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力宏人設崩塌!唐朝這個王姓詩人,比他有才華,更比他愛妻子!

王力宏人設崩塌!唐朝這個王姓詩人,比他有才華,更比他愛妻子!

作者:老談,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最近幾天,王力宏離婚的消息,鬧得滿城風雨。他前妻如泣如訴寫出的公開信,幾如一柄鋒利的匕首,将“優質偶像”肮髒的心腸,無情地剖開。

在人們印象中,王力宏總是那麼陽光俊朗,并且,他的音樂才華,同樣令人驚歎。如今偶像的崩塌,也隻能說明一點,唯有時間才能檢驗一個人的品質。

唐朝距今1300餘年。彼時的詩人,嘔心瀝血寫就的詩篇,以及由其作品流露出的感情,經曆歲月的風霜,是以才變得彌足珍貴、熠熠生輝。

唐朝有個詩人恰好也姓王,他愛詩歌,愛音樂,同時也愛妻子。

此人就是王維,有理由相信,這樣的一位詩人,他的名聲才能流傳千百載。

01

王維是一個才子,而且是全才的那一種。

說起古往今來的才子,大家總是先想起蘇轼。東坡擅長詩、文、書、畫,被人稱作“四絕”。王維與之相比,卻還多了一絕,那便是音樂。

對于王維之畫,東坡已然佩服到五體投地,他曾經做過一首長詩,最後有如下之句: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

吾觀二子皆神俊,又于維也斂衽無間言。

“于維也斂衽無間言”,此句的意思是說,“對于王維,我蘇轼尤其崇敬,甚至不能說出一句有異議的話。”

如果說王維的畫能讓東坡無話可說,他的音樂造詣,則是完全碾壓之。

王維九歲就懂得寫文章,并且熟悉音樂律譜。十五歲那年,他隻身離開家鄉,前往長安,拜谒朝廷的權貴。

唐睿宗第四個兒子名李範,此人平素附庸風雅,最喜結交文人才子。說起李範你可能不知,說到他的封号“岐王”,諸位多多少少就有些了解了。

岐王好學工書,愛儒士,喜音樂。中國古代最傑出的音樂家李龜年,就曾是岐王的座上賓。有杜甫詩歌為證: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愛儒士又愛音樂的岐王,可想而知,也很器重才貌兼備的王維。打聽到王維準備參加科舉,岐王便計劃幫助他。

岐王吩咐王維道:将你寫出的得意詩作抄錄幾首,再譜上一曲流行的琵琶樂曲,然後跟我送到九公主府上,如此便可。

聽罷岐王的建議,王維雖然不明是以,卻也欣然照辦。

一切準備就緒,岐王帶着王維來到九公主的府邸。岐王請公主聽曲兒,衆多女伎衆星捧月般圍坐在王維身邊,王維用琵琶獨奏。

公主聽得如癡如醉。歌曲即畢,九公主一眼就注意到那個年紀輕輕,穿着錦繡衣袍,雅量非凡的樂工。

九公主于是問王維道:“你所奏為何曲?”

“就叫《郁輪袍》吧。”

王維回答完畢,接着出示自己的詩卷。公主越看越歡喜:“這都是我平日吟誦的詩歌,還以為是古人所作,真沒有想到,竟然是你寫的。”

因為仰慕其詩才,公主恭敬邀請王維坐到上座,聽聞他正在準備科舉考試,公主說道:“這次考試你若能獲得第一名,那可真是我們莫大的榮幸了。”公主于是向皇帝極力推薦王維。

公元721年,王維果然一舉奪魁,考中了狀元,那一年他年僅二十一歲。

某種意義上,是音樂帶給他的莫大榮耀。王維人生中第一個官是太樂丞,還是與音樂有關。

王力宏人設崩塌!唐朝這個王姓詩人,比他有才華,更比他愛妻子!

02

公元2004年,第十五屆台灣金曲獎。伴随獲獎名單的公布,不修邊幅的王力宏,走上台去,哽咽地發表獲獎感言:“音樂是我的生命,謝謝大家肯定我的生命。”

王力宏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其音樂才華,可謂有目共睹。但拿他與千餘年前的王維相比,可能還稍遜風騷。

長安的某個貴族家裡,收藏了一幅教坊演奏圖,隻可惜,他看不懂圖中所畫為何物,客人于是将這幅《按樂圖》交給王維觀看。

王維看了一眼,很笃定地說道:“此圖表現的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的情景。”

客人不信,拿着圖畫與演奏互相對照。這一對照不打緊,那人驚異地發現,樂師的表演,與畫中的内容,幾乎完全一緻。

昔日王力宏的獲獎感言,或許有誇張的成分。于王維而言,音樂實打實地操縱着他的政治生命。

中狀元那一年,王維可謂春風得意。悲催的是,同樣是公元721年,他的屬下伶人舞黃獅子犯了忌諱,遭百姓舉報,王維脫不開幹系,被貶官濟州。

今天的我們可能不了解,舞黃獅子又有什麼錯呢?坦率地說,如果王維早活幾年,生活在隋朝初年,他也不至于犯這麼大的罪過。

據史料記載,隋朝初期,各級官員和百姓,都可以自由穿着黃袍。堂堂隋文帝的朝服,與百姓并無二緻,他隻是在衣帶上加十三環以示區分。

時間來到唐朝,情況發生逆轉。赤黃(即赭色)成為皇帝的專屬,“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雜飾”,當時的法律作如是規定。

