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雲社郭德綱的“九宗罪”,功是功,過是過,必須厘清楚

相聲行業在近十幾年來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争論,從行業内到行業外,從電腦到手機,争論的廣度和深度遠超行業曆史上的任何一次,而且這十幾年來的争論還出現了幾個不同尋常的地方。

本該在行業内部讨論的問題被放到了網絡上由網友争論,如相聲本門唱的問題。

本來不存在的事情被以訛傳訛到網絡上成了問題,如所謂“取締小劇場”的謠言。

本來闆上釘釘毫無争議的事情被偷換概念也變成了争議點,如“反三俗”。

德雲社郭德綱的“九宗罪”,功是功,過是過,必須厘清楚

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尋常之處,那就是大多數的争論都圍繞着一個相聲演員,也就是德雲社班主郭德綱,自從他在2005年底一舉成名後,這場相聲行業内外的大争論就開始了,之後愈演愈烈直到不可收拾。

客觀上講,一個有争議的人,絕不可能都是他一個人的錯,他也絕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對于郭德綱,本文将做一個系統闡述,說一說郭先生在相聲行業的功與過。

德雲社郭德綱的“九宗罪”,功是功,過是過,必須厘清楚

一、郭德綱對相聲行業的功勞

1,帶起了相聲熱潮

從2005年底開始,郭德綱成名後相聲行業逐漸擺脫了之前幾年的低谷期,重新成為觀衆經常選擇的娛樂消遣方式,全國各地的相聲團體也如雨後春筍一樣建立起來,整個行業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這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事實。

2,傳播了傳統曲藝

德雲社并非隻說相聲,其前身相聲大會時就有鼓曲表演,成名後也經常在小劇場、綜藝和商演中表演傳統曲藝節目以及評書,他們還建立了鼓曲社,甚至還有平劇社,帶動了一大批觀衆,對傳統文化的傳播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3,帶出了相聲隊伍

從德雲社成名時的何雲偉、曹雲金,到中期的嶽雲鵬,再到後期的張雲雷、郭麒麟等人,德雲社組建了一支強有力的相聲隊伍,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開枝散葉的巨大作用,郭德綱也成為相聲史上最大的班主,同時也是擁有徒弟最多的相聲藝人。

德雲社郭德綱的“九宗罪”,功是功,過是過,必須厘清楚

以上三點可見,郭德綱對相聲行業做出的貢獻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殺的,但是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郭德綱的成名和成功同樣離不開其他要素。

1,相聲同行和愛好者的支援和幫助

德雲社經常以“帶相聲重回小劇場”功臣自居,實際上德雲社前身相聲大會真正成型還是在2002年的廣德樓,當時的表演内容也是鼓曲和相聲混雜,專業演員和業餘演員同台,算是一家不太成熟的曲藝社。

真正帶相聲重回小劇場的應該是1998年天津成立的衆友相聲團,于寶林、馮寶華、尹笑聲、佟守本等各位老先生的貢獻不可埋沒,這是當年唯一一家由專業相聲演員組成的民間相聲團體,他們對郭德綱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啟發作用,同時尹笑聲等前輩還直接支援了德雲社早期的演出。

此外,郭德綱在成名時得到了很多相聲愛好者的支援,尤其是一些從事媒體行業的精英如袁鴻、史航、東東槍等人,他們通過報紙媒體将郭德綱塑造成“相聲草根英雄”,讓郭德綱成為媒體力捧的新興藝人。

德雲社台下和網絡上的支援者更是幫助巨大,雖然這些最早的綱絲在近十年來多數都已經脫粉,但正是他們在當年捧紅了郭德綱。

德雲社郭德綱的“九宗罪”,功是功,過是過,必須厘清楚

2、時代的潮流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大衆娛樂方式有了極大的變化,以湖南衛視為代表的各地方衛視台開啟了全民娛樂的熱潮,網絡的普及更是加速了娛樂變革,社會的寬容度也極大增強。是以,以郭德綱為代表的草根娛樂明星就和李宇春、張靓穎等選秀明星一樣受到了社會大衆的追捧。

簡單說,這是時代造就了相聲行業的變化,同時也是時代和相聲成就了郭德綱,任何明星都不能貪天之功,将時代的功勞攬在自己頭上,郭德綱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說相聲,為什麼會在二十一世紀初才成名,這和時代的發展密不可分。最簡單的例子,如果郭德綱把現在他和于謙的很多相聲放在八十年代說,那肯定是上不了台甚至還有可能進勞改農場的。

是以,對于郭德綱先生的功勞,我們要有客觀的認識同時也要有清醒的認識。

德雲社郭德綱的“九宗罪”,功是功,過是過,必須厘清楚

二、郭德綱對相聲行業的過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作為一個有江湖氣的藝人,郭德綱在十幾年來一直是相聲行業内話題的焦點,原因在于他在立功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大方面九個環節,用一句時髦的話講可以稱之為“九宗罪”。

