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1

“烏石山,一名麟山,又名麒麟山,俗名東岩山。自太平山分脈而過。明洪武初辟城,踞山之半,始在城内,上有東岩寺。山麓多荔枝樹。宋志載,莆田荔支為天下第一,烏石荔支又為莆田第一。宋鄭伯玉、陳琪芳、方孝定皆居近此。雅有詩名,時人彙其詩為一集,号‘烏山三賢’。明布衣林兆恩有祠。其下為郡丞林雲采留雲閣,禦史林銘兒枕煙閣,東山草堂。”

——清乾隆《興化府莆田縣志》輿地志之山川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東岩山曆史文化風貌區是莆田市申報全國曆史文化名城的重點景區。自唐代妙應禅師雲遊至此,縱觀整個興化府城的城市刍形,留下了千古傳頌的預言。東岩山開啟了一條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的曆史文化景觀,成為全體莆田人共同的家國記憶。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東山曉旭是莆田“二十四景”之首景。清代著名的文化學者林堯華,東岩山下前埭人,登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馬世俊榜進士三甲第六十名進士,曆任江西饒陽知縣、北城兵馬司指揮、戶部主事、充山東鄉試考官。康熙二十一年(1622年)擢任河南提學、正四品,為燕台十才子之一,著有《澹亭詩錄》、《澹亭偶存》、《克複講章》等,《全閩詩錄》收錄其詩九首。在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遍遊莆田縣各地,最終确定了“莆田二十四景”。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東山曉旭,東岩石海拔隻有69米,早日登高屹立在東岩石頂上,遙望東方,可以看到一輪初日在東海冉冉升起,霞光萬丈,氣象萬千,整個莆田生機勃勃,充滿生命活力,故稱“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東山曉旭,是荔城人一種奮發有為、積極進取的城市精神,也是全體莆田人共同的敢拼敢赢的精神财富。

2

唐朝一代高僧妙應禅師:“烏石山前,官帽綿綿”,一語成谶。烏石山與莆田縣、興化府城具有密切的人文關系,貢生、舉人、進士自唐代起,絡繹不絕,走向廟堂朝野的仕官數以萬計。興化府古城區産生過684個進士,984個舉人,4個狀元黃仁穎、黃公度、陳文龍、林環。荔城區面積隻有268平方公裡,産生千人進士、千個舉人、千人貢生。荔城是中國古代進士密度最高的一個行政區,也是中國古代舉人密度最高的一個行政區,也是中國古代貢生密度最高的一個行政區。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興化府城,這個古代中國進士密度最高的一個府城,在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裡,出現數十個科甲綿延的家族。每一個姓氏家族少則數十人,多則達百餘人,其薦明經中舉人擢進士的狂潮,令人驚歎不已。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烏石山下之林氏、鄭氏、黃氏、李氏、方氏、陳氏、宋氏皆是名動天下的名門望族。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後埭之草舍裡方氏,乃方氏入莆始祖方廷範之裔孫,自宋鹹平三年(1000年),方儀、方慎言登陳光咨榜進士起,至宋開慶元年(1259年)方辰孫登周震炎榜進士。宋一朝二百六十年,方氏一族共有132人中進士。南宋偉大的詩人、文學家劉克莊:“合天下方氏之進士不及興化一方”。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前埭雙池宋氏,乃宋氏入莆始祖宋骈定居前埭雙池。自宋天聖五年(1024年)宋堂登王堯臣榜進士始,也有三十多人中進士,是聞名八閩的書香門第,北宋著名農學家、詩人、書法家蔡襄為宋氏宗祠留下了一副流傳千古的楹聯:“梅花學士賦,荔子狀元編”。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前埭九牧林氏,乃唐中期引領科舉狂潮的明經和進士林藻林等九兄弟的家族。林藻之五世孫林永遷居前埭,又開始刮起了滔滔不絕的進士潮。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林徽登蔡齊榜進士至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林炳麟登錢棨榜進士。九牧林氏共有284人中進士,莆林一姓共有432人中進士,甲于閩郡各姓氏。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興化府城之前埭,東裡巷黃氏一族更是古代莆田科甲世第,一族共有72個進士、近百個舉人貢生。唐代著名詩人黃滔乃東裡黃始祖,他一生創作數以千計的詩歌,著有《黃禦史集》,有306首詩歌入選《全唐詩》,被譽為“閩中文章始祖”。黃滔的孫子黃仁穎,登梁開平(927年)黃仁穎榜進士第一人即狀元。黃仁穎之曾孫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散文運動“八大家之一”。黃滔的八世孫黃公度,登宋紹興八年(1138年)黃公度榜第一人,即狀元,也是南宋著名詩人。黃公度八世孫黃仲昭,是明代著名曆史學家,編纂了福建曆史上第一部史志《八閩通志》。

