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賽首冠班底全員離隊,電競元年進入尾聲

S賽首冠班底全員離隊,電競元年進入尾聲

在電競事業日益發展的今天,合理營運聯盟迫在眉睫

當老牌戰隊IG在2018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上一舉奪得總冠軍,英雄聯盟職業戰隊走入大衆視野,引發國内熱潮,被粉絲戲谑的“電競元年”,可謂冠絕一時。

商業資本大量進駐LPL,同時也将聯賽推向長遠發展的階段。

三年後,EDG拿下LPL第三冠,IG冠軍班底卻在此時全部宣告離隊,再無重聚,讓人抱憾。

S賽首冠班底全員離隊,電競元年進入尾聲

從昔日冠軍戰隊到各奔東西,坊間戲稱“發不起工資“。不深究其真實性,或多或少展現其内部商業規範化營運存在漏洞。

戰隊除卻滿足電競選手的“追夢”,也需要考慮商業層面的訴求。

自騰競體育接手國内賽事,在聯賽系統化,營運制度化等方面日漸向好。

LPL十年間,電競擁有了更加完備的賽事體系,更加完善的選手保障制度與發展規劃。

除了聯盟,戰隊也需要在選手管理與商業營運等方面深耕,攜手打造健康、可持續的電子競技發展生态。

戰隊青訓體系逐漸成熟

提起電競發展不得不提到王思聰,他于2011年以IG投資者身份進入電競圈,以自身龐大的資産,在彼時豪擲千金,造就了全球唯一盾杯俱樂部IG。

作為電競資本化的“引路人“,他将電競推向大衆,展現其背後巨大的商業價值,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

自“電競元年”後,滔搏運動,李甯、微網誌陸續注資加盟。

滔搏在戰隊更名為TES後,引入明星選手JackeyLove,同年獲得春季賽亞軍、夏季賽冠軍,拿到全球總決賽四強。

S賽首冠班底全員離隊,電競元年進入尾聲

不僅一舉打響戰隊名聲,也給背後廠商滔搏運動帶來更多衍生價值:截止2021年2月28日其總營收達到360億元,同比增長6.9%。

TES俱樂部的案例已從正面證明資本進駐聯盟可達成雙赢局面,若非要“雞蛋裡挑骨頭”,唯一遺憾大抵是一号種子TES止步半決賽,未能劍指最高峰。

然而,并非所有的俱樂部都能夠擷取最頭部的商業資源,純粹依靠大筆資金投入來維持陣容強度的做法也不是長久之計。

歸根到底,除了新資本的入局,一個良好的聯盟生态還需要完備的青訓體系做支撐。

LCK賽區中老牌戰隊T1,從SKT到T1讓人咋舌的三冠成績,迄今為止無人能超越。成熟的商業營運模式,成為戰隊持續營運的基礎。T1背後成熟的青訓體系,輸送大量人才:

LPL老牌豪門WE,作為國内首個世界冠軍戰隊,締造出若風、微笑、諾言、阿布一代電競元老。

盡管一直将“窮”作為标簽,卻憑借獨有的青訓體系成為唯一增收的戰隊。

從1.0的首冠,到2.0的S賽四強,再到3.0的臨門一腳。十年時光讓這支老牌強隊迎來了無數次重建。在今年轉會期結束後,WE3.0時代宣告落幕,戰隊将于S12賽季重建。

以小見大,隻有成熟的青訓體系,才能支援戰隊重建,終有一日回歸巅峰。

聯盟如何補位

LPL在曆經“洋務運動”失利後,立志打磨青訓體系,在近兩年來大刀闊斧改革:取消升降級賽,将LDL改為英雄聯盟發展聯賽,協助LPL戰隊發展各自青訓體系。

S賽首冠班底全員離隊,電競元年進入尾聲

同時花大量精力在賽季前舉行“選秀大會”,讓潛力新人不緻于被埋沒。

在德瑪西亞杯中,2021英雄聯盟職業青訓營梅賽德斯-奔馳冠名戰隊EQX、2021英雄聯盟職業青訓營娃哈哈冠名戰隊WHG,都上演了精彩表現,讓業内外看到了潛力新人的能力。

轉會期結束後,諸多戰隊上調二隊潛力新人。“全華班”不再是稀有,越老越多的戰隊傾向選擇潛力新人,而非引入韓援。

多年蟄伏後,LPL的青訓體系已然打磨成形。聯盟也當擔其責,改善選手生态口碑,提高觀衆信賴。

除卻以上提到戰隊商業化營運及對成績追求背後的青訓體系,俱樂部健康有序的發展,亦不能缺少聯盟健全嚴格的管理制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