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廖承志:25歲戴手铐走完長征,被總理救2次,稱總理為"阿哥"

廖承志:25歲戴手铐走完長征,被總理救2次,稱總理為"阿哥"

紅軍長征的故事想必大家聽過不少,飛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萬裡長征的艱辛普通人無法忍受。

當年紅軍長征隊伍中彙聚了來自天南地北的子弟,他們中有的地位尊貴,有的出身寒門,有的家境良好,有的無父無母。無論是何種身份,當他們投身長征任務之時,就已經做好了面對艱苦環境的準備。

然而外在的環境已經如此惡劣,有一個人的長征之路卻比其他人辛苦百倍,這個人就是廖承志。當時廖承志因為指出張國焘"Z"傾錯誤,被冠上"特務"的罪名,加上當時人們質疑他背後強大的家庭背景。就這樣,年僅25歲的廖承志被帶上手铐,開始了長征之路。

廖承志:25歲戴手铐走完長征,被總理救2次,稱總理為"阿哥"

作為名門之後,廖承志從小在富足環境中長大,他既沒有挨過餓,也沒有受過凍,更不用說帶着手铐翻山越嶺行萬裡路。而一次長征之行,讓他嘗遍了所有艱辛。好在他堅韌不拔,擁有雄心壯志,最後從這場曆險中走出來了。

廖承志,民國四大公子,出生于國民政府元老之門,父親廖仲恺是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曾幫助建立黃埔軍校。在推動兩黨合作議程上,廖仲恺功不可沒。母親何香凝也是國民政府元老,女權運動發起人之一,曾協助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

1908年廖承志在日本東京太久保出生,年幼時經常跟着母親輾轉内地、東京和香港。早年間廖承志還在德國、荷蘭等地遊曆居住過,不僅開拓了眼界,也讓他擁有了會說幾門語言的能力。

廖承志:25歲戴手铐走完長征,被總理救2次,稱總理為"阿哥"

父母都是革命之士,常年參與革命運動,是以廖承志從小就懂得民族大義。他于1924年加入國民政府,本想為革命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奈當時國民政府背信棄義,加上父親廖仲恺遇刺身亡,廖承志憤而脫離國民政府。

後來,廖承志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那時候的廖承志是個擁有滿腔熱血的青年,在這裡,他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之人,通過參加各種社團組織學習了先進思想。

當時國内正受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日軍殘忍屠殺中國百姓。"濟南事件"的爆發,讓身在日本的廖承志受到了震動。

廖承志:25歲戴手铐走完長征,被總理救2次,稱總理為"阿哥"

在東京,中國了留學生開始了遊行示威活動,廖承志因為貼反對智語,經常打架,被日本警察拘捕了三次,直到他被早稻田大學開除并遣傳回國。

廖承志心中一直保有家國情懷,當時國内正值戰亂,本來他在日本留學,可以避免親曆戰争。可是看到同胞被殘殺,家國面臨毀滅,廖承志無法獨善其身。對他來說,被學校開除也許不是件壞事,因為他可以回國參加抗戰,挽救正在受難的同胞。

廖承志回國之後,馬上加入了我黨。回國後的日子沒有廖承志想象中的順利,當時兩黨關系降到冰點,國民政府正在四處抓捕我黨員。廖承志當時正在我黨内身居要職,正是國民政府的重點抓捕對象。

廖承志:25歲戴手铐走完長征,被總理救2次,稱總理為"阿哥"

一開始廖承志因同僚背叛,被國民特務逮捕。好在廖承志為人聰明,靈活多變,被特務抓住的他,使用妙計,引着特務找到了母親何香凝的住所,最後自己被成功解救。

1933年9月,脫身後的廖承志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任川陝蘇區省委常委。廖承志本身學識淵博,而且對革命事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讓他在黨内脫穎而出。隻用了半年時間,他升遷至紅四軍總政治部秘書長。

廖承志有才、有能力,能夠得到上頭的賞識。可是在與人打交道方面,或許受國外思想的影響,說話不善于拐彎抹角,也不會對權勢低頭。他公然指出張國焘"Z"的錯誤,被張開除黨籍,後被迫帶着手铐走完了長征。

