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出選角綜藝《我要上外劇》,20歲《外來媳婦本地郎》招新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艾修煜 實習生 張曉芬

圖/節目組提供

2020年,廣東出品的著名長壽情景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以下簡稱《外》劇)将迎來開播20周年的裡程碑。廣東廣播電視台珠江頻道攜手廣視傳媒,舉辦了大型選角綜藝《我要上外劇》,為《外》劇選拔新人,增加新鮮血液,首期節目将于7月25日21:40在珠江頻道播出。

推出選角綜藝《我要上外劇》,20歲《外來媳婦本地郎》招新了

選新角,為“長壽劇”注入新活力

“二十年,正青春”,是《我要上外劇》節目組提出的口号。

節目監制阮愛華表示,節目初衷就是要為《外》劇注入新的活力:“放眼亞洲,沒有第二部情景短劇是持續制作、播出了20年的……很多人都驚訝于《外》劇的生命力,也有不少人認為它需要一些新的突破。在20歲這個關口,我們希望給《外》劇注入新的活力,引入有特點、有人氣的新演員以及新的故事線,吸引更多年輕觀衆來圍觀、讨論。”

節目組的招募迎來了積極響應。劇組透露,海選報名開啟不到一個月,就有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國外的1200餘人報名參與,有五歲的孩童,也有花甲老人,有專業演員,也有工程師、網紅等業餘愛好者。

目前,經過10場線上甄選和兩場線下battle,30位選手沖出重圍,站上突圍賽的舞台。據悉,最終經過搶位賽、決賽勝出的冠軍,将獲得50集的《外》劇演出合同,其他優秀選手也将根據表現參與《外》劇的演出。

《我要上外劇》的節目評審由《外》劇資深主演輪番擔任,虎豔芬(蘇妙婵飾演者)、禤智紅(唐小姐飾演者)、彭新智(康祈耀飾演者)、宋嘉其(宋赟飾演者)、丁玲(常香蘭飾演者)等紛紛現身,他們既要代表劇組把關“選角”,對新人選手的表演進行點評、示範,還要親自上場助力表演,鼓勵和支援追逐演藝夢想的諸位選手。

推出選角綜藝《我要上外劇》,20歲《外來媳婦本地郎》招新了
推出選角綜藝《我要上外劇》,20歲《外來媳婦本地郎》招新了
推出選角綜藝《我要上外劇》,20歲《外來媳婦本地郎》招新了

标準多,有實力和觀衆緣最重要

什麼樣的選手能夠打動評審獲得青睐?各位評審的選角标準又是什麼呢?

虎豔芬表示,年輕人最緊要的是要有紮實做事的态度:“演員并不是想象的那麼風光,不要有一夜爆紅的貪念。我不喜歡沒有演技光靠流量的人,這對那些用心學戲、花功夫用本事去征服觀衆的演員很不公平。”

她認為《外》劇這種生活化的情景喜劇,恰好有利于年輕人上手:“《外》劇紮根本土,貼近民生,特别有親和力,可以給新人土壤——你就先演跟自己貼合的角色,演好自己。”外形上,虎豔芬也不追求俊男美女:“所謂的‘歪瓜裂棗’可能有好味道,相貌不占優勢的演員,觀衆有可能更喜歡。”

禤智紅則期望:“《外》劇拍了20年,已經是個非常成熟的劇組,希望新人能夠完全融入到這個大家庭,表演方式能符合《外》劇的調性,在發生‘化學反應’的同時帶來新鮮感。”

宋嘉其總結兩位評審的風格:“虎老師的風格是‘愛之深責之切’,她本人是專業話劇演員出身,對表演看得很認真,包括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她希望選手們能夠有過硬的表演基礎。禤智紅則是時而狠狠地給你兩‘槍’,時而照顧你一下,摸摸你的頭。”至于自己,“佛系”的宋嘉其對有即興能力、臨場反應出色的選手格外喜歡:“看他們能不能接得住戲,同時把‘球’扔回給對手演員,讓戲流動起來。”

推出選角綜藝《我要上外劇》,20歲《外來媳婦本地郎》招新了

彭新智最看重選手是否有觀衆緣:“有觀衆緣,才能讓觀衆記得住,才會有發展空間,否則就算演得再好,也隻能局限在故事中,不能發出個人光彩。”

作為以粵語為主要表演語言的情景劇,不懂粵語的外地演員想要加入會不會因語言而受限?彭新智認為“語言确實是個很大問題”,但不至于“受限”:“受限的是人心,劇名叫《外來媳婦本地郎》,說的就是不同文化的交織碰撞,粵語也好,國語也好,甚至外語,劇裡都有出現。”

二十年,熱愛是堅持的原動力

2000年4月18日開拍,同年11月8日開播,不知不覺中,《外》劇已經播出近4000集。戲裡的康伯康嬸年事漸高,戲份漸少;二佬阿宗也已在去年和觀衆正式告别;廣東人“睇住大”的康天庥戲裡戲外均步入了婚姻殿堂……

禤智紅表示:“一年年就這麼順理成章地過來了,經常有觀衆跟我們說‘我是看着你們的戲長大的’。我們作為演員,也想對觀衆說‘我們也是看着你們長大的’。”

“二十年如一日”飾演蘇妙婵一角,虎豔芬坦言這是件“幸運又不幸”的事兒:“20年隻演一個角色,對一個演員來說是退步,說實話,也很枯燥。畢竟,出演不同類型的角色,才能豐富舞台閱曆。之是以能堅持到現在,我自己也覺得很難解釋,唯一的原因就是熱愛這個劇組、熱愛這個家吧。”

盡管角色沒變,但虎豔芬表示如今戲裡戲外的心态和境地都大不一樣:“我剛進劇組的時候,30多歲,戲裡的蘇妙婵還是小媳婦,一家三口齊齊整整,小打小鬧……20年後的現在,蘇妙婵的老公去世了,兒子也結婚了,她很孤單。”

眼下,虎豔芬在戲外也承擔起一個“大家長”的角色,為《外》劇的發展延續操心勞力:“戲裡,蘇妙婵要支撐一個小旅館;戲外,我作為老演員,要去守護《外》劇。因為老二(郭昶)的心願是希望這個戲長久地走下去,他愛《外》劇這個大家庭,我作為他戲中的妻子,也要去支撐這個劇組、維系這個家。”

推出選角綜藝《我要上外劇》,20歲《外來媳婦本地郎》招新了

彭新智表示,經典離不開堅持和積累:“就算《外》劇哪天停了,也已經是一座豐碑。這些年,最大唏噓就是有些很優秀的演員走了,比我們年長一輩的演員也八十多歲高齡了,有時候看到他們,就像看到我們未來的影子。但是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還有觀衆在看這個戲,還有很多年輕人願意來參演。”

在彭新智看來,《外》劇還有很多開發空間:“它已經不單單是個情景劇,還有很多‘文化标簽’,除了《我要上外劇》這類配套綜藝,它還可以做更多拓展,衍生物可以有很多……《外》劇是個有積累有沉澱、值得經營和包裝的文化大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