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國中的兒子和爸爸沖突激化,作為媽媽該咋辦

澎湃新聞記者 尹琳

或者我們來做一個試驗,請你和丈夫約定在接下來的2周裡,精力和時間隻用在配偶和自己身上,不去管孩子。看看家庭會發生哪些新變化,孩子會有哪些新的回報?

上國中的兒子和爸爸沖突激化,作為媽媽該咋辦

問題:

兒子上初一開始,出現煩躁情緒。上網課注意力不集中,老師說他後,我也指責了他,這是我們之間出現的第一次沖突。後來,因為作業多他還看手機,被他爸爸發現後發了大一通火。從那時候開始,父子倆的沖突就演變得越來越激烈。爸爸認為孩子頂牛應該道歉,孩子變得更犟,兩個人鬥氣頂牛、互不相讓。

小的時候,爺爺管他比較多,爺爺嚴格,人也強勢。兒子跟我說:“以為現在我們三人單獨住會好點,但現在我們也經常指責他,他實在承受不住了,晚上睡不好,在學校不想和人說話,心情很煩。”他現在甚至不願意回學校。

聽了孩子的話,我突然意識到之前一些教育方式給孩子造成了傷害,于是開始看家庭教育的書,學着去包容孩子。我現在總是在扮演父子沖突的調停者,而爸爸還老認為我做得不對,對孩子太縱容。請問我該怎麼做,可以真正改變目前的僵局?

回答:

從一個管教嚴、指責多的環境中長大,青春期的男孩開始了對抗。我想,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一方面,孩子長大了,自主意識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期;另一方面,他能夠跟爸爸對着幹,也說明目前的家庭環境正在變寬松,你的支援和了解,被孩子感受到了。

爸爸要孩子道歉,表面上是希望用權威來震懾孩子,其實,他是擔心,孩子若能對自己敬畏,未來的發展會比較可期。我想,這裡面暗含了大人面對青春期孩子成長的無力感:孩子長大了,翅膀硬了,他走得越來越遠,我的手無法抓住他,無法保護他。

我想,讀了這麼多家庭教育的書籍,作為母親的你,已經看到了青春期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空間和尊重。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磕磕絆絆的一面,如果家庭能夠提供一個不打擾的、支援性的環境,對這個孩子來說是很幸運的。就像你的孩子明确表達的那樣,他需要一個更少指責的氛圍。

這個時候,為何不嘗試着去滿足孩子這個願望呢?不論當下發生了什麼,家庭需要給予孩子一個安甯的氛圍。

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你和丈夫可以試一試,兩個人約定在接下來的2周裡,離孩子遠一點,不去管孩子。把平靜還給孩子,把焦慮留給自己,精力和時間隻用在配偶和自己身上,可以争論、可以吵架,可以做你們當下想做的任何事情。

當然,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因為你和丈夫必須自己去容納許多焦慮和擔憂,而不能把孩子拉進這個充滿了情緒張力的關系中。

這個實驗可能有點無聊,如果你們不願意,我也很能了解。當然,如果你們尋找不到更有效的方法,不妨試一試它。

看看這兩周下來,你們的家庭會發生什麼事情?孩子會有什麼感受和變化?期待你的回音。

作者簡介:

尹琳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碩士,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本欄目以公開回信的方式回答讀者有關親子、情感、自我成長等問題,您可寫下自己的困惑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将對來信進行匿名處理,并隐藏關鍵隐私資訊,以分享給有類似困惑的朋友,若您實在不願公開釋出,請在來信中注明。

責任編輯:李淑平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