帝實在是非常尊敬&孝順他的母親窦太後,母子關系是很好的。那麼可以這樣推理,漢景帝在重病之際,到底托孤于誰?

自己的皇後,還是自己的母後?

是一個年齡大,穩重,又有謀略的,根基很深,又信任愛護自己的母親窦太後,還是即将繼位皇帝的漢武帝劉徹的母親,這個結過婚但為了實作自己野心選擇離婚改嫁,隻身來到王宮謀求機會,而且是有着一個無比貪婪弟弟田蚡的心機女王娡?兩者權衡,利弊明确,漢景帝也會選擇将漢朝命脈所在&可以号令三軍的虎符交給自己的母親,是以,和電視劇中一樣,曆史上窦太後掌握和暫時托管虎符是極有可能實際發生的事實。當然,漢景帝的主觀想法其實是讓窦太後來幫助劉徹穩住皇位,但是也客觀上讓窦太後掌握了可以覆雨翻雲的槍杆子,擁有了實權。

漢武帝的忍讓和智慧

漢武帝突然被架空,幾乎成為傀儡,自己也未必不想發作,不過隻能想想,畢竟此時沒有實力。仔細思考,之是以出這麼大的變故,還是自己和四位心腹大臣搞得建元新政出的問題。畢竟步子還是邁得太大。再想想,窦太皇太後并沒有直接危及漢武帝他的地位,這隻是政見之争。

此外,漢武帝之是以能上位,确實是靠着館陶公主和窦太後的力量,沒有窦太後和館陶公主的幫扶,漢武帝的皇帝寶座很難坐穩,對此他也心知肚明。

說穿了,自己的祖母窦太後隻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老奶奶,想過奪取他漢武帝的地位沒?從來沒有。不過就是一個一方面有點掌權的野心,一方面也是為自己好,想着匡正自己。既然不是想主觀奪權,皇位和性命自然就不會有太大風險,漢武帝看清楚後也就淡然了很多。

怪就怪自己急着建功立業,四個大臣提出讓窦太後歸政雖然是沒錯,但這事就應該緩着來。不能昨天還哈着腰諸事請示老人家,今天就直接變臉啥事都自作主張,消息全部封閉一點不通氣,而且大改國策,加上随意地人事調動。而那邊窦老太後早習慣了當扛把子,一朝突然被架空被無視肯定受不了,自然會暴走。

窦太後明明是個瞎老太婆,為何英明如漢武帝的他,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自己雖然是目前的合法皇帝,但是現狀就是窦太後威望高加上掌握軍權,此刻如果硬來,不止太魯莽,而且就是愚蠢地冒險。

而窦太後呢,難道真是單憑借着手上的虎符硬逼着漢武帝就範?還真不是,漢武帝的建元新政大力推行儒學,與漢家自高皇帝劉邦以來依黃老之學而垂拱無為的思想大相徑庭,新舊政治思想交鋒激烈,朝野上下諸多老臣出于對國家大政方向的擔憂議論紛紛,産生了非常多的不滿,紛紛跟窦太後吐槽。窦太後酷愛《老子》,正是黃老之學的堅定擁護者,當年在漢景帝時代儒生轅固生曾經說了句《老子》不過是普通人讀的書,她就怒了,把轅固生扔進野豬圈裡,靠漢景帝給了把劍才得以生還。此刻,漢武帝居然不同她商量就尊儒學放棄黃老之學,豈能容忍。此刻正好輿論紛紛,她便突然發難,以太皇太後身份發下懿旨,把皇帝的主要助手罷官下獄,換成自己人,诏書中還不忘補充一句皇帝太年輕,被人利用才犯下錯誤,這也就是發生了文章開頭發生的一幕。

窦太後确實有實力,而且有軍權,但是她卻不硬來,而是順着群臣的不滿而制裁皇帝及心腹高官,不動聲色掌握大權,而且表面上還顯得名正言順。如果有想法就完全可以廢立皇帝,但是窦太後沒有這麼做。為什麼呢,兒子漢景帝生前反複囑咐,劉徹是最合适的接班人,隻是需要磨練。

窦太後明明是個瞎老太婆,為何英明如漢武帝的他,卻不敢有絲毫違逆

漢武帝操之過急,她就教訓了一下,而且是利用輿論的力量順水推舟,除了殺趙绾王臧之外,并沒有擴大打擊面,對待王太後家則完全沒有擠兌,仍然一團和氣,田蚡後來都爬到了丞相高位,堪稱剛柔并濟,是一個非常懂得制衡之術的權謀大師。姜還是老的辣, 漢武帝此刻畢竟才16歲,皇帝這個新工作才幹了一年多,經驗嚴重不足,相比窦太後确實太嫩了點,是以建元之變他輸得真的不冤!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也就是漢武帝即位的第六年,窦太後去世。漢武帝終于失去了掣肘,他一生的宏偉事業如開辟西域,驅逐匈奴也終于展開了序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