且不說平頭百姓,安史之亂平定後,太上皇唐玄宗由蜀地被迎回長安時,他也不得不“釋黃袍,著紫袍”。

對于太上皇尚且如此規定,王維遭受貶官,幾乎就是闆上釘釘之事了。

古代的伶人,即表演歌舞之人。換言之,與音樂同樣息息相關。不得不說,王維的政治生涯,成也音樂,敗也音樂。

王力宏人設崩塌!唐朝這個王姓詩人,比他有才華,更比他愛妻子!

03

“安史之亂”對大唐的影響,可不僅僅是改變了李隆基衣服的顔色。這一場禍亂,讓整個中華大地元氣大傷。

生活在大唐的萬千子民,同樣深受其害。那些名垂千古的偉大詩人,譬如杜甫,甚至還被叛軍捉到,真的很難想象,他們是何等的悲楚。

此前的王維,看透了官場沉浮,對做官早已失去了興趣,他向往隐居的生活。老天爺偏偏不給他機會。

天寶十五年,是年王維五十餘歲,安祿山的叛軍攻陷潼關,拿下兩京。聽聞叛軍将至,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王維未及跟随皇上,不幸被叛軍擒獲。

今天我們言及古代中國的詩人時,首先必說李白、杜甫,實際上,回到盛唐長安的詩壇,獲得官方認可的王維,毫無疑問才是第一名的詩人。

安祿山同樣愛惜王維之才,于是逼迫他到洛陽給僞朝廷做官。王維吃藥使自己下痢,謊稱自己啞了。然而,在安祿山面前,他所有的努力都于事無補。王維最終被拘禁在洛陽普施寺内。

安祿山霸占了皇帝的宮殿,在凝碧池大排筵宴,叛軍覺得無趣,于是又召集起梨園的樂工,為他們演奏助興。

古代的伶人,身份并不高,但梨園子弟亦不乏義氣之人,有個叫雷海清的樂工,不想屈服于叛軍,他拿起手中的琵琶,對準安祿山的頭部擲出。安祿山盛怒之下,竟然将雷海清淩遲處死。

被囚禁的王維,聽到消息萬分悲痛,他暗中作詩道: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曆時八年,安史之亂終于平定。煙消雲散之後,李家皇帝便開始論功行賞,也準備着秋後算賬。

王維在“淪陷區”做過官,照理說是被清算的“投機分子”。因為這首詩,肅宗皇帝網開一面,并沒有處分他。——王維的命運,與伶人以及音樂,再次發生了關聯。

皇帝甚至還給他升了官,授予王維太子中允。年紀越大,王維的官位升得越高,臨近花甲之年,王維官拜尚書右丞。

這也是他宦海生涯的最高點,王維終于做到了丞相之職,但是他并不快樂。

王力宏人設崩塌!唐朝這個王姓詩人,比他有才華,更比他愛妻子!

04

後世有的學者認為,《凝碧池》并非出自王維的手筆,因為這首詩歌寫的一般,配不上詩人的才華。

這首詩歌很有可能由王維的弟弟王缙僞造,之後呈送給肅宗皇帝的。彼時的王缙,已經是朝廷的股肱之臣,為了保全哥哥,他請求削除自己的官職。

王維兄弟感情之深,由此可見一斑。時間再往回倒轉30年,那時的王維還是個十七歲的少年,他單槍匹馬來到長安打拼,舉目無親。那年的重陽佳節,他特意為家鄉的兄弟們作了一首詩,聊表思念之情: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除了與兄弟情深,王維還是個孝子。據《舊唐書》記載,母親去世後,王維傷心欲絕,“柴毀骨立,殆不勝喪”,因為哀痛傷得骨瘦如柴,幾乎不能勝任服喪。

除此之外,王維還愛護妻子。哪怕高居丞相之位,妻子去世後,王維不再續娶,他一直過了三十年獨身的生活。——單就這點而言,足以令今天的明星汗顔。

六十歲那年,王維的弟弟在外地做官,王維自覺時日無多,他專門給皇帝寫了一封信,希望用自己的官職換取弟弟回到長安。作為哥哥,王維知道弟弟在政治上的抱負。

當年的七月份,臨終之際,王維突然精神起來,他向人索要紙筆,給遠在異地的王缙寫信,扔下筆王維就去世了。

不久之前,皇帝剛剛準許了王維的請求,王缙馬不停蹄,正在回家的路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兄弟兩人還是沒能見一面。

參考資料:

1,劉昫等:《舊唐書》

2,辛文房:《唐才子傳》

3,詩意文化:《笑死了!刷了1400年的大唐詩人朋友圈》

4,吳玉貴:《中國風俗通史:隋唐五代卷》

5,李曉潤:《無詩不成唐:唐詩背後的風流與落寞》

-作者-

老談,always talk,老是誇誇其談之人,除此外,别無長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