廖承志:25歲戴手铐走完長征,被總理救2次,稱總理為"阿哥"

當時被張國焘押解的還不隻是廖承志一人,有人是被栽贓陷害,有人是反對張的政治主張,羅世光、徐一新等人都在其中。

與其他紅軍戰士不同,他們不僅要要翻雪山、過草地,經受最嚴酷的考驗,還時刻處于被人監視的環境下,身心都得不到自由。廖承志更難,他還得帶着手铐行軍。

盡管行軍條件艱苦,廖承志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紅軍每到一個地方,就要在當地做思想宣傳工作。紅軍通過寫大字、唱歌還有貼宣傳畫的方式,向當地群眾宣傳革命思想,而這些畫作大部分出自廖承志之手。

廖承志:25歲戴手铐走完長征,被總理救2次,稱總理為"阿哥"

後來據廖承志戰友回憶:"那時候他工作非常認真,每天行軍幾十裡,其他人回到營地倒頭就睡,他仍然趴在油燈下工作到深夜。"可見,廖承志不僅能力強,心态也好。一般的知識份子蒙受冤屈,可能早就郁郁不得志。

廖承志很頑強,不僅抵抗住了長征的考驗,還比其他人更加努力,為革命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他能夠被我黨重用,依靠的不僅是學識,還是鋼鐵般的意志。

曆經磨難,終被總了解救

廖承志其實與總理淵源頗深。父親廖仲恺在黃埔軍校時,就十分賞識總理,一家人與總理來往十分親密,廖承志更是親切地稱總理為"阿哥"。有了這樣一層關系,當總理看到廖承志的艱難處境時,自然要幫他一把。

廖承志:25歲戴手铐走完長征,被總理救2次,稱總理為"阿哥"

1936年9月,紅四軍到達黃河邊,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總理下部隊體察,正好看到帶着手铐,在紅軍部隊中屹立的廖承志。隻看一眼總理就了解廖承志的處境,當時隻是緊握了一下廖承志的手,就馬上走了。

當天晚上,廖承志被叫到司令部,當着張國焘等人的面,總理假裝充滿怒氣地說:"廖承志,有沒有檢討你的錯誤。"廖回答:"檢討了。""改不改?""改""改了就是好同志,張主席還是歡迎你的。"

就這樣,在總理斡旋下,事情有了轉換的餘地。張國焘本打算處決廖承志,看見總理為自己說話,覺得很有面子,心裡的火氣已經消了一大半。 這一高興,就下令不再處決廖承志。

曆經磨難,幸而得到總了解救,否則這苦難還不知何時是頭。經過這一次,估計廖承志也是長了記性,以後在官場說話做事,沒有必要和别人對着幹。尤其是别人的權勢比你大,就算他犯了再多錯誤,也不要在明面上指出來。多動用腦筋,比口直心快要強。

這一次被總了解救得以脫身,廖承志心裡已經對總理心懷感恩,他沒想到的是,後來自己還要欠總理一次恩情。

廖承志:25歲戴手铐走完長征,被總理救2次,稱總理為"阿哥"

在特殊時期中,無數革命義士被策反,廖承志也是這其中一員。 廖承志是國民政府出身,加上有留學經驗,與許多港澳同胞常年保持親密關系,特殊時期爆發時,他自然在劫難逃。

後來,廖承志沒有被大肆批判,而是住進中南海"寫檢查",到外辦機關被監護,都是得益于總理的幫忙。雖然時刻處于被監視的情況下,廖承志身體和心理上都沒有承受太大痛苦。并且在罪行期間,還參加了中日貿易談判。

廖承志早年在日本留學,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對當地的文化、政治、經濟也非常了解。 作為中日交流使節,廖承志憑借自己的能力,為促進中日友好關系出了一份力。

後來,随着那四人團隊的垮台,廖承志也重獲了自由身,開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廖承志的人生中,總共被總了解救了兩次,雖然曆經磨難,好在得貴人相助,這是廖承志一生的福氣。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