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後半生。
女生對婚姻是很慎重的,大多會重視對方的人品和家庭情況,抛開精神談物質,很容易讓自己後悔。
有個女大學生,她的婚戀觀跟别人不同,去相親時要求嫁富二代,還提出自己對婆婆的三個要求,讓男子也感到意外,她真的可以滿足心願嗎?
非富二代不嫁,缺失的是獨立的價值觀
女孩名叫朱蘭君,是一名大二學生,她報名參加相親。
紅娘問她的要求時,她說:“我要嫁身價5000萬以上的富二代,不要拆遷戶,也不要城鄉結合部,創業的富一代也不行,就是那種家底很厚實的人,比如郭晶晶嫁的霍啟剛。”

這個要求把紅娘也吓一跳,見過敢提要求的,但這麼敢的還是第一次見。
她害怕自己了解錯了,又問确定嗎?
朱蘭君解釋說:“是的,如果我不嫁富二代的話,我的容貌、身材,還有社交的禮儀等美好的品質就毀了,我不想我的靈魂受委屈。”
紅娘告訴她,相親節目是會播出去的,這樣的言論也許會受到大家的議論,如果不想生活受影響,可以改變一下說法。
提醒已經很明顯了,你想找富二代的心情能了解,但這樣的價值觀有失偏頗,如果受到議論真的能承受嗎?
朱蘭君不屑一顧,她說:“那些議論的人,能帶給我什麼,他們什麼也給不了我,我為什麼要在乎?”
好吧,真是無知者無畏啊,既然朱蘭君一心想嫁富二代,紅娘就找了一個條件相比對的男子,相約在飯店的一個包廂,誰知,男子還沒有到,朱蘭君就先吃了起來,紅娘趕緊提醒她不要吧唧嘴,最好等男子到了再吃。
她無所謂地停下筷子,可能也沒想那麼多,男子進來後,她就提出對未來婆婆的三個要求,分别是明辨是非、誠信、求真。
這個腦洞也是讓人看不懂,相親不是在意男方的品質嗎?怎麼會跳過男方,去要求婆婆了呢?
透過朱蘭君無厘頭的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她價值觀的偏頗,她把幸福建立在索取上,卻忘記要求自己,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依戀心理,不管嫁給誰都難幸福
在心理學中,依戀型也分為三種,分别為:回避性依戀、沖突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
從朱蘭君的情況來看,她屬于沖突型依戀,她渴望靠近對方,又害怕被拒絕,内心充滿沖突,就會提出無厘頭要求,被對方拒絕後,剛好可以成為借口,認為是對方配不上自己。
朱蘭君渴望過舒适的生活,還不想自己努力,這本身就是一種沖突。
一個人的思維和眼界跟自己的生活環境有關,那些真正生活條件好的人,對兒媳的要求也很高,你學曆一般,又沒有特别的技能,還貪圖享樂,對方憑什麼看上你呢?
紅娘建議朱蘭君,可以找一個條件相比對的男子,她的神邏輯又來了:“普通的家庭事情多,我不想應付他們的親戚,就連公公婆婆也不想理睬。”
可以看出,她的思維很偏執,要想跨入豪門真的很難,紅娘很熱心,又幫她介紹了一個“潛力型”男子,對方正在創業,能力也不錯。
兩人見面後,朱蘭君詢問了對方的工作,就感到失望,還發表了自己的獨特言論:“我看不出你有什麼潛力,你現在勞動,以後也會一直勞動,我可不想跟你幹活。”
高不攀,低不就,說的就是朱蘭君這樣的女子吧,她普通而自信,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這種過于自我的心理,也讓她難以和别人靠近。
真正的幸福,是自己給予的安全感
網上有人問:“什麼樣的感情會幸福?”
下面有人講了自己的故事。
女子出生于農村,父母因意外離世,她為了生計,大學沒畢業就出來打工了。
打工的時候,遇到老闆向自己表達愛意,她知道自己如果答應,生活可以馬上擺脫貧困,甚至還有機會過上舒适的生活。
但她拒絕了,換了一份工作從頭開始,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人,兩人建立起感情,雖然買不起房子,但下班後能一起吃路邊攤也感到幸福,因為兩人價值觀相同,都是勤勞不怕吃苦的人。
5年後兩人結婚,有了一個很小的房子,但這個起點讓他們感到幸福,兩人對未來有共同的目标,想想就很激動。
他們從一個小房子換到大房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過上了美好的生活,她的體會是,兩個人心在一起,就能幸福。
幸福其實沒有标準,有人住在豪宅很憂傷,有人在出租房吃面條很快樂,關鍵是你身邊的人,能不能帶給自己希望感。
人的需求是分層級的,最基礎的需求是溫飽,解決溫飽後想要的是愛,有了愛後渴望價值感。
朱蘭君一心要嫁富二代,也展現她的需求還在物質層面,如果不能認清自我,即便她擁有了很多錢,也不會快樂,因為人的欲望無止境。
她相親兩次沒成功,沒有檢討自我,反而把失敗的原因歸在紅娘身上,認為紅娘長得好看,善于言談,搶了她的風頭,也是令人捧腹。
如果她認不清自己,即便把她帶到富人圈,也沒辦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愛情。
要想真正幸福,需要向内探索,建立起自己的價值感,然後吸引同頻的人來到身邊,兩人有了愛的聯結,就會有需求的滿足。
人這一生,我們都在尋找愛,追逐幸福,但千萬别迷失方向,幸福可以有錢,但有錢不一定幸福,學會自強自立,才能離幸福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