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末上海著名書畫家謝稚柳陳佩秋夫婦把自己家最好的一件宋代山水手卷捐給了上海博物館。剛剛結束的中國嘉德2021年秋季拍賣會上,他們家這件古代佚名山水界畫拍了7762.5萬元。
本月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一幅元末明初文人書法手卷拍出3400萬元的高價。

元末明初文人書法手卷香港佳士得秋拍以3400萬成交。圖檔來源于《雅昌拍賣圖錄》(截圖)
“今年秋拍書畫市場呈現宋元作品大熱趨勢,還帶熱了明代書畫。”剛從北京參加完嘉德、保利秋拍回甬的甯波藏家蔣斌達(别号蕭齋)”告訴記者。剛剛明末傅山等冊頁拍賣出1100萬元,明四家之首沈周的書法作品價值也開始回歸,拍場動辄拍出數百萬元的高價。“七八年前買這樣的書法作品一件才30萬元至50萬元左右,以後都買不到了噢。”蕭齋感慨地說。
那麼,古代書畫在甯波收藏市場表現如何?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甬城古畫收藏穩中有升
字畫收藏經曆了厚今薄古的追捧近現代名家大作熱潮後,整個華人藝術品收藏市場宋元書畫價值在回歸。甯波市場也不例外。這是蕭齋全國各地藝術品秋拍跑了一圈後作出的分析。
近年來,甯波收藏市場上,跟近現代名家書畫飙升的行情相比,宋元古代書畫市場穩中有升。
幾年前甯波藏家蕭齋幫朋友以32萬元購進一幅元代航海世家、書法家楊元誠書帖。僅僅過了半年,在上海一次秋拍中,蕭齋幫朋友将這幅書法作品送拍,作品從3萬元起拍,最終以40萬元成交。
楊元誠書帖。圖檔來源于《雅昌拍賣圖錄》(截圖)。
事實上,随着宋元書畫價值的回歸,玩古代書畫的甯波收藏家也常有大手筆。央視《國寶檔案》曾播出朱熹兩幅傳世書法名作《城南唱和詩卷》和《秋日告病齋居詩卷》。其中《秋日告病齋居詩卷》紙本手卷出自慈溪資深書畫藏家黃柏林之手。這幅朱熹唯一大字行草書法,是黃柏林斥資2000萬元從美國拍回。
《國寶檔案》播出《秋日告病齋居詩卷》(截圖)。
南宋甯波文人手卷拍出63萬
“其實宋元書法更注重學術考證,一旦考證出生卒事迹,其書法價值就巨大,很有可能是傳世孤品。彌補了宋元詩文書法資料。”蕭齋說道。
甯波宋元書法名家名作收藏價值無疑相當高,但收藏難度也相當大,目前市場難覓蹤影。由于各地拍賣會集中舉辦,南北難以兼顧,蕭齋曾經錯失一幅對研究四明文史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南宋甯波文人手卷。
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淳熙四先生”之一、南宋鎮海人沈煥草書手卷,2017年北京保利秋拍以632500元成交。
翻開雅昌拍賣圖錄,可以一睹這幅南宋文人手卷的風采。沈煥(款)草書卷手卷,1181年作,卷首是沈煥的畫像,畫縱26cm,橫 19cm,畫像上的沈煥身材偉岸,儀表堂堂。正文書法是杜甫的詩《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羔呈李白》,書法縱26,橫119cm。卷首畫像上題跋寫着沈煥的生平事迹。
卷尾題識寫着:曩在吾嘗用懷素筆法寫此篇,即略記其仿佛,雨窓漫書一過。時淳熙八年在龍山精舍之于曾處記。南山居士沈煥。钤印:翰墨林芳。
沈煥(款)草書卷手卷。圖檔來源于《雅昌拍賣圖錄》(截圖)。
這些字眼披露了沈煥創作手卷的心路曆程:我經常用懷素筆法書寫杜甫的詩,我略記得那時創作的樣子,在下雨的窗前寫杜甫的詩,寫于淳熙八年(即1181年)。
據甯波晚封包載:沈煥以南山為号,學人敬稱其為“南山先生”。沈煥本居住在定海(鎮海)縣城内東長營弄,“南山書院”也即在此,“南山書院”是鎮海創辦私人書院的第一所。
康熙年間參修鎮海縣志的陳夢蓮說:“今海隅之地,端憲(沈煥谥号)為之創教,而蛟水(指鎮海)化為洙泗(孔子居此教授學生),人文蔚起,至今稱先生遺範不衰”,可見沈煥對鎮海教育影響之大。
沈煥的貢獻不僅在于教書育人,他還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号,他與楊簡、袁燮、舒璘一起被尊稱為"甬上淳熙四先生",四位學者既是同鄉又是同學,共同求學于陸九淵,并成為南宋心學的主要人物。
“這樣富于重教講學精神并對800年來四明學界、教育界影響深遠的一代大儒,他所潛心創作的手卷,融繪畫、書法、詩詞和題跋為一爐,了解了這些書畫知識和藝術家創作情況後,再來看這幅南宋甯波文人手卷,無論從收藏價值、投資價值,還是藝術價值來看,都是稀世之珍。”甯波一位資深收藏家感歎道。
無款宋畫重藝術水準
相比宋元書法,眼下高古繪畫作品已被客觀定位于“藝術水準”上,并非一味地追求名頭、著錄與出版。
據透露,宋畫數量極其稀少,全世界頂級博物館加上私人藏畫,數量估計不會超過1500幅,其中有95%以上是無款的。
黃庭堅《草書劉禹錫竹枝詞卷》作為鎮館之寶在天一閣館藏書畫珍品展偶爾露面。而在1978年,書畫鑒定大師徐邦達來天一閣鑒定時,這幅鎮館之寶還隻是作為一幅未署名黃庭堅的老畫而被束之高閣。從絹紙、書風、印章等多方研看,徐邦達斷定這是黃庭堅的真迹。
甯波資深藏家透露,博物館及傳統藏家最珍視的是宋元時期的作品,然後是“明四家”、“青藤白陽”、“華亭董其昌”、“四僧”、“四王吳恽”、“揚州八怪”等熱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