第一方面:帶起了行業内的不正之風

1,攻擊同行

郭德綱在相聲表演和日常接受采訪以及書籍中經常攻擊同行,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行業受迫害者形象,但細究起來發現,他攻擊同行的次數和力度要遠遠多于同行攻擊他,更關鍵的是,郭德綱開啟了這個非常不好的風氣,将行業内部争議擴充到了社會上, 對整個行業的團結和發展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

2,雙标對待徒弟

德雲社是一家現代和傳統相結合的娛樂公司,郭德綱很多徒弟同時也是德雲社的員工,簽署有正式勞動合同。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德雲社曾經多次出現“雙标”對待徒弟的現象,同時用師徒制和勞動合同限制員工,對離職的部分員工則冠以“欺師滅祖”的罪名大肆攻擊,這在相聲曆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更不符合現代企業勞動管理規範。

3,人為制造行業對立

郭德綱給相聲行業發明了“主流和非主流”的概念,借用社會流行的“非主流”文化炒作自己,人為給相聲行業制造對立,遭到了其代師師勝傑的直接批評依然不悔改,直接造成了行業的紛争。

德雲社郭德綱的“九宗罪”,功是功,過是過,必須厘清楚

第二方面:帶歪了相聲藝術發展道路

1,篡改相聲曆史

為了給德雲社打造品牌,郭德綱不惜篡改相聲曆史,将太平歌詞推到不應有的地步,比如稱其為“不會太平歌詞就拿不了整份工資”之類,完全和相聲行業曆史事實背道而馳。類似的還有,為了掩飾自己跳門的曆史,罔顧曆史現實,将“擺知儀式”提到極高的位置。

這種通過篡改相聲行業曆史為自己服務的做法擾亂了相聲行業秩序,同時也混淆了視聽,給一些不了解相聲曆史的聽衆帶去了誤解。

2,糟蹋相聲行業發展成果

相聲行業從誕生起就堅持往上走,各位相聲大師都将文明相聲作為發展方向,曆經幾代人的努力,相聲逐漸從街頭到茶館再到戲院,從廣播到晚會再到電視,文明相聲的發展讓相聲行業從百年前的社會底層上升到曲藝之首,而寓教于樂的創作表演方針更是讓相聲行業成為文化戰線的輕騎兵。

郭德綱反複強調“相聲就是圖一樂”,一方面在事實上篡改了相聲曆史發展的現實,另一方面也利用其影響力糟蹋了相聲行業百年發展成果,是行業發展的倒車。

3,帶歪相聲藝術發展方向

郭德綱成名時的相聲表演相當有水準,但在其成名後卻逐漸将相聲藝術置于腦後,鼓吹“聊天式相聲”,同時自己也在表演中經常堆砌三俗笑料,門下一些徒弟也經常在表演中出現過線現象,嚴格來說,德雲社和郭德綱的很多表演已經脫離了相聲的範疇,這對相聲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極壞的示範效應。

德雲社郭德綱的“九宗罪”,功是功,過是過,必須厘清楚

第三方面:影響了社會風氣

1,人為制造對立,渲染對抗情緒

郭德綱将相聲分為“主流和非主流”,同時經常在表演中将郭德綱和同行對立起來,直接影響了其粉絲,造成一些粉絲養成長期攻擊謾罵同行尤其是體制内相聲演員的習慣,相聲領域内的網絡暴力現象層出不窮。

2,污蔑體制内相聲演員,帶動不良風氣

郭德綱經常在相聲表演中污蔑體制内相聲演員,諷刺這些同行不會說相聲,說相聲是背報紙等等,同時刻意宣揚體制内相聲演員對德雲社打壓,甚至不惜造謠,如2008年德雲社宣揚的“取締小劇場”謠言。這種行為直接給一些粉絲灌輸了“反體制”思想,造成了不良社會風氣。

3,偷換概念,破壞文化建設

郭德綱将通俗的概念偷換成三俗(庸俗,媚俗,低俗),刻意在粉絲群體和社會上制造雅俗之争,混淆概念誤導粉絲,同時郭德綱本人也利用相聲作品對“反三俗”諷刺挖苦,在社會上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響,實質上破壞了社會文化的建設。

德雲社郭德綱的“九宗罪”,功是功,過是過,必須厘清楚

綜上所述,郭德綱先生對相聲行業做出了大量貢獻,這是事實,但同時郭德綱先生也對相聲行業犯下了“九宗罪”,這也是事實。我們不能因為他犯過的錯誤就否定他的貢獻,同樣也不能因為他做出的貢獻就無視他犯下的錯誤,功是功,過是過,必須要厘清楚。

郭德綱不論是功還是過,其核心根源都是商業利益,他做出的貢獻是為了得到商業利益,他犯下的錯誤也是為了擴大商業利益,利字當頭,成了一把雙刃劍。

十幾年來,德雲社和郭德綱在商業領域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果,倉廪實而知禮節,不論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名人,從社會上獲得了極大利益後應該首先考慮的是帶動正能量回饋社會,并且消除過去在草莽發展過程中造成的不利影響,回避錯誤隻會埋下隐患,輕裝前進才能再創輝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