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曆史# P75,第一次世界大戰(上)

19世紀末,第二次科技革命及一系列創新(愛因斯坦相對論,倫琴-X射線。。。),人類文明的進步,卻不能消滅戰争。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奧地利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為争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進行的帝國主義戰争。直接或間接卷入戰争國家33個,1000萬人死亡,影響人口15億(占當時人口2/3)。

巴爾幹地區,作為歐亞非三個州的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先後有羅馬--拜占庭--奧斯曼--沙俄--奧匈帝國的鐵蹄踐踏過這個地區。由于不斷劃分勢力範圍,巴爾幹地區的民族被肢解,政治形式複雜。20世紀初,各帝國主義向巴爾幹地區加緊滲透,各種沖突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觸即發之勢。

1908年,奧匈帝國趁俄國在日俄戰争中失敗之際,吞并波斯尼亞和黑山,并企圖進一步吞并賽爾維亞。而塞爾維亞則希望吞并波斯尼亞和黑山,建立大塞爾維亞。奧匈帝國企圖得到德國支援,俄國支援塞爾維亞的南斯拉夫民族統一運動。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弗蘭茨-斐迪南大公,為對塞爾維亞炫耀武力,檢閱完在波斯尼亞舉行的軍事演習後,到薩拉熱窩巡視,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殺身亡。這個被視為一戰導火索。(其實戰争是政治的繼續)

7月23日,在獲得德國保證後,奧匈帝國向賽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提出讓塞爾維亞不可能接受的15條苛刻要求,并限48小時答複。盡管塞爾維亞忍辱接受了大部分條款,奧匈(維也納)卻在德國的慫恿下,在7月28日對塞爾維亞宣戰,第二天奧匈帝國的炮彈就落在了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對此,7月30日,俄國宣布實施總動員,支援塞爾維亞。德國要求俄國12小時内撤銷總動員,俄國拒絕。8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法國宣布實行總動員。8月3日,德國對法國宣戰。8月4日,比利時拒絕德軍過境,德國對比利時宣戰。同一天,英國對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對俄國宣戰,塞爾維亞對德國宣戰,意大利宣布中立。

戰火迅速越出巴爾幹範圍,形成大厮殺。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曆史1565天。主要戰線,1、西線,英,法,比利時VS德國,從北海延伸到瑞士邊境。2、東線,俄國VS德國,奧匈,從波羅的海延伸到羅馬尼亞邊境。3、南線,塞爾維亞VS奧匈。

土耳其和日本參戰後,又形成近東和遠東戰場,

西線戰場,德國一開始占據優勢,一度逼近巴黎外圍,法國征服被迫遷往波爾多飛,德軍取得先手。但是,德國過分估計了初期勝利,分兵支援東線,給了英,法反擊的機會。9月,英法大敗德國,讓德軍速戰速決的計劃破滅。1914年底,轉為陣地戰。

東線戰場,德軍一開始也大敗俄軍,僅斯特爾堡一戰,俄軍就損失25萬人,德軍将俄軍逐出東普魯士邊境。但是,8-9月,俄軍與奧匈軍隊戰鬥,殲滅奧匈軍隊40萬人。9-11月,為減輕奧匈壓力,德軍進逼俄國,獲勝。

南線,1914年,奧匈軍隊多次對塞爾維亞發起進攻,均失敗,損失22.7萬人。奧匈停止進攻,等待德軍支援。1915年,德奧統帥部決定增兵巴爾幹戰場,集結35萬聯軍,對塞爾維亞進行毀滅性打擊。與此同時,保加利亞為了奪回1913年失去的土地,加入德奧同盟,集結30萬軍隊于保-賽邊境,對塞爾維亞形成夾擊。塞爾維亞以20萬裝備不良的軍隊,分兵抵抗。11月底,同盟國占領塞爾維亞全境,塞爾維亞高層流亡希臘。

遠東,1914年8月17日,日本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讓德國撤出遠東,交出膠東,限6日答複。日本8月23日向德國宣戰,并派2.3萬人圍攻膠州(德軍最多時僅僅5000人)。11月7日,膠州德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