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安徽宣城农民挖出一个金灿灿的东西,没想到竟然是3000年前的宝物

1999年,安徽宣城农民,在地里劳作时,一铁锹下去,挖出一个金灿灿的东西,当他伸手准备拿起来细看时,忽然大惊失色。

这位农民是宣城石山村村民陈忠,当时正值1月份,那天天气不错,于是他吃过早饭就来到了村子附近的地里,准备清理池塘里的淤泥,挖了一上午,整个人累得够呛,正准备回家吃午饭时,忽然一铁锹下去,猛然听到咣当一声响,开始他以为是挖到石头了,哪知等看清楚时,陈忠一下子惊呆了,原来是一个金灿灿的东西,一看就是古代一个什么宝贝,这一下可把他高兴坏了,赶紧用一只手去拿时竟然没能拿起来,这让他大惊失色,什么宝贝竟这么沉,于是用两手才将其拿起。

这时候,陈忠一身的疲惫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赶紧将宝物上的淤泥简单清理了一下,四下里一看没人,悄悄装进口袋里,扛起铁锹就往家里走去。

到家以后,陈忠迅速打了一盆清水,将挖到的宝贝放在水里仔细清洗了一遍,这一清洗,整个宝贝更加金黄无比了,陈忠心里激动不已,难道这个宝贝是黄金打造的?看来自己真的要发财了,家里人见状也高兴得不得了,纷纷表示这东西一定值不少钱。

清洗干净以后,陈忠仔细观察起这个宝贝来,只见其高有40厘米左右,上面刻了许多花纹,感觉做工十分精细,但是他作为农民,毕竟见识有限,想来想去,最终也没想出这到底是个什么宝贝,只得先悄悄地在屋里藏了起来。

可是,天下真的没有不透风的墙,陈忠在地里挖到宝贝的事,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在村里传开了,有村民立即报告给了当地文物部门,文物部门的专家一听村民在地里挖到宝物,认为很可能是珍贵文物,于是火速赶到了陈忠的家里。

陈忠一看专家找上门了,心里一下子慌了起来,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悄悄一个人挖到的宝贝,专家们怎么就知道了,但人家既然已经找上门了,看来隐瞒也不是办法,于是将宝贝拿出来让专家过目,专家们一见到宝贝,也是个个惊奇的不得了。

安徽宣城农民挖出一个金灿灿的东西,没想到竟然是3000年前的宝物

原来经过专家鉴定,这件宝贝竟然是3000多年前商朝时期的兽面云纹青铜铙,铙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打击乐器之一,也是最早的青铜器乐器之一,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后来演化为乐器,常和钹配合演奏,流行于商朝晚期和周朝初期。而这件商代兽面云纹青铜铙高37厘米,体短宽,鼓部饰兽面纹,其余部分则饰云纹,重达13.5千克。此铙历经3000多年沧桑岁月,色泽依然金亮无比,纹饰非常精美,保存十分完整,可谓是历代青铜铙中的极品,也是当之无愧的青铜瑰宝。

挖到如此珍贵的文物,当然不能据为己有,于是专家们劝说陈忠将青铜铙上交,可是好不容易挖到个宝贝,陈忠如何甘心上交呢,他认为自己一没偷二没抢,凭什么挖到个宝物就白给你们。无论专家如何劝说,他就是死活不愿意上交,彼此相持了半天,专家们看陈忠意志坚定,再加上天色也已不早,他们只得先暂时放弃劝说后悻悻而归,打算找时间再来劝交。

专家走后,陈忠左思右想,觉得这东西放在家里,迟早会离自己而去,不如赶紧卖掉为妙。想到这里,他立即联系了当地常年倒卖文物的古董贩子,商定好8万元价格将青铜铙出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8万元对于一个农民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古董贩子欺他是个农民,不懂行情,所以给的价格可能并不算高,可想而知这件青铜铙的价值有多高了!

可是,还没等陈忠交易成功,他打算卖掉青铜铙的消息很快就又传到了专家的耳中,这一下专家们坐不住了,这么珍贵的文物,如果一旦被卖掉,到时候损失就大了。为了能够一举将文物收回,专家们立刻联系了当地公安部门,大家一起配合再次来到陈忠家里,这次经过专家的一番劝说后陈忠最终同意将青铜铙上交,专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带着文物高高兴兴地打道回府了。

那么这件用青铜制作的青铜铙,为什么会呈现出金灿灿的光泽呢?它又为何出现在宣城地区呢?

原来古人在制作青铜器时,其实是采用铜、锡、铅等原料,经过一定比例,制作成一种坚硬的合金,也就是青铜,古人叫它“吉金”,该合金制作的青铜器,原本颜色就是金色的,可是我们所见到的绝大部分青铜器,在漫长的岁月当中经过各种复杂的环境,最终被侵蚀后外表变成了绿色,所以很难见到它当初被制造时的原本颜色。而这一件安徽宣城出土的青铜铙,因为当初制造时所含铜的比例较高,再加上它处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里,所以非常难得的保留下了它原本的颜色,让人们见识到几千年前青铜器的本来面目。

而它之所以出现在宣城地区,专家们猜测其很可能是出自百越先民之手,因为在商周时期,宣城地区就已经有了著名的铜矿开采冶炼中心,所以这一带的百越先民那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铸造冶炼青铜器的技术。

这件商代兽面云纹青铜铙,确实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宝贵文物,它的出土为我们展示了3000多年前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文化,对于研究商代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探讨我国南方青铜铙的年代、性质和功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所以它不愧是一件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