3

東岩山,是莆田的文化之山,是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東岩山,是千年莆田人的故山,是千年興化府城人的家山。她是故鄉莆田的地理象征,她是千年荔城的文化臍帶,也是“海濱鄒魯”的文化圖騰。東岩山上的每一棵樹都有燦爛莆田的文化符号,東岩山上的每一幢建築群都有千年莆田人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記憶。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東岩山上有一棵千年古樟,系東晉時種植,距今有1700年,是中國東南沿海的第一樟,也是東岩山的鎮山之寶。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東岩教寺,烏石山上,初創于唐末,宋淳化元年(990年)築建。是興化城中的重要寺院,乃莆九牧林永倡建。宋紹聖年間(1094-1098年),莆進士出身的朝奉郎林伸、李璋、黃三十一娘倡建了報恩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法堂東偏祀檀樾主、博士林永墓祠在焉”。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明代的莆田,學子們又掀起瘋狂的進士潮,其中不乏優秀的人物,林富就是其中的一個。林富乃東岩山下的赤柱巷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登康海榜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進士,嘉靖元年(1522年)升任廣西右參政。升浙江按察使。嘉靖二年(1523年)升廣東右布政使。嘉靖八年(1529年),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代王守仁巡撫兩個地方提督軍務。在東岩山上建立東山樵舍。東山樵舍,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王陽明所撰寫。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慈善家林兆恩在東山樵舍開講“三一教”學說,正式建立和傳播“三一教”文化,林兆恩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在莆田遭受長達二十年倭禍之時,他毀家纾難,率領三一教門人與倭寇進行殊死的鬥争。明萬曆 三十六 年(1608年),三一教門人改東山樵舍為麟山祖祠。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東岩山麓的金剛岩,其寺門額上的“金剛舊刹”,乃清代著名文人、書法家俞荔所題。寺院古樸、幽靜、莊嚴,也是一方淨土。

4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興化府曆史文化街區作為莆田市申報全國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儲存着十多條街巷、裡弄等古城重要的文化脈胳和城市肌理,是興化府古城重要的城市骨架。數十座明清官宅府等是興化府作為“文獻名邦”的實物見證,也是莆田曆史名人的生命場景和衆多莆陽書香門第的文化血脈。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氣勢恢宏的古谯樓,建立于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為福建唯一儲存完好的城樓。福建省文物保護機關。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作為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朝廷朔望行香的官祭媽祖廟,文峰天後宮所奉祀的媽祖神像已有865年。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由城東玉湖順濟廟遷居于此,也有667年時間。福建省文物保護機關。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廟前街的陳言故居,距今已有500年。北側的大宗伯第,以四進三座七開間寬的院落,氣勢恢宏地成為興化府古城的文化地标,是研究明代官宅府第的重要标本。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明代的彭公祠、中憲第、太仆寺卿第、崇功祠、陳元藻故居。清代的彭鵬故居、遊氏府第、郭尚先故居、關氏故居、金紫林氏府第、林揚祖故居,這些古代官宅府第,都是興化府古城鮮活的文化生态,是曆史文化名城流淌的血液,也是曆史文化名城生生不息的靈魂。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千年興化府城的文化圖騰——緻敬東山曉旭

2018年5月,莆田市啟動了曆史文化名城的規劃設計保護修複工作。2020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複了莆田市申報全國曆史文化名城。2020年3月,莆田市啟動了興化府曆史文化街區第一期修複工程。2022年2月,興化府曆史文化街區将以古樸而又壯麗的形象開放。一座古色古香、生機盎然的曆史文化街區将呈現在莆田大地之上。

撰稿:林春榮攝影:林奕賢、林征宇、周桂珍、朱崇飛、鄭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