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方藝術珍品在二戰中的命運

西方藝術珍品在二戰中的命運

《抱白鼬的貴婦》,列奧納多·達·芬奇。《抱白鼬的貴婦》原屬波蘭的恰爾托雷斯基收藏,戰時為波蘭的納粹總督漢斯·弗朗克奪去。弗朗克設法将《抱白鼬的貴婦》保留到了最後一刻。當美國人逮捕他時,這幅畫就在他身邊。

1939年夏,即歐洲不可避免地滑向戰争之時,各大博物館的準備步伐加快了。所有人都擔心關閉博物館會對公衆士氣造成可怕打擊,但随着8月22日蘇德兩國宣布即将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忍耐的極限還是被觸及了。23日,倫敦的國家美術館關閉了,到24日中午,泰特美術館一個接一個地清空了所有展廳。荷蘭各博物館聽說歐洲同行的行動後,也立即效法起來。巴黎各博物館獲準于25日下午閉館。像個巨大的萬花筒一樣,歐洲的珍寶很快就要轉入一種奇怪的新模式中了。

早先的認真準備現在看來再合适不過了。英國的大部分藏品在正式宣戰前就到達指定避難所了。在荷蘭,國立博物館館長在盡責地将一些藏品放入博物館的儲存區之後,又将其他一些重要的繪畫送到了阿姆斯特丹北部梅登布利克的一座城堡裡。莫裡茨皇家住宅美術館利用了一所當地銀行的保險庫。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則采取了一個極不尋常的保護方案:它将藏品存放在了聚于阿爾克馬爾市附近的一條運河上的許多駁船上。在戰争爆發差不多兩周後,教育部撥出200萬荷蘭盾以建造避難所。比利時人雖然放松得多,也将藏品放入了地下室和保險庫中。

與此同時,法國人啟動了他們精心籌劃的疏散方案。8月27日,拆卸彩色玻璃的指令發出了,不到十天時間,1.8萬多平方米的彩色玻璃全都安置好了,這些玻璃來自巴黎的聖禮拜堂以及布爾日、亞眠、梅茨、沙特爾的大教堂。正在度假的各博物館藏品主管們和技術人員都被電報召了回來。在幾小時内,盧浮宮的大展廳就變成了一個大型木材場。在箱子和刨花之間,秘書們忙着打出各箱物品的清單,箱子上隻标編号以掩飾裡面的真實物品。9月3日下午,正式宣戰的消息傳來,盧浮宮的從業人員接到通知,所有最重要的作品必須于當晩全部運出。為轉移尺寸過大的繪畫,從業人員從法蘭西國家大劇院開來了布景車,滿載寶物的車隊在黑夜中緩緩駛向尚博爾。

傑作之後是次一級藏品的轉移,所有人都為藝術品的安全而高興。但他們哪裡知道,那瘋狂的打包、疏散工作僅僅隻是個彩排而已。

西方藝術珍品在二戰中的命運

本書通過大量的采訪和豐富的檔案資料,詳細解說了“二戰”前後納粹掠奪者對歐洲藝術珍寶的巧取豪奪;講述了面對劫掠和轟炸威脅,歐洲各國博物館從業人員千方百計轉移、庇護藝術品以及古迹救護官維護藝術品的經過;描繪了希特勒、戈林、畫商之間的藝術品競争以及盟國救護官和各方人士之間的博弈。本書出版後深受好評,榮獲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後又被改編為紀錄片《劫掠歐羅巴》和電影《盟軍奪寶隊》。

西方藝術珍品在二戰中的命運

《吹肥皂泡的少年》,讓·西蒙·夏爾丹。在曼海默夫人去阿根廷之前,她将《吹肥皂泡的少年》等精品畫作留給她的律師看管。得知藏品的消息後,米爾曼、哈伯施托克又對這批藏品展開了争奪。1944年6月,德國人還是想辦法将這些繪畫運去了德國。

西方藝術珍品在二戰中的命運

《聖烏蘇拉遺物匣》,漢斯·梅姆林。1944年下半年,随着盟軍在北部歐洲推進,比利時的一些人也産生了轉移藝術品的想法。布魯日部分博物館管理人員曾把許多頂級藝術品留在德國人監管的鎮子裡,他們成功地從德國守衛的眼皮底下偷運出了九件最珍貴的作品(包括《聖烏蘇拉遺物匣》),然後将其秘密運到了布魯塞爾。

西方藝術珍品在二戰中的命運

《美杜莎之筏》,泰奧多爾·熱裡科。1939年9月3日,盧浮宮從業人員将許多大幅繪畫都卷了起來,準備運往尚博爾,但《美杜莎之筏》過于脆弱,不能卷起來。在當天夜間運送時,凡爾賽鎮有軌電車的電線困住了《美杜莎之筏》。後來,從業人員隻好将《美杜莎之筏》及其他幾幅繪畫暫時留在橘園美術館,直到主管勒内·于熱幾周後将其取走。

西方藝術珍品在二戰中的命運

根特祭壇畫(局部),揚·範愛克。1940年5月,布魯塞爾陷落後,根特祭壇畫等比利時珍寶儲存到了法國波城,在維希政府的幹預下,納粹分子将祭壇畫帶到了德國新天鵝石城堡。在戰争後期,納粹分子将祭壇畫藏到了阿爾特奧賽礦區。“二戰”歐洲戰場戰事結束後,根特祭壇畫是第一件被返還的藝術品。

西方藝術珍品在二戰中的命運

《熱爾桑的畫店》,讓·安托萬·華托。為響應德國藏品運美的決定,美國國家藝術館首席藏品主管沃克讓來自德國的漢斯·斯瓦岑斯基準備一份德國頂級作品的清單。在這份未提及作品現藏地點的清單上,包括254幅畫、73件雕塑和39件工藝品,《熱而桑的畫店》即是其中之一。

編輯:王秋童