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理資料中心需要瞻前顧後

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為了在這個新的數字時代進行競争,他們必須建立一個參與和授權客戶的應用程式。為了實作這一目标,他們必須經常将這些應用程式與通常存儲關鍵客戶資料的傳統系統相結合。是以,他們采取雙管齊下的方式進行數字轉型。他們為客戶參與和改造舊系統建立新的應用程式,以提供資料并執行新應用程式請求的事務。

對于一個資料中心來說,管理其不斷發展的基礎設施和龐大瑣碎的物聯網資料也将需要這種“瞻前顧後”的方法。資料中心管理軟體不僅需要對新裝置進行實時采集,并分析基礎設施的資料,而且還需要研究原有的裝置資料。是以資料中心的新舊裝置可以得到更好的監控和管理。

那些經驗和技術最為熟練的資料中心營運者采用先進技術連接配接和溝通幾乎任何裝置。這将需要一種子產品化的管理軟體,它能夠同時與原有的裝置和新裝置進行通信管理。随着資料中心的不斷增加,以及更多的物聯網資料的湧現,資料中心管理工具将會充分利用這些用于資料中心系統的預測和診斷大量的資料。

管理資料中心需要瞻前顧後

如今,更多的裝置正在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這些裝置中大部分部署了傳感器,用于收集有關自身的資料。據估計,2017年物聯網裝置數量将達到了200億台。根據IDC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裝置每年将創造44萬億兆位元組的資料。無論這些數字的準确程度如何,人們知道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物聯網裝置連接配接網絡。物聯網裝置與其他系統共享資料,而在提供診斷資訊或在發生故障時通知營運商。物聯網裝置傳遞大量的資料和資訊,而資料中心是所有這些資料的持有者,特别是如果需要資料中心采取某種措施的話。

例如,資料中心裝置将部署了傳感器的冷卻系統來測量工作溫度。如果建築物的溫度升高太多,系統會調整冷卻水流量或空氣流量對這種情況進行補救。連接配接到實體系統的其他傳感器可以幫助确定何時将發生故障,進而提醒資料中心操作人員即将發生的故障和風險。這些警報基于随着時間的推移收集大量資料,以了解系統的運作情況以及通過識别資料的輕微更改,進而可以訓示裝置可能會很快失效。避免中斷對于資料中心和制造業企業來說,其節省的潛在成本将是巨大的。是以,由于物聯網裝置具有巨大的收益,是以将其應用在資料中心會影響顯著。

想象一下,數百萬輛汽車都連接配接到網際網路,傳輸大量有關其性能和維護的資料。再想象一下,數以千萬計的可穿戴裝置将健康資訊傳送到中央資料庫。未來的資料中心能否處理這些龐大的資料流入?伺服器容量和帶寬能否具足夠的能力處理資料中心湧入?有10,000個使用者通過資料中心連接配接是可行的。那麼1000萬使用者呢?企業是否有适合的管理系統正确管理和擴充其基礎架構?

支援物聯網的第一步準備是對企業的基礎設施進行評估,以了解其監控功能是否存在不足。對物聯網做好準備支援,其成功歸結于連接配接裝置如何輕松通信以及如何監控它們。在評估資料中心管理和物聯網準備就緒時,需要考慮以下六個關鍵領域:

目前有多少實體裝置通過傳感器連接配接到資料中心?企業的管理工具是否輕松顯示這些資訊?

企業是否有能力從任何網絡連接配接的裝置收集資料?監視未來的資料中心将需要在資料中心顯示可見性。

企業是否擁有集中的軟體系統來收集傳感器資料,并可以将資料顯示出來?資料在可視化顯示和分類時能否有效地被解釋?

企業是否采用某種方式存儲傳感器資料,以便能夠以最小的延遲進行聚合,處理,索引分析,以便使分析洞察的時間最小化?

企業是否有能力對正在收集的資料執行任何類型的分析?檢視大量資料的能力是否隻有在進行分析和解釋時才有用?

企業家目前的資料中心管理軟體是否實作子產品化?企業需要具有一個用于收集傳感器資料的基本系統,并可根據需要添加子產品化元件以保持目前的趨勢。

資料中心首先需要對物聯網裝置連接配接做好準備,其中所有元件都連接配接在一起工作,以保持正常運作時間。這對企業至關重要。

許多資料中心已經部署了某種形式的資料中心管理工具。實際上,這些工具可以跨多個裝置收集傳感器資料,以幫助企業管理基礎架構。這些工具為物聯網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其實際上可以管理越來越多的傳感器資料。在連接配接裝置後,能夠具有回顧檢視已往資料和預測分析未來的能力,将確定資料中心業務在未來幾年的可行性。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10-25

本文作者:Shay Demmons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51CTO,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51CT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