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徽宣城農民挖出一個金燦燦的東西,沒想到竟然是3000年前的寶物

1999年,安徽宣城農民,在地裡勞作時,一鐵鍬下去,挖出一個金燦燦的東西,當他伸手準備拿起來細看時,忽然大驚失色。

這位農民是宣城石山村村民陳忠,當時正值1月份,那天天氣不錯,于是他吃過早飯就來到了村子附近的地裡,準備清理池塘裡的淤泥,挖了一上午,整個人累得夠嗆,正準備回家吃午飯時,忽然一鐵鍬下去,猛然聽到咣當一聲響,開始他以為是挖到石頭了,哪知等看清楚時,陳忠一下子驚呆了,原來是一個金燦燦的東西,一看就是古代一個什麼寶貝,這一下可把他高興壞了,趕緊用一隻手去拿時竟然沒能拿起來,這讓他大驚失色,什麼寶貝竟這麼沉,于是用兩手才将其拿起。

這時候,陳忠一身的疲憊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他趕緊将寶物上的淤泥簡單清理了一下,四下裡一看沒人,悄悄裝進口袋裡,扛起鐵鍬就往家裡走去。

到家以後,陳忠迅速打了一盆清水,将挖到的寶貝放在水裡仔細清洗了一遍,這一清洗,整個寶貝更加金黃無比了,陳忠心裡激動不已,難道這個寶貝是黃金打造的?看來自己真的要發财了,家裡人見狀也高興得不得了,紛紛表示這東西一定值不少錢。

清洗幹淨以後,陳忠仔細觀察起這個寶貝來,隻見其高有40厘米左右,上面刻了許多花紋,感覺做工十分精細,但是他作為農民,畢竟見識有限,想來想去,最終也沒想出這到底是個什麼寶貝,隻得先悄悄地在屋裡藏了起來。

可是,天下真的沒有不透風的牆,陳忠在地裡挖到寶貝的事,不知什麼時候竟然在村裡傳開了,有村民立即報告給了當地文物部門,文物部門的專家一聽村民在地裡挖到寶物,認為很可能是珍貴文物,于是火速趕到了陳忠的家裡。

陳忠一看專家找上門了,心裡一下子慌了起來,他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悄悄一個人挖到的寶貝,專家們怎麼就知道了,但人家既然已經找上門了,看來隐瞞也不是辦法,于是将寶貝拿出來讓專家過目,專家們一見到寶貝,也是個個驚奇的不得了。

安徽宣城農民挖出一個金燦燦的東西,沒想到竟然是3000年前的寶物

原來經過專家鑒定,這件寶貝竟然是3000多年前商朝時期的獸面雲紋青銅铙,铙是我國古代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打擊樂器之一,也是最早的青銅器樂器之一,最初的功能為軍中傳播号令之用,後來演化為樂器,常和钹配合演奏,流行于商朝晚期和周朝初期。而這件商代獸面雲紋青銅铙高37厘米,體短寬,鼓部飾獸面紋,其餘部分則飾雲紋,重達13.5千克。此铙曆經3000多年滄桑歲月,色澤依然金亮無比,紋飾非常精美,儲存十分完整,可謂是曆代青銅铙中的極品,也是當之無愧的青銅瑰寶。

挖到如此珍貴的文物,當然不能據為己有,于是專家們勸說陳忠将青銅铙上交,可是好不容易挖到個寶貝,陳忠如何甘心上交呢,他認為自己一沒偷二沒搶,憑什麼挖到個寶物就白給你們。無論專家如何勸說,他就是死活不願意上交,彼此相持了半天,專家們看陳忠意志堅定,再加上天色也已不早,他們隻得先暫時放棄勸說後悻悻而歸,打算找時間再來勸交。

專家走後,陳忠左思右想,覺得這東西放在家裡,遲早會離自己而去,不如趕緊賣掉為妙。想到這裡,他立即聯系了當地常年倒賣文物的古董販子,商定好8萬元價格将青銅铙出售。上個世紀九十年代,8萬元對于一個農民來說,真的不是一個小數目,更何況古董販子欺他是個農民,不懂行情,是以給的價格可能并不算高,可想而知這件青銅铙的價值有多高了!

可是,還沒等陳忠交易成功,他打算賣掉青銅铙的消息很快就又傳到了專家的耳中,這一下專家們坐不住了,這麼珍貴的文物,如果一旦被賣掉,到時候損失就大了。為了能夠一舉将文物收回,專家們立刻聯系了當地公安部門,大家一起配合再次來到陳忠家裡,這次經過專家的一番勸說後陳忠最終同意将青銅铙上交,專家們終于松了一口氣,帶着文物高高興興地打道回府了。

那麼這件用青銅制作的青銅铙,為什麼會呈現出金燦燦的光澤呢?它又為何出現在宣城地區呢?

原來古人在制作青銅器時,其實是采用銅、錫、鉛等原料,經過一定比例,制作成一種堅硬的合金,也就是青銅,古人叫它“吉金”,該合金制作的青銅器,原本顔色就是金色的,可是我們所見到的絕大部分青銅器,在漫長的歲月當中經過各種複雜的環境,最終被侵蝕後外表變成了綠色,是以很難見到它當初被制造時的原本顔色。而這一件安徽宣城出土的青銅铙,因為當初制造時所含銅的比例較高,再加上它處在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環境裡,是以非常難得的保留下了它原本的顔色,讓人們見識到幾千年前青銅器的本來面目。

而它之是以出現在宣城地區,專家們猜測其很可能是出自百越先民之手,因為在商周時期,宣城地區就已經有了著名的銅礦開采冶煉中心,是以這一帶的百越先民那時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鑄造冶煉青銅器的技術。

這件商代獸面雲紋青銅铙,确實是一件十分難得的寶貴文物,它的出土為我們展示了3000多年前工匠們的精湛技藝和商朝時期的青銅器文化,對于研究商代的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義,也為探讨我國南方青銅铙的年代、性質和功能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是以它不愧是一件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