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中無大将,廖化充先鋒,其實民間還有種說法,叫王平堪大任!

蜀中無大将,廖化充先鋒!

這話本來說的是後期的蜀漢陣營缺少年輕的人才,竟然要辛苦老将去充當先鋒。然而卻被衆多讀者誤以為是在說廖化此人太平庸無能。

現在再讀史書我們才發覺廖化其實是替蜀國背了個大黑鍋,而他本人其實實力并不平庸,算得上是位實力被低估的三國将領。

而鮮為人知的是,‘蜀中無大将,廖化充先鋒’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蜀中無大将,王平堪大任!

今天的主角是蜀漢陣營裡一位低調而且十分受諸葛亮欣賞的大将,王平!

蜀中無大将,廖化充先鋒,其實民間還有種說法,叫王平堪大任!

說起這王平,很多人不怎麼了解,甚至隻是勉強知道有這個人的存在,說來又是羅貫中先生搗的鬼。

因為《三國演義》簡直就是部造明星機器,羅導想讓誰火就給誰強行加戲,甚至不惜剪掉别人應有的戲份。很不幸,老實巴交的王平沒人脈沒背景,在該書中隻出演的一個龍套角色,這樣的三國人物還有很多,小編放在以後文章再說。

01

籍籍無名的曹魏打工歲月

我們很多三國讀者第一次聽說王平,都是從馬谡失街亭一戰了解的,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這位蜀漢後期的大将原來也是從曹魏那邊過來的!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王平出道算是比較早的。最初他是曹老闆的員工,因為公司裡出色的業務員太多,諸如夏侯兄弟,曹氏兄弟等等,他們的光芒太耀眼,是以王平在公司裡過得并不開心。

公元219年,曹操和劉備争奪漢中,百戰百勝的曹操被劉備揍了一頓,無奈撤退,本來在曹魏集團混的就不開心,又逢戰敗,王平也就趁勢跳槽到蜀漢陣營了。

(這一戰役中,曹魏大将夏侯淵被黃忠斬殺,也是在這場曹操最後和劉備争雄的戰争中,可憐的楊修因為一塊雞骨頭丢了性命!)

02

街亭雖慘敗,王平軍事才能卻展現

歸入蜀漢的王平一如既往的保持低調,這一沉寂就是十年!

十年後,也就是公元228年,王平終于在一次戰鬥中嶄露頭角,雖然那是一場馬谡一手造成失敗的戰役,但這并不影響有實力的大将發揮實力。

蜀中無大将,廖化充先鋒,其實民間還有種說法,叫王平堪大任!

沒錯就是著名街亭之戰了,《三國演義》裡關于這一段的記載與史書基本一緻。諸葛亮派自己看重的馬谡守重要陣地——街亭。

到達戰場後,馬谡不聽王平勸告,非要把軍隊駐紮在山上,隻分給他幾千人在山下紮營。最後馬谡的大軍被張郃堵在山上包了餃子,幸虧王平在山下布疑兵,救出了馬谡,最大限度的挽回了蜀軍的損失。

這一戰後馬谡因為紙上談兵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被殺,而王平也因為自己的出色表現被諸葛亮重用。

03

蜀漢後期棟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除了這件事,在《三國演義》中羅導再也沒有給王平露臉的機會,以至于衆多三國讀者對王平不是很熟悉,王平也是以成了三國一位實力被低估的将領。

那麼後來的王平到底咋樣了呢?我們隻能從史書裡尋找。等看完史書記載,我想你就要為他打抱不平了,明明是位綜合實力很不錯的将軍,可惜卻被羅貫中先生雪藏了。

因為史書枯燥乏味難懂,是以還是由我用大白話來解說吧。

街亭一戰後王平被諸葛亮升為參謀長,讨寇将軍,封為亭侯,并且繼續由他掌管蜀國的一支神秘部隊(關于這支部隊,下期文章裡有詳細介紹,歡迎關注哦)!

蜀中無大将,廖化充先鋒,其實民間還有種說法,叫王平堪大任!

後來諸葛亮多次北伐都帶着他,他和他的特種部隊表現的都不錯,期間還第二次擊退了曹魏大将張郃!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魏延因為和同僚鬧沖突,破壞公司團結,是王平把魏延的手下呵斥一頓,結果這些人都逃跑了,另一位公司同僚馬岱才得以砍死魏延。

又過了若幹年,公元243年,王平坐了監軍,蜀漢北部軍分區司令,鎮守漢中,期間還擊敗魏國十萬大軍。

《三國志》一書曾記載,當時馬忠在南中,防備南蠻;鄧芝駐守永安,防備東吳;王平在漢中,防備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漢政權的平安,平安三侯威名始于此時。

諸葛亮在《出師表》說‘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倘若諸葛亮後來仍然在世的話,也不得不為王平的忠勇所打動吧。

有時候我們更多的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頂忠心光環給了名留青史的諸葛丞相,忽視了相比之下一些小人物的存在。

這是小編在成都武侯祠裡拍到的王平塑像,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我聽到導遊滔滔不絕介紹劉歇業,馬超趙雲這些大将的英雄事迹,卻沒有誰會看一眼似乎不那麼出色的王平,内心也頗有遺憾吧。

蜀中無大将,廖化充先鋒,其實民間還有種說法,叫王平堪大任!

但曆史就是這樣,它不是某一個英雄的曆史,需要無數無名的小人物彙聚成浩瀚的曆史長河。

盡管王平沒有在讀者心中得到應有的名分,我想真正遺憾的還是我們這些有心的讀者。至于他本人,考慮的是如何維護蜀漢的穩固,國家的安定,而不是後世的浮名吧!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

【我是曆史中簡堂觀點君,專注三國史,宋史,明史,用心原創,拒絕搬運,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